現在的全民健保是以保險的概念來提供醫療服務,也就是疾病就診,所以除了未滿6歲兒童的預防保健、40歲以上成人的整合式預防保健(含四大癌症篩檢)及產前檢查外,並不提供其他任何「預防性健康照護」─尤其是「健康諮詢」的部份。現行國人的生活型態及健康意識而言,定期週期性健康檢查及預防性健康照護就變的更加重要,畢竟初級的預防是最重要的一步,因此當然有其必要性存在。此外健康檢查結果正常就是「健康」嗎?其實也未必。
衛生署台南醫院邱瓊令醫師表示週期性健康檢查不僅可以在疾病出現症狀前就先找出危險因子,杜絕疾病,甚至是早期發現、早期治療,所以當然有其必要性,但在接受檢查前要先了解健康檢查存有許多限制。理論上,檢查的項目愈多、愈完備,檢查結果的可信度愈高。但是受限於成本效益及檢驗的限制,一般的健康檢查不可能幫你從頭檢查到腳,也無法找出所有可能致病的危險因子,或所有可能發生的疾病。所以,即使檢查結果沒有異常,有時也並不一定真的就是正常,也可能是因檢查過程的侷限,所造成的假安全。
儘管有不少侷限,健康檢查還是可以篩檢出許多疾病,尤其是週期性健康檢查,不僅可建立個人的健康資料庫,提供未來保健的方向,同時亦能先一步揪出自身慢性病的隱形殺手,並加以預防。若是再加上適度的「健康諮詢」,不僅能強化個別化的差異及相關注意事項,更能針對個人的病史、家族病史等提供更適切的服務。
不過,該如何找到適合你的健康檢查?世界衛生組織建議健檢項目的原則為:1.發生率高 2.有意義的疾病 3.已有有效的治療方式 4.此疾病經過篩檢和治療可以減少死亡率 5.此疾病篩檢的方法敏感度高、準確度也高,而且費用合理。
因此最好的檢查應配合您的健康情形,量身訂製,針對個人的病史、家族病史等,與醫生溝通再加做某些檢查,也可由長期了解您身體狀況的醫師,建議你何時該做檢查、該做什麼檢查。衛生署台南醫院預計於四月起提供平民化的高級健檢,在開始檢查前由家庭醫學科醫師及相關專業人員提供諮詢與相關檢查建議。
當您花了時間、花了錢終於做完檢查,知道自己的身體那裡有問題後,您也得改變生活習慣。檢查本身不會使身體更健康,而是檢查出不健康的生活型態及相關影響後再加以改變,進而促進身體健康。邱瓊令醫師建議您接到報告後,別忘了以下幾項後續的工作:
1.報告中建議要追蹤檢查的項目,務必切實遵守。
2.身體某部份如有異常,可找專科醫生針對疑點進一步確定。
3.即使檢查結果正常,身體如有任何異狀或不舒服,也要馬上求醫。
4.改變不好的生活習慣,促進健康。
5.將每次的健檢報告保留下來,建立自己的健康資料庫。
文章定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