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國人飲食習慣西化,不知不覺高油、高脂食物大量下肚,加上普遍愛吃重口味,如燒烤食物,因此大腸直腸癌好發率高居不下!根據衛生署統計,國人大腸直腸癌的好發率,已經躍居第二位,並成為國人第三大癌症死因,無論男女都受到大腸直腸癌的威脅。
值得注意的是,有大腸直腸癌的患者至醫院求診時,根據嘉義長庚醫院大腸直腸外科主治黃文詩醫師表示,嘉義長庚醫院自1995年統計至2010年,在1萬名求診患者中發現,已經是屬於晚期的第三期、第四期的患者比例高佔50%,由此可見,早期發現把握治療黃金期,才能提高患者生活品質,以及提升存活率。
自2006年開始,國民健康局就已經推行50歲以上民眾,如無家族史,每3年做一次糞便潛血篩檢,結果檢出有陽性反應的可能病患比例佔5%,但未必代表有大腸直腸癌腫瘤,還需要進一步到大型醫院進行大腸鏡檢查,結果發現檢查出有息肉、腫瘤的患者也約為5%,一旦有息肉可以內視鏡切除,早期腫瘤則可以手術切除。
但如果檢出為第三期或第四期大腸直腸癌,第三期表示已經有淋巴轉移,第四期代表不但有腸道轉移,連遠端器官都有轉移的情況。黃文詩醫師表示,早期治療大腸直腸癌多以外科手術切除,搭配術後化療或放療,一旦發現轉移,可能就無法開刀,存活率也較低。但在標靶藥物即單株抗體血管新生抑制劑出現後,轉移患者的治療出現一道曙光。根據2007年美國一項大型研究發現,罹患末期大腸直腸癌的患者做手術切除,能使生活品質得到改善,並提升整體存活率,這也打破了國人以為癌症末期最好不要動刀的錯誤觀念。
許先生因暗紅色血便、排便習慣改變等症狀發現直腸癌,且發現時已轉移至肝臟,在經由治療團隊審慎評估後,決定先投與標靶藥物合併化學藥物治療,在經過12次治療後,右側肝臟腫瘤從3處變為1處,左側肝臟腫瘤則存留為2處2cm至3cm大小。經安排手術,同時切除直腸癌與肝臟轉移性惡性腫瘤後,再投以術後輔助性化學藥物治療,迄今一年餘並無復發或轉移之情況。
從許先生的案例中可看出,肝臟雖是大腸直腸癌患者最常轉移的部位,但以目前生物醫學的進步發達,即使是棘手的肝轉移,也能做到可以切除的進步程度。以前無法切除乾淨的腫瘤,現在已經可以利用單株抗體血管新生抑制劑搭配化療,使得最常容易引起的肝轉移,從不可能切除進步到可以切除,大約是從過去10%提高至30%至40%,因而提高患者的存活率。
此外,根據國外大型研究也發現,以前肝轉移患者,單純使用化學藥物治療,只有30%存活率,使用單株抗體血管新生抑制劑搭配化療,可提高至83.6%的存活率,顯見就算轉移到肝,但只要能夠切除,轉移也有治癒的可能。
黃文詩醫師提醒,大多數的大腸直腸癌是由大腸中的腺性息肉惡化而來,只要早期發現並將息肉移除,就可減低大腸癌、直腸癌的發生。初次大腸鏡檢查若未發現大腸息肉,且非高危險族群,建議5 年後再安排檢查即可。但是,若是發現息肉且摘除後,則要視息肉的多寡、息肉的大小、息肉的病理組織特性及有無大腸、直腸癌的家族史,再決定多久再做大腸鏡追蹤。大腸直腸癌的初期大多無症狀,一般民眾40歲起開始做糞便潛血篩檢,50歲起開始做大腸鏡檢查。為避免大腸直腸癌上身,飲食習慣也是關鍵,多攝取高纖維、低油脂食物,才能讓腸道永保健康。
守護天使票選-黃文詩醫師
http://www.im.tv/vlog/Personal/2545672/4789026
嘉義長庚醫院大腸直腸外科助理教授 主治醫師
http://www.jjmt.com.tw/pph/expertDoctor.php?id=132
文詩表弟加油! 家人以你為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