也許、也許、也許
【張淑英】
也許、也許、也許(Quiz’as, quiz’as,quiz’as)
一九六○年代, Quiz’as, quiz’as,quiz’as就跟當時也十分流行的古巴歌謠〈關達娜美拉〉一樣,陪伴許多人度過純真的童稚時期……
西語有多首老歌伴隨許多人的成長歲月,但是可能彼時我們都不知道它們來自何方。〈也許、也許、也許〉(Quiz’as, quiz’as,quiz’as)就是一首著名的拉丁歌曲,五十九年來已經成為波麗露的經典曲。
大部分研究認為波麗露(Bolero)曲調源自吉普賽舞蹈,由「volero」(飛舞之意)一字演變而成。波麗露樂曲十八世紀便在西班牙萌芽,一八三○年開始舞蹈逐漸推廣,傳到拉丁美洲後,古巴奠基發揚、墨西哥發展最盛,儼然拉丁波麗露的聖地。波麗露曲調約莫一八八五年在古巴,源自儉樸、即興、隨興的靈感和情愫,簡單的三拍子抒發一種浪漫柔美的悸動。
Quiz’as, quiz’as,quiz’as是古巴民歌作曲家歐斯瓦多.法雷斯(Osvaldo Farres,1903-1985)一九四七年完成的作品,一九五八年美國黑人歌手納京高(Nat King Cole)收入他的西語專輯,多首歌曲隨之流行走紅。
一九六○年代,Quiz’as, quiz’as,quiz’as就跟當時也十分流行的古巴歌謠〈關達娜美拉〉一樣(〈關達娜美拉〉的歌詞是古巴國父何西.馬帝的詩詞),陪伴許多人度過純真的童稚時期,或是正值少年不識愁滋味的青澀年紀;收音機也常播放這些曲子,但是幾乎未曾介紹這些曲子是什麼意思,是哪一種「外語」?那情況好比我們看電影,裡面的人物要是出現不是英語的對白時,很多時候看到字幕翻譯用括弧寫「外語」兩個字。原著原作的巧思與文化就被「外語」兩個字輕鬆總結。
王家衛的《花樣年華》,配樂用了三首納京高演唱的西語歌曲Quiz’as, quiz’as,quiz’as最彰顯。周慕雲(梁朝偉)和蘇麗珍(張曼玉)「使君有婦,羅敷有夫」壓抑矜持的愛戀無疾而終。周慕雲對蘇麗珍說:「如果多一張船票,妳會不會跟我一起走?」此時,渾厚低沉的Quiz’as, quiz’as,quiz’as便響起。
李安在《斷背山》裡配樂用了多首鄉村歌曲,影迷樂迷熟悉的程度,可能就像《為你鍾情》裡數十首鄉村歌曲餘音繞樑般共鳴感動;聽到Quiz’as, quiz’as,quiz’as時,或許似曾相識,也可能過目即忘酖酖那段傑克難耐與恩尼斯久不相見的寂寞煎熬,跑到墨西哥區夜店找尋慰藉的畫面,饒富墨西哥民俗風味的走唱團體「馬麗亞齊」(Mariachi)在街燈下唱起了快版的Quiz’as, quiz’as,quiz’as。
Quiz’as, quiz’as,quiz’as在兩部電影中吟唱的場景,除了反映電影的時代背景,歌詞涵意更傳遞兩位男主角既期待又怕受傷害的心情,也反映另一方的無奈踟躕。
每當我問你,什麼時候?怎麼辦?在哪裡?
你總是回答我,也許、也許、也許
日子一天天過去
我越來越失望
而你、你、你
總是回答
也許、也許、也許
你在浪費時間,想啊、想啊,
不管你要怎樣
告訴我,到什麼時候、到什麼時候……
法雷斯一些成名曲子都被英語歌名取代,但是Quiz’as, quiz’as,quiz’as一甲子以來都以西班牙文呈現,眾多拉丁歌手初試啼聲或是灌製經典收藏曲,一再翻唱這首歌。法雷斯在卡斯楚執政後一九六二年流亡到美國,未曾再返故鄉。距今他已逝世二十年,古巴人民,或是愛好拉丁波麗露的樂迷,再唱Quiz’as, quiz’as,quiz’as時,緬懷法雷斯之情,就像他另一首曲子〈一生一世〉(Toda una vida)的情感。
文章定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