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含羞草>
含羞草
別名:見笑草(台灣)、感應草、喝呼草、知羞草、怕醜草。
科名:為豆科含羞草屬植物含羞草 Mimosa pudica L.的全草。
用途:
含羞草的全株皆可入藥,妙用多多,將根部泡酒服用或與酒一起煎服,可治風濕痛、神經衰弱、失眠等;與瘦豬肉一起燉煮食用,可治療眼熱腫痛、肝炎和腎臟炎;葉片的鮮品搗爛,可敷治腫痛及帶狀皰疹等,頗具止痛消腫之效。
藥用:感冒,小兒高熱,急性結膜炎,支氣管炎,肝炎,胃炎,腸炎,失眠,小兒疳積,目赤腫痛,結膜炎,帶狀皰疹,水腫,勞傷咳血,鼻衄,血尿,癰腫,泌尿系結石,瘧疾,神經衰弱;外用治跌打腫痛,瘡瘍腫毒。
出現地:
含羞草產於全省路旁、空地、草生地等開闊場所,河邊及海邊常可見到大群落,尤以台中縣以南更為常見全年皆可採集入藥,夏季生長旺盛,是採收良機。
含羞原理及機制:
觸發閉合運動,是一種防禦的作用,因為它一動,就可以嚇走接近它的動物或昆蟲。當它的葉面受到刺激,即使輕如雨點,甚至只是吹一口氣,也會使它立即把葉面對摺起來。而當它的幼枝被觸碰時,也會垂下在一旁。在陽光強的地方,它會變得比較「鈍」,對刺激的反應不如光線弱時般敏感,而且即使葉垂下了,也會更快地回復原狀。而其全株有毛茸和銳刺,為它的防禦武器,含羞草著名的葉片閉合運動,即在含羞草的小羽片、羽軸和葉柄的基部,皆有一膨大部分,為「葉枕」的構造,葉枕內充滿水液,當我們碰到含羞草的葉子 時,葉枕細胞受到刺激,產生去極化作用,細胞 立刻失去水份,喪失膨壓,葉枕就變得癱軟,小羽片失去葉枕的支持,依次地合攏垂下閉合起來,約20分鐘之後又可恢復原狀。葉枕的下半部,有一些靜止電位特別低 的感受細胞,它們特別容易接受刺激,只要遭受輕微的觸動,就會立刻放出水份,使葉柄下 垂,造成含羞草的羞態。其它和含羞草同科的合歡,羽片到夜晚也會閉合起來,像是睡覺一 樣,這都是葉枕內細胞膨壓改變的關係。另 外,捕蠅草的捕蟲運動是葉片受到刺激時,中肋附近的葉肉細胞,失去膨壓而使葉片閉合,葉緣 的剛毛,此時也發揮它們的阻礙功能,於是掉落 的昆蟲便無法掙脫了。
€何謂極化:當外界刺激超過某一定限度時,這種差異通透性會突然改變,鈣離子大量湧進細胞,鉀離子卻向反方向進行,使膜內電位增高,甚至成為正電位,於是產生了動作電位,這種現象叫做去極化。動作電位會傳遞,當細胞到達動作電位時,也就是產生去極化現象時,胞膜的差異通透性消失,原來蓄存於液泡內之水份遂在瞬間排出,使細胞失去膨壓,變得癱軟。葉柄的數條維管束,在葉枕合成一大管道,便於容納葉枕排出的水份。當我們碰到含羞草的葉子時,葉枕細胞受到刺激,產生去極化作用,細胞立刻失去水份,喪失膨壓,葉枕就變得癱軟,小羽片失去葉枕的支持,依次地合攏起來。
因為原理有點太複雜,所以沒辦法內化成自己的話說出來,整個轉貼@@~
大家自己看看吧!!
<銀合歡 >
別名:白相思子、細葉番婆樹。
原產地:
原產中南美洲及太平洋諸島,三百多年前由荷蘭人於引進台灣。葉可做為牛、羊飼料,木材可做薪材,根有固結土壤及改良肥效的功能,是荒地造林的主要樹種。
生長分佈:
對土質要求不嚴,可做為防風林,現今變成馴化之野生種,在台灣及澎湖於低海拔地區的田野荒地多被其佔滿,成為野生植群中的優勢植物。成為難以防除的木本雜草。由於其適應環境的能力及繁殖力特強,已使許多地區的原生樹種居於劣勢,只能在銀合歡叢間空隙茍延殘喘。
科名:豆科Fabaceae.(含羞草亞科)
學名:Leucaena glauca (L.) Benth.
其他:銀合歡的嫩芽、嫩莢及成熟種子在野外求生時,可當野菜煮食。
原來含羞草和銀何歡都同屬含羞草亞科,那差不多也算是堂兄弟吧!哈哈
所以還蠻多相似的地方,那我常認錯也是有道理的咩,哈哈
每次都要去摸摸它,才可以確定它不是含羞草,哈哈
這兩種都是路邊常有的植物,生長力都很強!
而且都有葉片閉合運動,銀合歡雖然不像含羞草害羞,
但是到了晚上葉片也會閉起來!它們兩真的很像勒!
【以上圖片、資料來源:
文章定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