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我不再搜索枯腸尋找表達心靈意象的文字;不再那麼刻意去聽音樂會看畫展,只在正好路過或有空才行動;不再熱衷名家的大型演講,反而比較喜歡精緻的小型演講;也不再崇拜當代名作家,反倒喜歡一些名不經傳文筆卻動人的作者,我不知道自己是不是進步了,但我確定我更喜歡現在的自己,現在的生活。
我明顯感覺自己變了,不僅內在心靈蛻變,彰顯於外最明顯的就是穿著了,以前總覺得自己身材五短穿長褲難看,所以多穿裙子或褲裙,即使寒流來襲也不穿長褲。現在裙子之外,夏天我穿布料輕薄的寬鬆長褲、運動休閒褲、剪掉「踩腳」的薄長褲;冬天穿毛料絨布各種不同布料的長褲,一樣的身五短材,但我不再覺得難看。
對衣服顏色的包容力更大了,年輕時只穿黑、灰、白、藍、棕色,最討厭紅黃、澄、綠、靛、紫,桃紅尤其討厭,可是現在這些艷熱的衣服和我那些冷色的衣服掛在同一個衣櫥裡,我也不以為杵,只要顏色搭配得宜,把「彩虹」穿在身上有何不可?觀念解構,行為就不再被束縛,誰說的「青春只是一種心態,與年齡無關」,不是嗎?
九月「聖嚴書院」開學,第一天郭惠芯老師就對學員說除了幹部要穿深藍領子繡著法鼓山徽的白色義工服外,其他的同學不要穿,來上課「你們愛穿什麼就穿什麼」,讓人耳目一新。至於義工服當然是做義工的時候才穿,「人的品質,是恰如其分的掌握當下的狀態」,這是我在她的課堂上寫下的筆記。
十月下旬終於把林其賢老師到法鼓山上的「讀書會幹部研習」課程的VCD整理成文字檔的逐字稿,從在電腦上反反覆覆的看片子、做筆記、打字,我花了不少時間,但我也學到不少,叫我每天做早晚課我未必喜歡,但我喜歡在法鼓山任何方式的學習,像上次方隆彰老師的「讀書會帶領」課程也很精采。
郭惠芯老師的的課是禮拜三早上,每次我七點半出門,走到市政路37號差不多九點多,十一點半下課搭麗馨老師的便車回家,我很享受「聖嚴書院」生活化的佛學課程,至今從未缺席。
有時候和「向日葵讀書會」好友麗淑相約,聖嚴書院下課後到大容西街的創價學會在她精采的導覽下看畫展,再搭公車回家,準備參加兩點半的心靈茶會。上次就去看了年輕時很喜歡的畫家顧重光的作品,從抽象畫到用西畫技巧畫東方,似乎生命在繞了一大圈最後還是回歸自我,所有的心路歷程都是自我追尋的過程,畫家如此,許多人如此,我也是。
回到家吃個先生中午下班回來做的「簡餐」,再到附近的廣福興茶行參加「心靈茶會」,讀一篇聖嚴法師的文章、看一段法鼓山的影片,之後邊喝茶邊討論邊聊,我想下午茶不一定要聊八卦,探討人生的功課和生活的智慧也可以是很輕鬆愉快的。
「從家裡到法鼓山的途中,你能為路上的人事物做什麼?」郭老師的問題我從沒想過,經她提醒「你可以提起善念,在心中祝福行人駕駛人行車走路平安」等等,我才想到為路上所見美好的事物獻上感恩。
我知道為什麼喜歡上她的課,沒有刻板的教條,卻清清楚楚的點醒我可以做卻沒有做到的事。以下是我在聖嚴書院的筆記,有許多好的來不及寫下,但郭老師說沒寫下的表示那些對你不是那麼重要,重要的是去實踐你所記下來的:
在年輕時就培養自己傳達善良的能力───一個微笑、一個眼神。
佛說初發心的菩薩就像魚子、芒果花。你是什麼樣的芒果花?會結果抑或凋零?
作業書寫是思維的過程。
當我們事事當真才算是活在當下。
福報現前,正面享受,感受它的溫度,那是多少人的奉獻與祝福!你就會將心比心,也想成就他人。
佛陀沒叫我們逃避福報,但我們要進一步創造自己的福報。
「聽」,如果沒能轉化成實踐的動力,怎可能在走出法鼓山之後去實踐佛陀 的教化。
所有的頓悟都要建立在漸修的過程。
回首,生命千瘡百孔,然而唯有不夠滿意的生命才有進展的空間。
因為帶著圓滿生命的期許,所以我們走進傳統智慧的殿堂學習佛教。
如果你不斷不斷回到當初學佛的動機,你的生命就有逐漸趨向圓滿的可能。
學佛之路,是一段改造生命的過程。
能夠回應別人的SOS,而且不求回報,這叫做慈悲。
做為一個現代人,對來到身邊的人都有責任,不僅僅是自己的家人,慢慢練習對所有的人都有責任感。
我們帶著過去種種經驗走到現在叫做「果」,過去身、口、意(不分善惡)的造作產生的影響叫做「業力」──紀錄我們所有身、口、意的造作。
生命,凡走過必留痕跡;業力,不會隨生命終止歸零。所有身、口、意的造作都會匯集成生命的業流。
接受現在的樣子,你如果五十歲臉上長斑是正常的。
不要老是去追索過去負面的事。
因緣業力之強可以穿透時空的限制───過去、現在、未來。
關心別人是一種慈悲的能力,這是要學習,要練習的。
人的品質,是恰如其分的掌握當下的狀態。
每天練習「微笑」──對自己的存在很歡喜,第一個微笑獻給自己,第二個微笑獻給週遭的人。
…………………………………………………………………….
文章定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