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發前幾天我們到主婦聯盟集合聽取旅行社小姐的行前說明,日本春天天氣濕冷要帶厚冬衣、傘、保溫瓶等等。四月10日清晨先生開車,還有女兒陪我到到向日葵媽媽妙鳳家接她一起去中正路等機場巴士,途中他們父女彷彿託孤般殷殷拜託妙鳳把我照顧好……..
我們搭中午12點立榮航空班機,下午2點半抵達高松機場,入關要雙手按指紋、要拍照,地方小機場一下湧近幾百個觀光客去只有兩個櫃檯在辦理,輪到我的時候不知為什麼按了兩次都不行,也不懂日語,直到他說puch,我重按才通過,不少人跟我有同樣的經驗,所以耽擱了不少時間,不過pass後才走幾步就遇到香川縣觀光單位的人站在出口發「禮物」──一包附帶調理包的拉麵,雖不是立即可食感覺還蠻溫暖的,因為當地正在下雨,又濕又冷。
我們搭大巴士經過瀨戶大橋──
以下文字轉載
http://hk.epochtimes.com/8/2/6/76932.htm瀨戶大橋是世界上最長的公路鐵路二用橋,1988年全線完工正式通車
連接日本本州及四國,橫跨瀨戶內海,被視為日本工程技術代表之一。瀨戶大橋分為上下二層,上為高速公路,下層是快速鐵路;作為鐵路公路兩用橋,不僅其總長度是世界第一,其最長的一處吊橋(兩座橋塔間距離)長達1,100公尺,也是世界第一。大橋分為六段,串連起五個小島,用了吊橋、斜張橋、桁架橋等三種施工方式。總長不到十三公里的瀨戶大橋當時共耗費了日幣1兆1,338億圓(105.8億美元)建成,其造橋工程技術也堪稱世界上數一數二的建築技法。
下定決心 搭起夢之橋
眾所皆知,日本是由四個主要的大島所組成,其中,本州當屬最中央之處,所以,稱為本州。在1988年以前,本州與四國的交通往來,只能依靠海運,秋冬之際,海象多變而不平靜,造成兩島居民諸多不便。
十九世紀初,就有議員提議要興建一座連接本州與四國的橋樑,不過,當時這個想法被視為可笑而不切實際,許多人稱其為「夢之橋」。言下之意,就是不可能成真的夢想。直到1955年,瀨戶內海發生了一起國小畢業旅行輪渡翻沉、造成一百六十餘人死亡的重大事故,促使日本政府下定決心興建大橋,正式展開瀨戶大橋的建造計劃。
瀨戶大橋從香川縣板出市番之州起,到岡山縣倉敷市兒島,全長12.8公里,高 150公尺,橋上分成兩層,一層是瀨戶中央高速公路、一層是JR(日本鐵路)瀨戶大橋線,這是座公路、鐵路雙用橋,橋體本身相當壯觀,其工程技術更是令人驚嘆。而光是這橋上所用的鋼筋就大約可以繞地球兩圈,86萬噸的鋼材,大約可以造起215座高度333公尺的東京鐵塔,其規模之大,可想而知。
大橋從設計至施工完成共耗費40年,連接本州岡山縣的兒島和四國香川縣的阪出共有六座橋(下津井瀨戶鋼構大吊橋、櫃石島高架橋、櫃石島鋼構斜張橋、巖黑島鋼構斜張橋、與島鋼構桁橋、與島高架橋、北備讚瀨戶鋼構大吊橋、南備讚瀨戶鋼構大吊橋與州高架橋),銜接了瀨戶內海中的五座島嶼(櫃石島、 巖黑島、羽左島、與島和三子島);瀨戶大橋中的六座橋,含三個種類,為三座吊橋、二座斜拉橋、一座桁架橋,每座橋都是當代建橋技術的精華,成為觀光客來到的必遊景點。
瀨戶內海平均水深40公尺,海峽內部深達100到400公尺,海峽內遍佈了大大小小三千多座島嶼;規劃興建瀨戶大橋時,沒想到在外海遭遇強大的漩渦海流,更沒想到瀨戶內海底下的岩石十分堅硬,有好長一段時間地基根本打不進去,橋墩無法固定,總計花了10年時間才將橋建好。
克服困難 牽繫人與人
因為瀨戶內海水域海底地質構造複雜、水面寬闊,加之颱風經常肆虐等不利因素,所以各橋皆採用鋼構桁架建造,設計時考慮到颱風與地震在100年間的安全性,橋上設置有飛機夜間飛行足以目視高光度的航空障礙燈裝置。
正是由於這些天然不利因素,激發了日本工程師的創見。在大橋的建設過程中,運用了「海底穿孔爆破法」、「大口徑掘削法」和「灌漿混凝土」等工程技術,克服許多難以想像的困難,終於建成了這座技術先進、造型美觀的現代化鋼鐵大橋。
瀨戶大橋的橋面為上下兩層,上層通行汽車,時速設計為100公里,闢有並行四條車道,白天車流通過能力為4.8萬輛;下層為雙線鐵路,時速設計160公里。根據設計,大橋可抵抗8.5級大地震和風速為每秒60米的大風。為防止船舶碰撞橋墩造成相互損傷,橋墩的外層選用不軟不硬和防海水腐蝕的材料,也就是建築材料中含有一定比例的航太科技材料——鈦金屬,不怕鏽蝕,又能有適當軟硬度保護船舶,避免損傷。
這座跨海大橋的六座橋中,最長的橋為南備讚瀨戶大橋,跨度1,100公尺,它的橋塔也最高194公尺,相當於一座50多層大廈的高度;使用的鋼纜直徑達1.07公尺,長約1,780公尺,可承受9萬噸的拉力。橋樑高出水面65公尺,50萬噸巨輪在橋下可暢通無阻。
過去,車輛過海需搭船往返,費時2小時以上,大橋建成後只需40分鐘,而且不受天候影響,對本州島和四國島間的經濟、文化和民生交流起了很大的促進作用。
煙雨迷茫中車子行過瀨戶大橋,我們坐在車上欣賞瀨戶內海的風景,沒能下去拍照實在很可惜。
車子直往倉敷美觀,一下車我就被櫻、柳、悠遊水中的天鵝吸引過去,相機掛在脖子上猛拍…………….
以下文字轉載
http://tw.epochtimes.com/bt/5/5/29/n936930.htm 「倉敷美觀地區」主要是以一條長1.5公里、,寬10公尺的倉敷川運河渠道所形成的觀光據點,其中有10座青石拱橋跨越兩岸。倉敷川兩岸種滿楊柳,日本多數地區都以櫻花來襯托景點,而在倉敷,楊柳才是真正主角,櫻花只能算是配角了。
倉敷在江戶時代是重要糧倉城市,因為鄰近內瀨內海,往來港口交通方便,商人便利用運河運送稻米、棉花與生活用品到此地囤積販賣至全日本各地。現在繁榮景象不再,但是美觀地區完善保留當時倉庫群,每棟倉庫都是堅固建構具有防火、防潮功能。倉敷在當時是紡織業欣榮的地方,且引進西方時尚風潮、流行新知,因此帶動服裝新潮,讓美觀地區充滿江戶建築與西洋風味樓房之獨特處,這就是名為「美觀地區」的由來。
兩岸屋宇房舍留存江戶時期建築群落,以黑瓦屋頂、白色牆壁為色彩的建築風格。除了倉庫群可以參觀外,還有遠近馳名展覽近代美術之大原美術館、當地職人手工的傢俱等民藝館,展示倉敷出土文物品的考古館以及表現庶民生活中游戲的玩具館,供遊客思古懷念。另外在本地釀的地酒場、醬油場、醬菜屋等商店也別具一番風格。這些300多年前的建造的景觀都已被列為「國家建築保護區」,並加以完善維護保存著。
※※※
下著小雨,撐傘走過水岸,充滿日式風情的商店街,店外比店內的商品更吸引人,木造房子彷彿我小時候在糖廠看到的宿舍,非常雅緻,充滿古典的浪漫,令人回味不已。
文章定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