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h購物| | PChome| 登入
2019-04-25 18:22:05| 人氣41| 回應0 | 上一篇 | 下一篇

中老年突發頭痛 拖延恐影響視力

推薦 0 收藏 0 轉貼0 訂閱站台

【記者姜勃智、洪志明、陳文男/台南報導】
   
 異常頭痛,不容忽視,就衛福部台南醫院神經吳韓醫師於25日的記者會中指出:有位案例:七十歲的王伯伯以前從未有頭痛的病史,但從一個月前開始出現太陽穴附近的頭痛,有時像是血管正在搏動,用手觸碰太陽穴附近時也會有腫脹壓痛感。最近吃飯時,王伯伯開始覺得咀嚼時臉頰兩側會疼痛,吃不下東西;甚至出現肩頸部位的肌肉僵硬和痠痛,整個人變得很倦怠。飽受疼痛之苦的王伯伯前往神經科就診,被安排入院做進一步診療。經過完整的檢查,王伯伯被確診罹患巨細胞動脈炎,頭痛也是此症引起的顳動脈炎所造成。治療幾天之後,王伯伯的症狀逐漸緩解,又可以恢復過往的生活了。
 巨細胞動脈炎(Giant cell arteritis,簡稱GCA)是一種血管發炎性疾病,特別容易侵犯年紀50歲以上的中老年人,其中東方人的發生率又較西方人來得低,在臺灣並不常見,但仍不時有相關的個案報導。頭痛是疾病初期最常見的症狀,主因是位於頭部的顳動脈為最常被侵犯的血管;身體其他部位的血管也有可能出現發炎的情形,因此可能會合併間歇性咀嚼不能、發燒、倦怠等症狀。倘若未妥善治療,甚至可能會引起突發性視力喪失、腦缺血等併發症,不可不慎。
 巨細胞動脈炎的臨床表徵,經常可見顳動脈呈現鼓起、腫脹的情況,甚至可看出一節一節的念珠狀,且觸摸時有壓痛感。實驗室檢查可以檢測病人的發炎指數,通常數值會偏高;影像檢查則可使用顳動脈超音波及磁振造影來幫助診斷;若有必要,仍然需要顳動脈病理切片以達到最正確的診斷。美國風濕免疫學會另有以下的診斷標準:
 (1)發作時年齡≧50歲 (2)新發作或新型態的局部性頭痛 (3)顳動脈異常,包括觸痛或脈搏減小 (4)發炎指數ESR≧50 mm/hr (5)顳動脈切片檢查異常,顯示血管炎,有單核球浸潤或肉芽腫性發炎
 倘若五項中符合三項,即有高度信心診斷為巨細胞動脈炎。類固醇仍為目前最有效的第一線治療方式,通常會使用半年至一年左右,並確認是否有復發的情形。
 吳醫師表示,老年人新發生的頭痛必須特別提高警覺,除了巨細胞動脈炎之外,也可能有其他的顱內病灶。因此,若有較不尋常的頭痛徵兆,一定要提高警覺,儘速就醫,以避免疾病有進一步惡化的風險。
台南醫院神經科吳醫師(上圖),針對突發性頭痛做精闢解析,廣受讚許。(記者姜四海攝)

台長: 新任社長 姜四海
人氣(41) | 回應(0)| 推薦 (0)| 收藏 (0)| 轉寄
全站分類: 社會萬象(時事、政論、公益、八卦、社會、宗教、超自然)

是 (若未登入"個人新聞台帳號"則看不到回覆唷!)
* 請輸入識別碼:
請輸入圖片中算式的結果(可能為0) 
(有*為必填)
TOP
詳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