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h購物| | PChome| 登入
2018-10-10 09:27:50| 人氣20| 回應0 | 上一篇 | 下一篇

癌症病人的未滿足需求 ─身體照顧外也需心理照顧

推薦 0 收藏 0 轉貼0 訂閱站台

【記者姜勃智、洪志明、陳文男/台南報導】
 台南郭綜合醫院身心科黃泰銘主任指出:台灣的醫療水平世界有目共睹,癌症的治療品質也與其他先進國家並駕齊驅,但是癌症病人本身所要面對的有關心理困擾的問題,也常常被忽視,常見症狀舉其二:失志症候群、癌因性疲憊。
 失志症後群和憂鬱都容易引起癌症病人的自殺意念,但是其壓力程度是有所差異的;即是失志症後群的癌症病人仍有改變的動機,但憂鬱的癌症病人則缺乏動機。失志的核心症狀是存在的痛苦及絕望的現象,從程度輕微的沮喪、意志消沉到深度絕望均是。失志症候群的癌症病人會有失去對生存的價值感,經常有早日離世的想法,憂鬱只專注於自己的一切罪惡感,有太多負面及錯誤認知,兩者皆須被鼓勵走向人群獲得社會支持;但憂鬱症病人除精神上的支持外,藥物的輔助則是必須的。
 癌因性疲憊症也是癌症病人常面臨的症狀之一,顧名思義即是因為癌症所引起的身心疲憊症,總是存在著無助感、是一種長時間感到疲累的主觀感受,在體能、情緒及認知功能的筋疲力竭,多數人認為是治療及疾病所帶來的自然現象,其實是我們必須重視的身心症狀。癌因性疲憊症帶來的影響好比疼痛、噁心或掉髮,常令癌症病人困擾。癌因性疲憊症也會與焦慮、憂鬱等等並存或互相影響。癌因性疲憊症可採用認知行為治療,來幫助病人培養一套有效的認知情感和行為之應付技巧,取代其不理性且引發情緒困擾的認知。在飲食方面應可諮詢營養師食用高營養的食物並配合運動。如果無法改善疲憊或緩解疲憊的惡化,就應考慮給予藥物治療。
 心理因素與癌症的發展有著密切的關係,罹患了癌症後的病人又會有新的心理衝擊,這些情感因素又反過來促進癌症的發展,進而影響治療的效果,所以惡劣情緒對癌症的療效有明顯的不利影響。對於癌症恢復期的病人,在臨床上經常可以看到,消極悲觀的患者其治療效果差,藥物副作用明顯,並也會加速病情的惡化,預後不佳,即使病情暫時得到控制,復發和轉移的機會也會增加,所以應避免消極負面情緒以及外在不良環境刺激,懷著開心及樂觀的心情,對於抗癌是有很大的幫助的。即是心理介入在一定程度上可以促進患者自身免疫功能的恢復。
 癌症病人從單純的心理層次到社會與靈性全面性觀點,從初診斷的病情告知,到治療期間的情緒支持,直至走到生命末期的靈性照護,這些議題,逐漸被大眾所認識,使得癌症病人的心理照護不再被忽略。隨著醫療的進步,癌症存活率上升,病人與家屬所要面對的是一個長時間與疾病相處,與適應疾病在治療中所帶來的衝擊,病人的心理問題及困擾,更是醫療照顧上不可忽視的要項。


相片:台南郭綜合醫院身心科黃主任(上圖)表示,患者身體照顧亦需心理照顧,切勿忽視。(記者姜四海現場攝)

台長: 新任社長 姜四海
人氣(20) | 回應(0)| 推薦 (0)| 收藏 (0)| 轉寄
全站分類: 社會萬象(時事、政論、公益、八卦、社會、宗教、超自然)

是 (若未登入"個人新聞台帳號"則看不到回覆唷!)
* 請輸入識別碼:
請輸入圖片中算式的結果(可能為0) 
(有*為必填)
TOP
詳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