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h購物| | PChome| 登入
2018-06-06 18:27:52| 人氣294| 回應0 | 上一篇 | 下一篇

【肺癌篩檢】我該做電腦斷層嗎?

推薦 0 收藏 0 轉貼0 訂閱站台

【記者姜勃智、洪志明/台南報導】
 成大醫院內科蔡醫師6日指出:根據國民健康署公布的癌症登記報告,肺癌堪稱癌症中的第一殺手,2015年新增加肺癌個案約13,000名,同年肺癌死亡人數也有將近9,200人,近年來已引起國人相當大的關注。
 成大醫院一般內科蔡昇翰醫師指出,肺癌在早期時因大多無明顯症狀,所以當因為症狀求醫而發現者,約有一半以上已是末期(第四期),治療效果大多不好,5年存活率也只有約5%;但是,如能於第一期就發現,5年存活率能提升至6成。
 過去肺癌的篩檢工具主要是胸部X光,但因解析度低,腫瘤需要0.9-1公分的大小才比較容易檢查得出來;此外也有許多腫瘤躲在X光之死角不容易被看到,也有研究指出約8-9成的肺癌無法在第一次X光檢查看出。所以,利用X光篩檢並無法減少死亡率。
 蔡昇翰醫師表示,2011年美國的一項大型研究發現,在有較高肺癌發生風險的55-74歲重度吸菸者族群身上,若每年接受低劑量電腦斷層篩檢連續3年,後續平均追蹤6年半,對比於胸部X光的篩檢方式,能減少20%的肺癌死亡率及6.47%的全死因死亡率,由此確立了低劑量電腦斷層的地位。
 蔡昇翰醫師表示,低劑量電腦斷層是電腦斷層的一種,但輻射劑量比較低,約只有一般電腦斷層的1/6,因肺部有空氣做對比,仍能清楚顯示肺部的結構,在篩檢肺癌上面能取代一般電腦斷層,也成為熱門的健檢項目。
 不過,蔡昇翰醫師也指出,低劑量電腦斷層也有其侷限並可能帶來後續的風險,例如過度診斷,有3-5成的一般受檢者會被檢查出有肺結節,而有結節者中真正肺癌的比例不到5%。
 蔡昇翰醫師指出,雖然低劑量電腦斷層可降低高風險群的肺癌死亡率,但是對於非高風險或其他風險者,如有家族史或空氣汙染接觸,仍未有足夠證據的支持,台灣「低劑量電腦斷層肺癌篩檢共識宣言」目前也不建議沒有危險因子的民眾進行篩檢。
 蔡昇翰醫師也表示,倘若擔心癌症發生,經濟上也負擔得起自費篩檢,建議在有多專科肺癌診治經驗的機構進行,多了解相關風險及可能的後續計畫,才能得到篩檢真正的益處。

成大醫院內科蔡醫師(上圖)籲請國人不容忽視Cancer第一殺手肺癌篩檢。(記者姜四海現場攝)

台長: 新任社長 姜四海
人氣(294) | 回應(0)| 推薦 (0)| 收藏 (0)| 轉寄
全站分類: 社會萬象(時事、政論、公益、八卦、社會、宗教、超自然)

是 (若未登入"個人新聞台帳號"則看不到回覆唷!)
* 請輸入識別碼:
請輸入圖片中算式的結果(可能為0) 
(有*為必填)
TOP
詳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