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h購物| | PChome| 登入
2017-02-22 16:18:53| 人氣88| 回應0 | 上一篇 | 下一篇

「大隻雞晚啼?」談自閉症類群障礙症及早期介入

推薦 0 收藏 0 轉貼0 訂閱站台

【記者姜勃智、陳柏成、陳文男/台南報導】 

成大醫院精神部李姿誼醫師22日舉案例指出:瑞瑞是家中長孫,到了3歲還不太會說話,阿公阿嬤覺得只是「大隻雞晚啼」。在鄰居建議下,瑞瑞進入幼兒園就讀,但一段時間後,幼兒園老師發現瑞瑞和老師少有眼神接觸,和同學也少有互動,大多時間只是趴在地上看著玩具車的車輪轉動。老師考量瑞瑞的語言及社交發展較同齡孩子來得慢,建議家長帶至兒童青少年精神科就診。 

成大醫院精神部李姿誼醫師表示,就精神醫學角度來看,「自閉特質」係指合併(1)不善於人與人的互動溝通,(2)過度執著於重複和一致性的狀況。統計上約每100人中會有1人有這樣的特質,此特質是與生俱來,且具連續性,稱之為「自閉光譜/自閉類群 (autism spectrum)」;若此一特質太過顯著,導致成長和生活上的嚴重困擾,即稱為「自閉症類群障礙症」(autism spectrum disorder / ASD)。她強調,這些表現是源於大腦內部神經結構與運作的特異,並非教養失當的結果。 

李姿誼醫師表示,自閉症類群障礙症的孩子2歲前即可能被觀察到一些相關的表現,如:不看人、對其他人的存在不在意或親疏不分、少用手指指物表達需求、少模仿行為、語言發展較慢,或是用特殊方式玩玩具,如:反覆轉動玩具車車輪、積木僅照固定方式排列等。當孩子的自閉特質太強時,會限縮其向他人學習的基本能力,如觀察別人在做什麼、模仿別人,可能會明顯影響其語言及社交的發展。 

成大醫院兒童青少年精神科針對早期療育,目前提供有「ASD早期介入親子團體」,由臨床心理師依據發展心理學、心理病理學設計課程,以自然遊戲介入取向,協助家長學習相關親職技巧,增進孩子社會參與、共享式注意力、社交技巧、情緒調控等能力。李姿誼醫師也表示,希望藉由提升大眾對自閉特質的理解,營造「自閉友善環境」,尊重每個個體的價值,讓這些不同的孩子更有機會能發揮其潛能,擁有充實而自信的人生。 

相片:成大醫院精神部李姿誼醫師闡述自閉症及早治療,早日回春。(記者姜四海現場攝)

台長: 新任社長 姜四海
人氣(88) | 回應(0)| 推薦 (0)| 收藏 (0)| 轉寄
全站分類: 社會萬象(時事、政論、公益、八卦、社會、宗教、超自然)

是 (若未登入"個人新聞台帳號"則看不到回覆唷!)
* 請輸入識別碼:
請輸入圖片中算式的結果(可能為0) 
(有*為必填)
TOP
詳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