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h購物| | PChome| 登入
2015-12-16 18:11:16| 人氣72| 回應0 | 上一篇 | 下一篇

醫師─我會得到胃癌嗎?

推薦 0 收藏 0 轉貼0 訂閱站台

醫師─我會得到胃癌嗎?
【記者姜四海/台南報導】
胃癌目前在世界上仍是高發生率且高死亡率的癌症之一,就成大醫院內科部吳忠泰醫師於16日的記者會中指出:在東亞地區發生率最高,日本、韓國、中國、台灣等等都是屬於高發生率的國家。在台灣國民健康署的資料中可知,近年來國內胃癌發生率每10萬人口約為12-14之間,位居國內癌症的第7位。胃癌的風險因子包括了:(一) 外在環境因素:亞硝酸鹽醃漬食物、肥胖、吸菸、喝酒等等;(二) 細菌感染因素:胃幽門桿菌感染;(三) 宿主因素:血型、胃癌患者近親家族史等等。
成大吳醫師表示,特別值得一提的是胃幽門桿菌感染,它不但會造成胃潰瘍與十二指腸潰瘍,世界衛生組織已將它列為第一型致癌物質,感染特定高致癌風險的幽門桿菌後會造成一系列胃部癌化過程,包括了「急性胃炎」、「慢性胃炎」、「胃體部胃炎」、「萎縮性胃炎」、「腸黏膜化生」、「黏膜異生」、終至「胃癌」的產生。而「萎縮性胃炎」與「腸黏膜化生」以更淺顯易懂的話來說,就是所謂的「癌前期病變」,雖然仍被歸類在良性的變化內,但它有潛在逐步轉變為癌症的可能性。
除了上述的高危險群之外,消化系統的警訊症狀包括了吞嚥困難、吞嚥疼痛、持續噁心嘔吐、慢性腹痛、食慾不振、早期飽足感、黃疸、腹部觸摸到腫塊、不明原因體重減輕、貧血、瀝青樣黑便、鮮血便等等。若上述警訊症狀持續未改善,亦應該尋求醫療諮詢,以免有重大疾病卻錯失了治療的時機。
吳醫師重申:
(1) 上腹不適的患者經胃鏡檢查確定沒有胃、十二指腸潰瘍後,若有胃幽門桿菌感染,成功除菌治療後症狀也許可以獲得改善。
(2) 高致癌風險的胃幽門桿菌感染會引發慢性胃炎、胃癌前期病變,最後導致胃癌。
(3) 有胃癌前期病變的患者,經除菌治療後仍應依照胃腸科醫師指示長期追蹤;胃癌患者的近親家屬癌前期病變比例較高,建議早期胃鏡篩檢。
(4) 有消化道警訊症狀者應尋求醫療諮詢協助,以免錯失重大疾病的治療時機。
【記者陳柏成、姜紀辰、郭依璇/台南報導】

胃癌目前在世界上仍是高發生率且高死亡率的癌症之一,就成大醫院內科部吳忠泰醫師於16日的記者會中指出:在東亞地區發生率最高,日本、韓國、中國、台灣等等都是屬於高發生率的國家。在台灣國民健康署的資料中可知,近年來國內胃癌發生率每10萬人口約為12-14之間,位居國內癌症的第7位。胃癌的風險因子包括了:(一) 外在環境因素:亞硝酸鹽醃漬食物、肥胖、吸菸、喝酒等等;(二) 細菌感染因素:胃幽門桿菌感染;(三) 宿主因素:血型、胃癌患者近親家族史等等。

成大吳醫師表示,特別值得一提的是胃幽門桿菌感染,它不但會造成胃潰瘍與十二指腸潰瘍,世界衛生組織已將它列為第一型致癌物質,感染特定高致癌風險的幽門桿菌後會造成一系列胃部癌化過程,包括了「急性胃炎」、「慢性胃炎」、「胃體部胃炎」、「萎縮性胃炎」、「腸黏膜化生」、「黏膜異生」、終至「胃癌」的產生。而「萎縮性胃炎」與「腸黏膜化生」以更淺顯易懂的話來說,就是所謂的「癌前期病變」,雖然仍被歸類在良性的變化內,但它有潛在逐步轉變為癌症的可能性。

除了上述的高危險群之外,消化系統的警訊症狀包括了吞嚥困難、吞嚥疼痛、持續噁心嘔吐、慢性腹痛、食慾不振、早期飽足感、黃疸、腹部觸摸到腫塊、不明原因體重減輕、貧血、瀝青樣黑便、鮮血便等等。若上述警訊症狀持續未改善,亦應該尋求醫療諮詢,以免有重大疾病卻錯失了治療的時機。

吳醫師重申:
(1) 上腹不適的患者經胃鏡檢查確定沒有胃、十二指腸潰瘍後,若有胃幽門桿菌感染,成功除菌治療後症狀也許可以獲得改善。
(2) 高致癌風險的胃幽門桿菌感染會引發慢性胃炎、胃癌前期病變,最後導致胃癌。
(3) 有胃癌前期病變的患者,經除菌治療後仍應依照胃腸科醫師指示長期追蹤;胃癌患者的近親家屬癌前期病變比例較高,建議早期胃鏡篩檢。
(4) 有消化道警訊症狀者應尋求醫療諮詢協助,以免錯失重大疾病的治療時機。

台長: 新任社長 姜四海
人氣(72) | 回應(0)| 推薦 (0)| 收藏 (0)| 轉寄
全站分類: 社會萬象(時事、政論、公益、八卦、社會、宗教、超自然)

是 (若未登入"個人新聞台帳號"則看不到回覆唷!)
* 請輸入識別碼:
請輸入圖片中算式的結果(可能為0) 
(有*為必填)
TOP
詳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