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片由左至右由上而下依序:
一。少尉排長為士兵檢查行軍後的腳(當兵呆過野戰部隊的都知道那有多臭)﹔
二。臨陣當先的指揮官踩在戰場的第一步腳印﹔
三。營長夫人與眷屬的互動﹔
四。最後離開戰場的指揮官最後一個足跡﹔
五。營長對部屬的心理建設(非常有趣而且振奮士氣的祈禱文)﹔
六。戰地記者的不凡﹔
七。所有指揮官都必須面對的最痛苦的〔下達決心〕,(此景營長下達執行斷箭必須剮去部分弟兄的性命以保全整體陣地,唯一可行卻是最痛苦的預備案)注意片中穆爾只用了大約五秒,那是超人的快速決斷,實際戰場每多一秒要多死傷幾人,卻因為情報不足或協調不夠等因素,以致遲疑總是經常性的剝奪著軍人的生命。
八。北越師長在清理戰場後無奈卻依然堅屹的背影。(這一場戰鬥他輸在裝備劣勢與戰爭技術的落後,其實他的表現仍然可圈可點,不過因為他是指揮官,所有的失敗責任還是算他一個人的)
九。指揮官在最後決戰身先士卒衝鋒的雄姿,理性來看叫找死,但是戰場永遠不存在一般邏輯的道理,在軍事學上這是確保決戰勝利的士氣面必殺秘技,想當軍官請先學會這招。
戰爭影評系列,這一部是經典中的經典。所以千挑萬選九個鏡頭,還不足以表現完整的概念,要看戰爭片,請先看這一部。
勇士們故事開始在1954年法國軍隊一個尖兵連的主力被越共殲滅,當時的越共營長十一年後領導一個師(約一萬人)駐守中央高地﹔美軍穆爾中校(營長,轄六百餘人)奉命籌組並訓練第一支空中騎兵部隊,並在訓練完成後於1965年以上校指揮官身份(兼營長,轄空騎加強營並作戰管制砲兵及各空中支援與各勤務部隊)領軍投入越南戰場。
(附記:以後會介紹黑鷹計劃,1992年索馬利亞,27年後美軍地面戰爭仍以空騎為主軸,搭配裝騎或機動步兵)
這場戰役是美軍投入越南戰爭的開始,也是空中騎兵首度運用的試驗,對陸軍作戰的發展有歷史性的影響,這個發展使得步兵與立體作戰產生連結。過去對敵後深遠戰略目標奪取以空降為手段,犧牲大且難度高。兩棲突擊受限於地理環境且投資過巨,靠步兵砲兵裝甲兵組合平面推進又曠日廢時。以空騎在遠程砲兵與空攻支援下建立陣地分割戰場或破壞指揮通信補給架構,後續以裝甲兵突穿連點為線,儘速推進戰線,對於縮短戰爭時程降低人員傷亡而言,是極佳的選擇。
因此,片中犧牲的美軍官兵,對自由世界國家所有軍人的貢獻,遠非只是一個X光著陸區的價值。穆爾上校是第一個執行直昇機突擊作戰的指揮官,在無前例可循之下,表現堪稱無懈可擊,對照傘兵與兩棲登陸的發展史,這一場實驗性戰役在穆爾先生指揮下已是最小犧牲獲致最大戰果的典範。歸功於穆爾先生的領導藝術以及先前紮實的研究與訓練。
在戰爭無法避免時,軍官的道德不過如此:少死一些人,早點打完仗,讓大家--所有的軍人與身陷戰區的平民--回家。
梅爾吉柏遜的勇士們,之所以是經典,非只因為梅爾建立的英雄形象,而是在於每一個場景,每一個細節的考究,非但在院線可以賣錢,拿到軍隊裏當教學影帶從新兵訓練中心到軍官正規班都是最佳教材,穆爾的每一篇講詞都該讓主管心戰的政戰參謀好好研讀,從步兵砲兵空中密接支援到政戰,(眷服處的長官們請注意美軍的軍眷工作優缺點)無所不包的軍事學都納入其中。
外行看熱鬧,內行看門道。不管內外行,這部電影都值得細細品味。
軍人的偉大,不只在於保家衛國的成敗﹔我必須提出另一個觀點請大家深思:
北越師長在極度劣勢的裝備下還曾經數度突破穆爾的防線直抵營陣地核心,最後雖然輸了這場戰鬥,仍然堅信越共掌握了越南戰爭的最後勝利。這是不是一個勇士?一個英雄?
蓋洛威,戰地記者,在炮火中隨軍採訪,企圖透過鏡頭與文字喚醒當時美國社會對駐越美軍的支持,實際上在反戰聲浪中失敗了,但是留下這個在以後數度被拍成電影及電視影集的故事。。這是不是另一個勇士?一個英雄?
穆爾的妻子,營長夫人,在眷村中戰前領導眷屬創造沒有男人在家的生活結構,戰時面對陣亡官兵的眷屬撫恤悼亡。這是一般社會忽略的文化,夫人們隨著丈夫的階級職務而承擔著眷屬社會裏的責任義務,這是軍人的妻子不好當的原因﹔承擔著經常獨力支撐家庭,還要照顧低階的軍眷,並支持高階的夫人。穆爾夫人的完美表現是不是也算一個勇士?一個英雄?
體會一下這三個人物的偉大,再對照作戰過程中直昇機駕駛的負責,砲兵弟兄的精準,空援系統的精確,我要告訴非軍人的讀者們(尤其是女性)﹔戰爭絕不是提槍掃射死很多人這麼簡單的。
最後,提醒大家,中華民國90年的歷史中,軍人打過許許多多比X光著陸區更艱苦慘烈的戰役﹔但是,中影八百壯士之後,沒出過一部稍微像樣的戰爭電影,前幾年一部異域拍的更是胡說八道讓人為之氣結。
文化圈的人,要加油囉!
電影評價:完美,尤其是字幕翻譯部分。
總分:五顆星
文章定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