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客來《旅行的所在》:http://www.books.com.tw/exep/prod/booksfile.php?item=0010472850
終於,又找到一個喜歡的日本書寫家了,以一種很舒服的筆調、把自己的人生經歷換成一篇一篇的小故事,沒有連載文章給人的中斷感,反倒是像跟朋友在咖啡館聊著天一樣的說出來的回憶,他,就是「松浦彌太郎」先生。
我可以大聲的說,真喜歡松浦先生啊!!!
老實說,對松浦先生並沒有很認識,只有相當火熱的讀完《最糟也最棒的書店》而已,甚至還常常把那本書的名字念錯,不過後來因為松浦先生的關係,倒是看了以他策劃與對談、由布克文化出版的《尋找幸運星》、《咖啡X設計》、《甜蜜日日》,這幾個分別是女攝影師、傢具設計師、女自製果醬負責人的小書,這幾本都是松浦先生朝「作自己喜歡工作,沒想到竟然可以活下來,也不像真的在上班」這樣的觀點中,去生產出來的達人聊天過程書,不過,人家現在不用上班也可以是因為他們已經是那一個領域的佼佼者了,包含松浦先生也是之一囉。
《旅行的所在》是大塊出版的,不知道布克是不是收起來了?旅行的所在是松先生(自以為省事的簡稱松先生)從他18歲到美國流浪與期間20多年間往返美國與倫敦所遇到的人事物與經歷的短篇文章,讀起來真的很輕鬆而且引人入勝。
現在讀書有一個判斷好不好看的準則,就是「到底引不引人入勝」、「是不是浪費時間」、「會不會不耐煩」這樣來評斷,如果說五百人都說讚的好書,此刻讀來仍有不耐煩的感覺時,那就是我跟這本書的緣分還沒到啊,如同松先生去買吉他時,雖然聊的很愉快的店主人也會很客氣的說:「那把不適合你」(其實是那把經典木吉他給松先生用太浪費了)這樣的意思。
很喜歡看萬金油的文章、也很喜歡看商業週刊裡面數個專欄,其中一個專欄是何先生(很好猜是誰吧),因為太喜歡,所以他的書一出版就馬上買,結果讀著讀著(包含萬金油的那一本),忽然間覺得有一種「喔,好膩」的感覺,現在很多部落格版主因為高人氣所以出了書,不過這種不是「為了寫一本書」而成的書,不是「費心去鋪梗而成的小說」,真的比較適合一篇一篇拆開享用,如果一口氣拼完真的會像吃了三顆蛋黃酥一樣:不可以啊。
《旅行的所在》也是在日本雜誌上連載的文章,不過很神奇的一旦開始看就會有欲罷不能的拋開人間事就跟他拼了的快感,這是最令人讚賞的地方,就像去吃高級套餐,從前菜、麵包、酒、主餐、水果、甜點,一一解決後,還會想跟朋友在桌子上大約再坐一小時這樣餘味繞樑。
本打算看到松先生的新書就借來看看,沒有太多期待或什麼,第一頁時看到他也沒自我介紹也沒有前序,劈頭第一篇就是他白描:某一年在柏克萊時的某個週六的一天,還有女朋友在身邊的生活。
腦中忽然對松先生露出一個鄙視的眼神:「ㄟ,也太享受了喔,你果真還是一個男人啊,你是一個不會講英語的亞洲人啊」之類的想法,然後想說不妙,這本該不會是松先生的年輕韻事書吧?我想我真是太膚淺了,不過也不能怪我膚淺,因為前面有一段落幾乎都在說他的風流韻事,有點像是雅痞這樣的青春韻事,所以也不能怪我啊。
豈知,因為松先生,竟然對美國沒有那麼排斥了,也找到了一個想去的地方,這很難得,在不少人的旅遊版圖中,有人夢想城市是紐約、有人是好萊塢,不過從以前到現在,仍未對美國任何一個城市抱有遐想,雖然也常看HBO、也看不少美國片,不過以旅行而言,美國還真的零吸引力。
現在因為這本書,超級想去柏克萊,想把書中的那些二手書店與義大利黑手黨旅館都住一次,也想去體驗一次汽車露天電影院(是說不知道現在還有沒有這種東西就是了),看完這個小遊記,我才明白為何舊金山會是雅痞的故鄉(是故鄉嗎)、會是彩虹天堂(是天堂嗎),這本書中松先生真的有好多女朋友,還有好多幸運遇上的老師,不管是書店、詩人、攝影家,早期的(至少十五年前)的美國對背包客一定比較友善(這是一種心裡安慰)。終結一點,去旅行,真的只需要一個出發的勇氣就夠了。沒有目的地,邊走邊晃也可以,不排行程也無妨,就找一張桌子觀察路人也有很多故事可以發現,厲害吧!
看到最後一篇,松先生跟愛麗斯去了紐約玩時,忽然閃過一個畫面,是約翰藍儂與小野洋子手牽手在街角喝咖啡、親嘴的畫面。那個,舊金山到底有怎樣的魔力呢?
是說,十八歲時松先生為何會去美國舊金山,因為他在東京舊書店翻雜誌時,上面的聖塔莫泥卡海灘上盡是穿著比基尼辣妹的漂亮照片,結果他真的走上舊金山時,卻陰錯陽差的踏上了黑人區,他的人生插曲是這樣展開的。
文章定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