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要說走路這習慣的歲月,應該可以從西元2000年夏天的康健雜誌開始講起,當健走的風潮帶進台灣後,那期專題報導除了裘海正的姊姊、除了紀政的每天一萬步,印象最清楚的還是奧美高階主管莊淑芬的走路堅持,尤其是穿著雨衣在操場上疾走的模樣深深的打動我的心。
如果別人能,這麼簡單的運動,我也可以。
就這樣,我成為健走的愛好者,雖然不是每天走,也沒參加過康健雜誌的健走活動,但是透過走路的態度與觀察,這麼多年下來,確實幫助我成長很多,無形中也削減了很多工作上的壓力與生活中的苦悶,不管是台中植物園的經國園道還是台北的大安森林公園,相當慶幸我的雙腳依然健在的陪我度過每一天。
‧夜巡徐州路
今天晚上離開台北車站後,我決定試試看挑戰信義幹線的路線,從台鐵購票窗口經過台北車站的停車場時,那是一點點恐懼的感覺,帶有荒涼與微臭的空氣,相當適合加快腳步,與過往的路人擦身而過時,卻沒從他們臉龐發現害怕,也許是習慣了,這種習慣就像晚上九點後黑漆漆的大安森林公園的四面八方的樹叢小徑中,陌生的人感到怯步;而習慣的人感到暢步,那般的差別而已。
溫度有點低,風有點強,不過今天穿了運動鞋、也沒有任何行李,還有隨身聽,時間正好是安全的下班時間,青島東路的椰子樹,中山南路的台大醫院兒童院區,還有成排的復古日式建築的教育部與一個不知名的鐘樓建築物,我知道這邊是每次獨立抗議人士總愛群聚的地方,榕樹的枝幹上綁滿了一條條小片的抗議布條,靜靜的成為一種獨特風情。
走上林森南路後,我知道一下子就會接到信義路,那是一種鼓勵,一種安全的吸引,其實這路一點也不遠的,我明白當你想走時,也不會管肚子是不是餓著、口是不是渴著、鞋子是不是舒適,就像很多人講的「當你想做的時候,你會找到一個方法,而不是找到一個藉口。」就這樣,我發現了中正區的另一面。
冬天晴朗的時候,從信義路起點的圓環往信義路二段走,經過了中正運動中心,再經過了中正梅園社區,這一小排連續建築物恰巧與中正紀念堂的古典相映成輝,尤其是天空很藍時透過榕樹的樹影間灑下來的光與風,恰巧是行人散步時最舒適的伴奏曲,考古文化出版社就在這裡,想找特殊主題的出版品,別忘了逛完中正紀念堂時,走到對街晃晃,而且週末時騎樓下還會有山東老伯架著腳踏車販售紮實的手工饅頭,嫌路線太短時,就直直走,還沒走進永康街時先繞進金山南路口的東門市場,吃碗手工魚丸湯,店家的報紙剪貼上說了,已經開了三十年好幾了,週末的時候,這樣閒晃,真的很有理想的感覺。
林森南路這麼長,卻與林森北路的氣氛這麼相異;紹興南街聽起有點醉,但街道卻有點像眷村,實際上味道不裡不外的更眷村,這裡隱藏著一家網路發燒的龍門餃子,味道好壞各憑其人,湯、水餃、魯味小菜、牛肉麵都有人推,不怕老鼠不介意油膩的桌子,可以試試口味,一年三百六十五天,總會有一種懷念感,更著往前林森南路街角還有一家麵館,炸醬麵、榨菜肉絲麵、餛飩麵,店名忘記了,但停著好幾台計程車,就著樹幹綁了桌椅,沒有燈、沒有乾淨,卻也排了一隊人龍,這樣的風景好香啊!
您有注意過您最喜歡哪一帶的人行道路樹嗎?
您知道這些個樹與機車騎士、公車、上下學的學生交融出怎樣的對話嗎?
師大一帶的和平東路與新生南路的路樹是外柔內剛的白千層,而新生南路往忠孝東路的那段路樹是香楓,中正區台大醫院周邊徐州路上的路樹是樟樹。今晚見到這群樟樹擁有的是一種乾淨俐落、毫不拖泥帶水的氣勢,在古蹟與學院的洗禮下,呈現出裡應外合的協調,可惜了晚上氣候不佳遮住了農曆十八那過份明亮的月圓,風也強到讓路人失去了點專注力,否則徐州路的氣氛應該很值得成為一個什麼場景。
離開紅色線的中正區,要轉往藍色線的市政府周邊區。
從逸仙路切入國父紀念館,再轉光復南路進入仁愛路,左右兩旁是另一種品味的散步道,不管走左邊還是右邊,一邊是銀行道、一邊是房屋仲介道,延吉街、安和路、敦化圓環、國泰醫院、聯合醫院、中山醫院、復興北路,越走越時髦,琳瑯滿目的服飾精品與藝廊,還有一家傳統口味的福利麵包店與法國品牌的保羅麵包與雙聖餐廳,這樣走著走著步伐會加快,因為仁愛路的車子很多,多到你想跟他競賽,於是一直走著走著,走進了大安森林公園才會覺得進到了一個太空船裡,好安靜,好舒服,耳機可以關小聲一點,呼吸可以放慢一點,手腳可以扭一扭,準備換一個姿勢感受另一種旅途。
就這樣,走著走著,家也到了,身體的運動量也達到了,晚上可以睡的安穩點,晚安。
文章定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