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SN十年講座來到第三場,1/10邀請的嘉賓是樂活地球人~褚士瑩,現場的對比是「很厲害也嚴謹的王文華」與「我就是我的褚士瑩」。
長期在NGO(非政府組織,公益組織單位)工作的褚士瑩,每年大約會回來台灣10次,總計合算大約有30天,除算下來大約一個月一次,比如這次回來除了MSN邀請的演講,他也前往世界展望會一起分享緬甸世界展望會為緬甸災民所做的事情,以新資訊與台灣世界展望會共同交流。
關於更多褚士瑩,請上google。
他年輕時旅行一段時間後,在台大念政治系,除了唸書、出版書籍,也同時在埃及攻讀新聞系學位,後來又到美國哈佛念公共政策關係這一類的學位,離開校園後,他回台灣擔任某某電子公司的顧問,大約五年之後,即正式進入NGO工作至今,因為這個工作,也讓他找到了年輕時於印尼旅行、面對一大群伸手要錢的孩子的那種無解窘境的解答,就是「公益工作的極大值發揮!」,簡言之,做公益也可以不僅僅是把錢分散而已!
這次演講的重點除了有他「旅行的求學之路」外,還有對「自我認同的實踐」與「志工生活的收穫」三個方向。
‧走在自己夢想的道路上,前路永遠會自動浮現
從18歲開始到印尼旅行至今,超過兩百個國家,早已不再計數護照上的章戳有幾個,褚士瑩的確成功的在當自己,包括一開始主持人問他為何會從政治系變成為非營利組織工作時,他笑稱:「其實唸書的過程就像“指腹為婚”,因為學姐代填了系所,所以連見面也沒有,就進了台大政治系,開學後,又發現了更好玩了人生,於是一邊至埃及唸書,就這樣保持兩地學籍,同時修完學位。」這對很會唸書的朋友而言,當然是一種事後驕傲,不過也看出高手的求學過程,還真是順利啊!
正因為他的生活態度,也造就了他特別的工作模式,「走在自己夢想的道路上,前路永遠會自動浮現。」這是他用來終結的話,他說到:「人生苦短,很多人常常說我的夢想是***、***,那假若***達成了,人生就要結束了嗎?難道永遠不能實現的夢想就不能成為夢想嗎?」
他覺得,每天都活在夢想的軌跡裡,即便沒有達成,那也是很棒的一天,心中永遠有一個目標在前進著,要記住別人眼中的成就不見得是自己的成功,唯有放下心中的包袱後,反倒能做的更出色。
我也覺得,唯有勇敢的接受自己、清楚自己的需求後,個性、生活樂趣、工作成就,也會相輔相成的成為心中那理想的模樣。且看褚士瑩的穿著打扮不是西裝筆挺,講台上的用詞與脈絡更不是讓聽講者覺得十分條理,不過,這就是他,如同他的文字一般,和藹可親並且有感覺,不是華麗的辭藻、也沒有大排場,但,他卻讓人生像一場單車環島賽,時而春陽和緩美景相伴、時而刮風暴雨孤獨寂寞,但最終也能劃上一個圓圈。
‧因為旅行所獲得的收穫
若要問他,有沒有最大的收穫,他表示:「應該就是透過旅行所學會的謙卑吧!」,從年輕時的旅行急於看見各地的差異化,到後來發現「全世界的旅者都覺得故鄉是最好的地方」,這種共通性也與當初出發時是最大的不同觀感。
有一天,他在緬甸的草棚裡午休時,看著遠方的牛、附近光著身體的孩童,還有周遭的青草與天空,這樣的工作環境與被關在水泥大樓裡的朋友們相比,或許他所選擇的是一種難得的幸福與幸運。身為志工工作者,透過全球各地的弱勢族群相處,他提到,並非所有的貧窮或不足都是壞的。
比如,某回在台東的一個原住民部落裡,他與校長聊天時,校長說,這個暑假我們的小朋友好可憐,都要陪那些巴西、日本、韓國來的大姊姊、大哥哥跳舞唱歌,他們很累,都不能享受自己的暑假。這時候,他才發現,山上的所有小朋友真的需要這些接踵而來的海外愛心志工教他們怎樣跳巴西舞蹈、學傳統編織嗎?那些對他們未來能不能進入大企業或有飯吃會有幫助嗎?所以志工到底又該是怎樣的志工呢?愛心捐款又該是怎樣的被發揮1+1大於2的效能呢?
又比如,緬甸經歷暴動與天災,某天,他在某小村鎮帳棚發放食物時,前來領取的災民們也是喜悅與爽朗的,他疑惑的問道:「失去家園與財產,都快餓死了,為何還能平常的笑咪咪呢?」災民們回答:「他們知道並沒有被遺棄是最令人開心的事情,而餓不餓、慘不慘,在平常的時候也很餓、很慘,平常一天吃一餐與兩天吃一餐的差別並不大,重要的這回天災的救助已經遺漏這個村莊三回了,這次竟然有人來發放食物與物資,表示他們並沒有被遺忘,這才是令人開心的事情。」
正是因為這樣全球的繞來繞去,他能用他的行動力與眼睛與所有相同道路上的伙伴們一起分享所得,也能看到「志工到底該怎樣被需求」,這個是他更珍惜的事情。
‧做好客戶服務,就能勇敢追夢
主持人不免俗的問了他一個問題,他這樣經常不在台灣,那所謂的家庭責任、朋友責任該如何解決,又從事志工服務,生活經濟問題真的能平衡嗎?
褚士瑩提到,他從哈佛結束求學後,回來台灣曾在某電子公司擔任顧問五年,這五年間的儲蓄就是他進入NGO的資本;同時,因為接受商場企業的歷練,讓他更能把企業經營的KNOW HOW帶入志工服務,以不同角度去思考每一個非營利事業組織在經營上的問題,這是重要且必須的一層,看待事情的高度也格外不同。原來,他的樂活人生也有這樣一段長時間的準備。
另外,他開玩笑的表示,身為志工,他對家庭與朋友早就做好了「客戶服務」,讓家人與朋友不為他的生計擔心,也更能讓他自在闖蕩。不要把最壞的一面給最重要的人看到,得把家人當成是重要的VIP來服務,把自己幹好,家人就能不為自己擔心,相對的,也能飛得更遠。
做到不讓人擔心,是志工的重要準則,不要穿的破破爛爛、蓬頭垢面,每天都像要死掉一樣,這樣的心態是無法成為志工的。
他以自己的例子比喻,先前在電子公司時,他按月給父母一點零用錢,他到NGO工作後,零用錢也沒少、平常兩個月一回的飯局也不能少,孝順的本質不會因為他換了工作、穿的破爛了就改變,這些都是他準備好後才踏上NGO之路。又比如,演講當天的前一晚半夜他剛回到台北,隔天早晨,他在父母起床時已經烤好土司與咖啡,悠哉的陪他們聊天、享用早餐,是這樣的付出,換來暢遊人生的充容。
‧志工不是閒閒就可以當志工,也很需要專業。
他表示,志工或許是免費的,但很多人都認為,退休後、有空時再去當志工,可是,志工也是需要專業與熱情,就像把人當好一樣,也得細膩的做出表現與成績。至於想成為專業志工的朋友,他表示,可以先設定好一年至兩年的時間不支薪,把計畫做好,也許兩年後有成果了,就能為自己要求支薪,甚至做出專業的口碑,這些都是能人助自助的方法之一。同時,在倫敦也有專為志工成立的經紀公司,同樣會為志工分出擅長的能力,去談新的執行計畫與計酬,這也是一個生存方式。從別人需要的事項中,成為那個需要的人;或者做出成績,就能讓別人付錢邀請你;或者透過仲介組織來達成心願。就像打工度假一樣,成為一個受薪的旅行者,可以開拓眼界又有薪水拿,放大去看,志工除了可以幫助人更能幫助自己。
比如,緬甸鄉下的社區拿到一筆捐款後,小孩子的父親可能把錢立刻拿去繳高利貸甚至是賭博,而每個月愛心人士捐款的唸書基金、午餐基金依然沒有被發揮,三年、五年之後,終止捐款,小孩的父親反而爆怒說:「ㄟㄟ,為什麼不捐錢了,為什麼要剝奪我貧戶受惠的權力!」。經過NGO輔導的社區,會把捐款集合起來,買一部計程車,早上時間專門搭載偏遠地區的孩童到學校唸書,平常時間就是用來載客,同時也對乘客宣導,這輛愛心計程車的收益都會用於孩童教育。這樣的作法也就把捐款的效用拉長到10年,甚至變成一個生財工具了!
【後記】
這次的主持人依然是高手王文華,不過,面對褚士瑩,那一動一靜的氛圍,就像一個是媽媽眼中的好孩子,會自動唸書,次次考第一名;另一個是調皮搗蛋只會壞事的小孩,經過歲月磨練後,兄弟爬山各自努力,兩人都享有不同的天空。
雖然褚士瑩一直強調他會到NGO是因為他什麼都不會,不過,會後台下一位媽媽希望他可以把一點專業分給台灣,救救台灣的不景氣,褚士瑩回答:『台灣相當開放,也有很多人才,更有不少人再進行NGO的工作了,他留在台灣大約能把一塊錢發揮到1.2元的效能;反之,他到緬甸或其他部落,則可將1元發揮到10元的力量。』這是一個很貼切的回答,清楚自己的念頭與能力,不戀棧現實的名氣與冀望,也給了現下職場上的我們一點迴響。雖然不能為台灣NGO盡力,但是他可以成為台灣NGO同志的連結外界橋樑,藉由每次回台的探訪機會,他能分享更多新資訊與新方式,讓台灣的朋友也不感到孤單,我想,這個應該就是所謂「天涯共此時」的意義吧!(希望我沒有又亂用成語了!)
他的電子報:http://epaper.pchome.com.tw/archive/last.htm?s_date=old&s_dir=20081219&s_code=0161&s_cat=
其中,12月19日《完美的一天》,這一篇也很棒!
文章定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