親子逛植物園
認識水生植物 玩遊戲趣味多 (2006年7月22日星期六見報)
台北植物園每個月都有主題導覽,7月份是介紹水生植物,許多植物台灣各地都可以見到,家長可帶著放暑假的小朋友到植物園走走,不僅可以更加了解植物,增長知識,還能利用植物的特性玩遊戲!
報導╱唐滋蓮 攝影╱陳逸宏
家長可以先教導孩子,出門前先登入植物園數位資訊網
http://tpbg.tfri.gov.tw查詢,了解當月主題活動及引導解說服務時間及集合地點。建議戴遮陽帽、穿薄長袖外套、長褲,以輕便服裝為主,並做好防曬工作,另可攜帶水壺、筆、筆記本、放大鏡。家長應提醒孩子入園勿踐踏草地與大聲喧嘩,更不可自行拔摘園內植物。並且不要餵松鼠,以免危害松鼠自行覓食的能力,也不能餵水池中的魚。
認識水生植物
台灣水生植物約有300多種,以下為台灣常見的水生植物,除在植物園可看到外,大部分只要在有水池的地方多加留意,通常都可以見到。賞蓮去處除了台北植物園外,桃園觀音鄉與台南縣白河鎮也都是不錯的去處。
蓮花就是荷花,屬於蓮科蓮屬的植物,睡蓮則是睡蓮科睡蓮屬,由於花的外形相似,因此常讓人分不清楚。不過藉由葉子、地下莖以及花托的明顯差異,很快就能分辨出來,下次就不會把睡蓮錯當蓮花了。
蓮花
外觀
出淤泥而不染的蓮花全身都是寶,花可泡茶、食用,葉可蒸飯、包裹物品,蓮子和蓮藕也都是不錯的食材。
葉子
蓮花的葉子伸出水面無缺口,葉面有絨毛不沾水滴,葉柄有刺,可以防止動物啃咬。
花托與地下莖
蓮花的花托膨大成蓮蓬,地下莖會長出蓮藕。
睡蓮
外觀
睡蓮因品種不同,開花時間也不一樣,有的下午開花,隔天上午10點閉合;有的則是上午10點開花,下午5點就閉合。
葉子
睡蓮的葉子會漂浮在水面,並有明顯的缺口,葉面無絨毛可沾水滴,葉柄無刺。
花托與地下莖
睡蓮花托不會膨大,地下莖有部分成塊莖。
田字草
4片葉子的酢醬草人稱幸運草,田字草因每株都有4片葉子,常被誤認為幸運草。其實田字草是蘋科蕨類植物,生長在水邊,與屬酢醬草科、生長在陸地的酢醬草是完全不同的植物。
木賊
又稱「節節草」,可節節拆開,拆開後可見其外圍是一排細小的葉子。木賊含矽金屬,因此可用來洗鍋子或木匠當砂紙用。
大甲藺
大甲藺的莖是三角形,用手摸即可辨認,花則是由數個卵形的子穗生長在頂端側邊,大甲藺因編織草蓆、草帽負盛名。
大安水簑衣
這是台灣特有的水生植物,花與葉子上皆有絨毛,莖呈四方形,目前只有台中縣大安鄉生長的大安水簑衣會開花結果,其他地方都不行。
香蒲
香蒲很容易辨識,因它的花序是橘紅色圓筒狀,狀如蠟燭,因而有「水蠟燭」的俗稱,是插花常用素材。
![](https://photox.pchome.com.tw/s10/sugarhoney/1/124683341055)
植物遊戲
荸薺桿吹泡泡
荸薺是常見食材,其桿直立呈圓柱形,桿內隔膜密集,但間隔空心,只要把隔膜壓破,沾沙拉脫水,就能吹泡泡。可在溪流或濕地找到荸薺。
1
先用手指將切成段的荸薺桿從頭到尾按壓一遍,將荸薺桿的隔膜破壞。
2
沾上沙拉脫水,可以玩吹泡泡的遊戲了。
專家說
台北植物園生態保育解說志工 金敏
缺少植物,人類無法生存,尤其是水生植物,因為水生植物與人類生活息息相關。而植物園是認識植物的好地方,更是親子一起觀賞植物的優良場所。
報你知
台北植物園每個月都有免費主題導覽,非假日需提前預約,星期日有早上9點、下午2點兩個時段固定導覽,每梯次2小時,欲參加者只需在上述時間,於台北植物園和平西路口集合即可。7月是介紹水生植物、8月是蕨類植物、9月是多肉植物、10月成語植物、11月介紹葉子,12月則是介紹生物多樣性。
=====================================================================
採訪當天,
我和攝影大哥,以及金老師頂著燒燙燙的烈日,
正中午在植物園奔走拍照,
植物園的志工非常熱心,
對於我們提出的問題和拍照要求,
都很盡力幫忙,非常感謝。
我要特別謝謝圖片中的親子檔,
這是臨時從植物園導覽隊伍中"挖角"出來的一家人,
原本小孩子還很猶豫,
但是媽媽一句:就幫這個阿姨一個忙吧,讓人家好做事!
就讓我差點痛哭流涕,感動的跪倒在地了,
感謝妳,善心體貼的媽媽。
小弟弟很有表演慾,表情生動又可愛,
謝謝她們的辛苦協助,這才完成我的第1次外拍。
只可惜版面有限,還有好多照片沒有辦法登上報紙,
但是我滿懷感謝的心情依舊,
謝謝大家。
文章定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