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h購物| | PChome| 登入
2013-09-24 14:47:02| 人氣602| 回應1 | 上一篇 | 下一篇
推薦 5 收藏 0 轉貼0 訂閱站台

從構詞學的領悟現象談起

 

Morphology , 構詞學, 語言科學內一門重要的分支 , 研究字詞的結組、意義生成的專門學問。

簡單來講就是一種意義的生成之學 .

 

這種意義的生成之學,其所關涉的並不只限於意義而已 , morpholgy 還涉及了理解(comprehension) 的協同和智識之領悟現象(insight  phenomenon) .

 

之所以會談及構詞學 , 這個語言的生成學 , 是因為我對哲學思考以及禪宗體系的頓悟也有著極高的興趣 .  談到構詞 , 我們得先談詞素(morpheme, 最小的意義單位) , morpheme 一字乃由詞幹 morph( 生成 to form a meaning ) 跟後綴 -eme (element , 元素) 組成 .. 此一詞的組成 , 可以合併起來變成"形成一個意義的元素" , morpheme 的意義便不難理解至"意義的最小單位 , 詞素) .

在數以千計的字詞(word)、字彙(vocabulary)、可用詞彙(usable lexicon)的組成裡頭,便是憑藉構詞的原則、規律加以組合、變化應用而來的 .

在這些組合(combine)之中 , 我的研究課題裡頭 , 研究發現是理解力協同( association)of comprehension 的存在 , 這一點可以從很多例子之中說明 . 

將 inspect 拆開來 變成 see in 往內看 , 從直觀到運思 , 就能得到"查看"的意思 , -spec就是 "看" , 讓我們再看另一個例子 , 例如 outlook 這一個字 ,  他是微軟office套裝軟體 裡面的一個收信軟體 .  look 也是看 , 從這裡往外看出去(look out)  outlook從直觀到忽然的知道 sudden knowing . 人很容易就知道是展望的意義 , 也可以有其他的中文語詞來代表 outlook .  

在這些詞意的了解情況裡頭 , 都是 insight 的一種 , 換言之這是一種領悟於心中之現象 , 我知道就是這個意思 , 我可以 interpret 它 ,撰寫成文章 ,  我也可以傳達在其他的媒介之中 , 達到溝通行動(communication action) .  be insightful (洞明) 同樣可以拆 sight in 語境的「視覺進到」 , 這就是在一種語境之中理解到表達者完全的意思(totally mean) .  

總之 , 構詞分解法優點相當好用 , 在舉一個字 , 讓不甚明白的人明了 , 其中的樂趣 , communicate 由com ,mu , ni ,cate 組合 communicate 意即溝通之中文譯詞 , com的"共同"(together) ,mu 靜音 ni , cate 建立關係 , 從本來靜音的兩者關係建立起來的溝通狀態 , 此即溝通之意思 .  語言的翻譯有時就在人的意根接收後 , 神經傳導至心智 ,語意表達( semantic express)乃至書寫(writing)而來 .  第二外語與母語之「譯」與「知」 , 「理解」與「了解」就是在語言的脈絡之中 , 有一條較高階的領悟通道存在 , 我稱之為「右腦橋」.

語言分析皆是運用左腦 , 而一般人甚少使用右腦資源 , 少數圖像式思維人物或天才(genius) 、藝術家、全腦開發者 , 他們才懂得運用右腦. 所以在教育運用上應該更加提倡領悟和創造力思考 , 這全都來自恍然的明白 , 忽然之間我全都懂了這種稍縱即逝的靈光 , 這也就是構詞法的妙用 .

我相信在歐美這種教育法是很盛行的 , 他們很早就從升學主義、考試主義的氛圍之中解脫出來 , 教兒童思考, 教青少年學生思考他們完全講究 creative thinking , 這種將 potential 充分發揮的教育 , 在台灣是找不到的 .  歐美大學殿堂採辯證、詰問活潑又互動 , 藉主動式發表見解 , 產生師生、生生、圖書館的對話體現自由之學術精神 , 引導出不少不僵化又有主見的學生 , 反觀國內學界是普遍欠缺的 ...

僵化的集體意識 , 代工之企業經營方針, 學子的創造力逐漸消失 , 而被功利主義所宰制的台灣社會如何才能走出一條嶄新的創造之路呢 ? 

美國的創造思維大師狄波諾 , 所主張的 water logic 以及平行思考,我個人相當贊同 , 這是一種不被既存知識綁死的思維方式 , 後見之明鼓勵奇特的意見 , 對某一事物別有一番奇特的見解 , 獨特的( particular understanding)且後證符合邏輯 ,不是亂掰 , 這一類學生將來有可能成為賈伯斯 , 或新牛頓之類的人物 . 這全來自 innovation . 

我們教育要把潛能領域活化 , 這就有賴有創新的人去做有創新的事 , 否則一堆碩士、博士有何作為 ? 

右腦橋策略 (stratgy of  right brain bridge) 多運用智慧頓悟,而非記憶得分模式 , 去改變自己的詞庫提取方式,來建構語言學素養 , 裨益單字學習、文章組織的原理 , 相信能在學生未來的學習之路幫助良多 .   

台長: 瀟旭
人氣(602) | 回應(1)| 推薦 (5)| 收藏 (0)| 轉寄
全站分類: 心情日記(隨筆、日記、心情手札)

紅袖藏雲
好難哦!
我的右腦突然與左腦互換位置
晚安!
2013-10-14 00:34:10
版主回應
要進入情境之中 , 忽然靈光一閃得解 ....

這有時候是真的粉難
2013-10-14 09:54:34
是 (若未登入"個人新聞台帳號"則看不到回覆唷!)
* 請輸入識別碼:
請輸入圖片中算式的結果(可能為0) 
(有*為必填)
TOP
詳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