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群被遺忘了人,他們戰死,便與草木同朽
他們戰勝,仍是天地不容
~ 柏楊
小時候 是不是小學 我已經忘了
看了異域 A Home Too Far
沒想太多 就當一般的戰爭片這樣看過
這次有機會又看了一次 差點流淚
畢竟是那樣的真實
再參觀了泰北義民文史館
感受更深
戰爭的無情 無聊
人們難道就不能和平相處嗎
看到講解歷史的那位老師
慷慨激昂
我想我雖不是泰北華人
我也能感同身受
不懂的是
了解真相的人 為何還是會愚蠢的盲從
還是 蒙住眼睛 根本不想看到真相
摀住耳朵 只想聽自己聽的
台灣人民 獨立思考的能力
何時展現
==============================以下 維基百科
孤軍滄桑簡史
1949年,國民政府在抗日勝利後,由於一連串政策錯誤,致民心思變;又在一連串軍事失敗下,中共在北京建政,國民黨軍力江河日下,最後連國民政府雲南省主席盧漢也宣佈投共。在此情況下,猶堅持效忠中華民國的李彌等眾部隊被迫偕同家屬自雲南、廣西南部轉進與緬甸、寮國北部接壤的滇緬邊境,希望通過中南半島北邊的叢林,冒著罹患叢林疾病的危險至泰國踏上回台灣的路。
但是往泰國的這條路並不好走。除了雲南省江心坡地區(今緬甸克欽邦北部)距離泰國有上千里之遙,這些持有軍械的部隊還因故被緬甸視同外敵,在孤軍被緬軍要求繳械未成下,連連遭逢武力圍剿;當中許多軍人和隨員便因此罹難。所以,孤軍必須在完全沒有後援支援的絕境下、在窮山惡水中自力救濟。1951年韓戰爆發,美國方面傳來合作意願,將在滇南以空投方式,援助孤軍物資,但是人數見寡的李彌部隊,其實是農民軍,缺乏正規訓練;所以在反攻雲南時,多不敵作戰經驗豐富的中共軍隊,又因缺乏後援,遂變數為多。面對緬軍時,雖然一度在緬北暫時打下比台灣數倍大的土地,但雙方每以死戰告終,軍力物資耗損甚鉅。對此緬甸便於1953年與蘇聯在聯合國控告中華民國「入侵」;聯合國便經由泰國的同意,安排孤軍來到泰緬邊境的金三角和清萊美斯樂,一部份分三批52個梯次遣回台灣;另一部份在屬荒山野嶺的邊陲地帶,等候反攻故鄉的佳機。
在泰國,孤軍終於收到了運自台灣的新式美製武器,且重整成一支精銳部隊。而論層峰所重視之程度,據遺老回憶及中華民國總統府所公開之相片佐證,1953年7月間曾使蔣經國前往巡視中可見一般。中華民國政府高層指示「擇佳機,圖反攻」;自願接受「明撤暗留」指令的志願軍人,後來都能在當地收到從台灣運來的軍需物資。但是為避免困擾泰國,反攻上仍須途經緬甸境內,緬軍與中共以眾擊寡的圍剿仍舊不斷;聯合國再次介入調停。由於孤軍絕大多數都是雲南人,思鄉情濃,依然遵照「明撤暗留」指令。不同的是這一次形同向國際宣告,「當地軍人」再有任何行動,與中華民國政府無關。
因生存需要,應泰國軍方要求,孤軍主將段希文、副將李文煥、參謀長雷雨田與內部決議,出面協助遠征泰國政府非常頭疼又久攻不下的苗共和泰共。經孤軍多番浴血決戰再決戰,最後完全將之平定;孤軍亦死傷過半。對泰國政府言之,乃天大喜訊,消息傳至曼谷,孤軍用生命換取勝利的奮鬥精神感動了泰皇蒲美蓬,主動邀請孤軍將領踏上泰京之路,御賜公民權和居留權,由此方確定了孤軍在泰北以傭軍形式長久駐留的必要性。在頒授典禮上,段希文向泰皇跪下領受,由衷感激蒲美蓬願意收容這批哀哀欲絕、天地不容的國際孤兒。
文章定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