晚上,我正在讀日本文學史,因為打算明年去考研究所,試試看,給自己更多機會。兒子窩了過來,問我:「媽咪,妳在幹什麼?」
我說:「我在唸書啊!」
「為什麼要唸書?」兒子問。
「因為我想去考研究所。」
「那妳要去台北上課嗎?」
「對啊!」
「那這樣,我們打完球,誰來接我們?」兒子擔心的問。
「我會盡量安排,讓我可以在你們回家前,我就回到家。」
「如果沒辦法呢?」兒子還是擔心。
「那可以請奶奶幫忙啊!」我的媽媽跟我住同一個社區,連出警衛的大門都不必,就可以到外婆家了。
「可是,那萬一奶奶不在家呢?」兒子繼續擔心。
「不會啊!如果我要去上課,事先就會知道,我們可以前一天就跟奶奶講好,請奶奶一定在家裡等你們啊!」
「可是,我還是希望妳不要去上課。」
『為什麼呢?』
兒子聳聳肩,表示不知道。
『你是不是會擔心?』
「嗯。」兒子點頭。
『是怕自己單獨在家嗎?還是擔心媽媽在外面會出什麼事呢?』
「都會,兩種都會擔心。」
『如果怕單獨在家,你覺得有什麼辦法解決?』
兒子又搖搖頭,一點都不願意想辦法的樣子。
『你可以去奶奶家,或請奶奶來我們家陪你們啊!』
兒子看看我,似乎不願意採納這個方法,或者應該說根本不想讓媽媽離開家一步。
『你會很擔心媽媽在外面出事情嗎?』
「會啊!而且,我們家電話有時候都沒辦法打妳的手機。」兒子總是可以找到許多藉口,否決我想去上課的心意。拿客廳這一支有故障的電話做藉口。
『沒關係啊!我房間不是還有一支電話嗎?你可以用那一支打給我啊!就可以隨時知道我的狀況啦!』
「可是……我如果在學校,我就不能隨時打給妳啊!」
談到這裡,我突然想起兒子讀幼稚園的時候,他曾說:「媽咪,我在幼稚園會想念妳,有時候會想哭。」
於是,我讓他帶著我的照片去上學,他說,想媽咪的時候,他要拿出來看。
『其實,剛剛講的那兩個害怕,都不是最主要的原因,對不對?而是只要你一想到媽咪沒在家裡等你,你就會感到害怕,對不對?你習慣媽咪每天都會在家,不管你人在哪裡,媽咪都會守在家裡等你,對不對?』
「對!」
『你很怕媽咪不在家裡的感覺,對不對?』
「對!」
『所以不管媽咪是去上課,或是去上學,不管是去台北,或只是在中壢,只要媽咪不在家,你就會很擔心,對不對?』
「對啊!」兒子開始紅起眼眶來了。
『你很怕媽咪出去就不回來了,是嗎?』
「嗯。」這時,淚水滾了出來。
『你最怕的是,可能會失去媽咪,是嗎?』
「嗯!」他用手背擦了擦眼睛。
『你覺得媽咪不在家裡,就有可能不見了,是嗎?』
「嗯。」
『所以,你非常擔心?』
「對啊!」
『可是,你也知道,最近媽咪覺得工作很難接,為了你們,我也放棄很多機會,現在如果接不到工作,我也必須考慮去上班。可是,如果以你現在這樣的擔心,我不就連出去上班也不可能了嗎?』
兒子沒說話,他還是不願意放手。
『那麼萬一我們沒錢,怎麼辦?也還是要想辦法,對不對?』
兒子默默。
我想,理智上,他知道要放開手,讓媽媽可以去上課,可以開拓更多的機會。也要放手,讓媽媽可以去上班。可是,情感上,強烈的不安全感,讓他無法放手。
『不過,你現在擔心,會不會太早了?』
「才不會!」兒子鼓著腮邦子說。
『拜託,明年才考試,說不定我還考不上咧!現在就擔心,還不夠早嗎?考試又不是說考,就一定考得上的。』
「那萬一考上咧?」
『那就到時候再說囉!』
談了半天,還是什麼都沒解決。
當然,我知道,那份不安全感,絕對可以追溯到某個時期的某些事件,也絕對不是三言二語就可以了結的。現在的我,還沒有那種智慧,可以跟兒子一起挖出根源,自然也沒辦法解決。所以,我跟兒子的談話,又回到原點,沒有任何進展。
說不定,兒子的許多情緒,也來自於這種不安全感。
只是要解決「不安全感」,要走的路似乎很長。
小時候,我也有類似的感受,媽媽出門後,我就開始胡思亂想,想著媽媽會不會出車禍?媽媽會不會帶著弟弟就不回來,把我丟在這裡不管?後來,還把這種害怕的心境,轉移到懼怕鬼神上面。搞到一要上床就害怕,睡覺一定要開燈,全身一定要蓋滿,不能留任何身體的部分在外面,只因為曾聽過一些鬼故事,怕鬼會我露出來的腳或手。總之,那份懼怕與不安全感,在成長過程中,不斷轉移投射在各種事物上。
一直到現在,我都沒辦法確定,我是否已經把這份感覺完全解決掉了。
所以,我不覺得兒子的懼怕、缺乏安全感,是否可笑或無理。反而心疼兒子,總是被這些莫名的情緒所困擾,我希望孩子可以少受一點折磨,至少摸索的時間,不要像我這麼長。
文章定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