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 慮 論] 作者方孝孺
慮天下者,常圖其所難,而忽其所易;備其所可畏,而遺其所不疑。然而禍常發于所忽之中,而亂常起于不足疑之事。豈其慮之未周與?蓋慮之所能及者,人事之宜然;而出于智力之所不及者,天道也。
當秦之世,而滅六諸侯,一天下,而其心以為周之亡,在乎諸侯之強耳。變封建而為郡縣,方以為兵革可不復用,天子之位可以世守,而不知漢帝起隴畝之匹夫,而卒亡秦之社稷。漢懲秦之孤立,于是大建庶孽而為諸侯,以為同姓之親,可以相繼而無變,而七國萌篡弒之謀。武宣以後,稍剖析之而分其勢,以為無事矣,而王莽卒移漢祚。光武之懲哀平,魏之懲漢,晉之懲魏,各懲其所由亡而為之備,而其亡也,皆出其所備之外。
唐太宗聞武氏之殺其子孫,求人于疑似之際而除之,而武氏日侍其左右而不悟。宋太祖見五代方鎮之足以制其君,盡釋其兵權,使力弱而易制,而不知子孫卒因于夷狄。此其人皆有出人之智,負蓋世之才,其于治亂存亡之幾,思之詳而備之審矣。慮切于此,而禍興于彼,終至于亂亡者,何哉?蓋智可以謀人,而不可以謀天。良醫之子,多死于病;良巫之子,多死于鬼。彼豈工于活人而拙于活己之子哉?乃工于謀人而拙于謀天也。
古之聖人,知天下後世之變,非智慮之所能周,非法術之所能制,不敢肆其私謀詭計,而惟積至誠、用大德,以結乎天心,使天眷其德,若慈母之保赤子而不忍釋。故其子孫,雖有至愚不肖者足以亡國,而天卒不忍遽亡之,此慮之遠者也。夫苟不能自結于天,而欲以區區之智,籠絡當世之務,而必後世之無危亡,此理之所必無者也,而豈天道哉?
剛剛莫名突然想起"良醫之子,多死于病;良巫之子,多死于鬼。"這兩句,而找出了這篇.
好文始終值得一再回顧...
常見算命者或能精準斷人吉凶,卻終究難避自己所犯之劫,輕者傷殘,重者殞命.
算命者或真能預知自己劫數,但也只能有個大方向,真劫來臨終究會防不慎防..
百密也有一疏,更何況面對的是無限可能的未知.
想到這又不免想到另一個問題..
如果有人好心相勸此路莫行,命裡強行必有災變隨之..
或此人該避,結交必為損友一名..
那是該信之,能避則避,遵其所言行其所囑,還是該從己意挑戰不可為而為?
無論如何選擇,終會留下一個被放棄未選的未知註定無解..
常聽人說早知道當初如何如何...
千金難買早知道...
只是當初若真做了另一項選擇,誰又能保證結果的發展,一定是會你現在認為比較好的情況?
很多事及早知道可提早預防..
但,有時"早知道"反而不如"不知道"...未知本身就是種美^_^
我相信勤能補拙,但我不信人定勝天.
行事若以不逆天,不違心,心存善念為出發點..
就算終難逃天意,但相信至少能俯仰無愧囉!^_^
文章定位:
人氣(208) | 回應(2)| 推薦 (
4)| 收藏 (
0)
全站分類:
不分類 | 個人分類:
說 |
此分類下一篇:
累此分類上一篇:
擁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