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h購物| | PChome| 登入
2011-12-22 23:56:59| 人氣1,951| 回應0 | 上一篇 | 下一篇

轉載~孩子需學會尊敬及培養孩子的挫折忍受力

推薦 0 收藏 0 轉貼0 訂閱站台


學校老師分享文章....覺得很不錯

 

轉載 【很錯誤的觀念,以為跟孩子做朋友才是好父母】 ---/洪  蘭


最近報導,有個留美碩士回國找工作時嫌東嫌西,一直以為自己條件好,工作會自動送上門。四年了,一直沒有找到工作,跟他同時回國交往九年的女朋友最近卻升到了副總經理,要跟他分手,於是他開車撞她,而且兩度掉頭再撞,一定要置她於死地。

這個案子最令人吃驚的是,兇手竟然把過錯怪到養育他的父母身上,認為是父母沒做好榜樣,提供優渥的生活使他失去奮鬥的意志。警察逮捕他時,從他車上搜出一封信,上面寫著:
「我最大問題是一直沒有辦法自立,32歲連自己都沒有辦法養活,這個家比人家差,你們做父母的責任很大,我們都還在讀書,你們就不努力工作了,子女有樣學樣,變得懶散、不積極,你們根本不應該買房子給我與弟弟,讓我們太早就不學會努力工作、、、」
先不說碩士生寫出來的文詞不通,孩子把自己好吃懶做的責任怪到父母頭上時,?讓我們做父母的大吃一驚,心生警惕,要馬上檢討自己是否有豎立壞的榜樣。

◎幼兒養成好習慣最重要

模仿是最原始的學習,孩子最早從父母身上學到基本的待人接物方式,所以父母的確必須以身作則,孩子才會教養得好;但是除了以身作則之外,還要立下教養的規矩並且徹底執行才行。因為人都是好逸惡勞,好習慣不從小養成,長大了不容易,而壞習慣更是養成了很難改。

從動物實驗中得知,一個習慣即使是戒掉了,還會三不五時再出現,只是強度沒有以前厲害,這叫「自然回復」,所以幼兒教育最重要在良好習慣的養成,而不是送去上什麼才藝班。

◎說話算話管教有威信

一個孩子要養成好的行為、習慣,需要有大人在旁,當好行為出現時,獎勵他,壞行為出現時糾正他。
管教孩子是越小的時候越容易,只要建立好規矩,以後不用操心,就像一棵樹,一開始長直了,以後便往上長成良林,一開始長歪了,以後不易扳正。
小孩子可以用口頭斥責,偶爾講不聽時可以適度用手打他兩下屁股,教養孩子不能完全依書本,因為每個孩子不同,最基本的原則是令出必行,不要給孩子討價還價的空間;
也就是商鞅變法時的第一個法則「民無信不立」。
治國如此,帶小孩也是一樣,父母親說話算數,以後管教起來才有威信。
◎好家教擅用Time out技巧

孩子吵鬧講不聽時可以「Time out」暫停所有活動,把他抱到房間關上房門;在外面餐廳用餐,便抱到車上,放在兒童椅中,把門關上,然後數數。
每增加一歲,暫停活動的時間加一分鐘,所以如果是五歲的孩子暫停時間可以五分鐘,
然後再打開門,跟他說禮。


◎孩子需學會尊敬父母

最近我連續看到好幾次小孩跟父母講話用頂撞、不禮貌的態度,而父母都表現得無可奈何,有時還會自嘲:「說還好啦,我的女兒至少還跟我說話,某某的女兒除了要錢,不然不跟父母說話。」


我很驚訝,也很憂心,如果還未成年,尚受父母撫育時,講話口氣就如此不尊敬,以後長大,還會將父母放在眼裡嗎?


◎父母扮演好監督保護責任

目前有個很錯誤的觀念,以為跟孩子做朋友才是好父母,其實朋友是平輩,可以沒大沒小,父母是長輩,不可以如此放肆。


最近美國有位家庭醫生Leonard Sax寫了一本書《Why Gender Matters》,他說透過學校送到診所來做過動兒評估的兒童,竟然大部分不是先天性血清張素不足所造成的過動。
他呼籲父母要認清自己是監督保護的角色,是孩子的監護人,不是他的朋友。
最近研究也發現,不論父母用什麼管教方式,只要時間跟孩子在一起,這個孩子的行為都會發展良好,人格也會正常成長。

在這個價值混亂的時代,父母的確要拿出榜樣、以身作則,花時間在孩子身上,把他教養好。

不要栽培他念到了碩士,卻一事無成,反過頭來埋怨父母害了他!

************************************************

培養孩子的挫折忍受力
作者:陳雅慧  出處:親子天下第17期


想幫助孩子,怕是一種剝奪;

強迫自己放手,又怕殘忍得不是時候;

如何讓孩子自覺特殊、深受賞識,但又不至於是一廂情願的寵溺?

家長該怎麼做,才能正確建構、提升孩子的「挫折免疫力」?


現代的父母正陷入一個不自覺的矛盾中。

一方面我們擔心外面的世界充滿危險和誘惑;

一方面我們又很焦慮小孩太脆弱,經不起挫折和打擊...」知名的精神科醫生和作家王浩威細膩的觀察,對父母而言,有如當頭棒喝。

一位四十多歲跨國金融機構投資部門主管,工作上每一筆交易決策牽動的金額都是天文數字。每天、每週、每月的投資績效都得和公司目標、和市場、和同業相比較。在工作上,這位跨國企業的精英可以從容的面對巨大壓力,甚至當部屬被挫折擊敗時的精神後盾。但是,當自己十二歲的女兒第一次參加學校必須外宿的畢業旅行時,這位抗壓性強的爸爸竟然焦慮起來:「我問她去哪玩?住哪裡?爸爸也一起去好嗎?我真的不放心...真的想去附近旅館住,好就近照顧她...」

人工打造的挫折
這位爸爸不是個案。有太多的父母有同樣矛盾的心情,所以有人寧願在寒暑假花數萬元讓孩子出國去「體驗貧窮」。或積極打聽哪裡有冒險和探索課程,希望藉由溯溪、攀岩、露營這種由人工打造、安全可以掌控、風險可以預估的活動,「訓練」孩子的抗壓和耐挫力。

《親子天下》雜誌去年四月的調查發現,有八成六的國中小老師認為,現在學生情緒管理最大的問題就是「缺乏挫折忍受力」。老師的整體觀察也印證了父母的焦慮。

王浩威分析,少子化的時代,小孩成為稀有動物,是周圍大人共同關心的焦點,「擁有的關心如此多,孩子幾乎不可能被忽,也就沒有所謂『適當的挫折』」。

在經濟愈來愈富裕、「孩子」物以稀為貴的時代裡,父母想要培養一個能夠從容面對逆境,把失敗當做成長養分的小孩,其實是很大的挑戰。

家長期望小孩快樂、成績好、有好朋友、對自己的生活滿意...要達到這些期望,必須仰賴小孩自己的內在力量,去妥善處理日常生活的各種挑戰。「面對挫折,『忍耐』是很苦、是不得已的。

父母或許該試著幫助孩子建構新的態度,陪孩子面對挫折,也就是增強對抗挫折的免疫力,」教養專家楊俐容提出,用「免疫」取代「忍受」的新角度。

哈佛大學博士羅伯特‧布魯克斯(Robert Brooks)認為,從內在面對挫折的能力包含:
1.能有效處理緊張和壓力,適應日常挑戰的能力。
2.能從失望、困境及創傷中復原,發展出明確且切合實際的目標,解決問題。
3.能與他人自在相處,尊重自己和他人。

「父母和小孩每一次的互動,都是協助孩子培養挫折忍受力的教育機會。因為在處理每件事和問題的過程中,他們學到更多啟示,克服逆境的種子也將從中萌發茁壯。」羅伯特.布魯克斯在《培養小孩挫折忍受力》一書中提醒,挫折忍受力不是一堂進社會前才要學習的「課業」,而是父母時時刻刻都需要重視的教養關鍵元素。


 

台長: stacy_claire
人氣(1,951) | 回應(0)| 推薦 (0)| 收藏 (0)| 轉寄
全站分類: 社會萬象(時事、政論、公益、八卦、社會、宗教、超自然) | 個人分類: 幼教 |
此分類下一篇:台北市立圖書館地下一樓讀書趣
此分類上一篇:操作型音樂兒歌一套

是 (若未登入"個人新聞台帳號"則看不到回覆唷!)
* 請輸入識別碼:
請輸入圖片中算式的結果(可能為0) 
(有*為必填)
TOP
詳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