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assacre
是身心狀態進入死胡同後的產物
是族群中心主義下的催化劑
集體歇斯底里的合理化疏通工具
--
民國1937年至今快70年了
rape of the Nanking歷史逐漸被遺忘中
是歸於中華文化價值下以德報怨
亦或是日本意底牢結下否認揚棄的結果?!
班妮迪在「菊花與劍:日本文化型模」一書中
認為日本人有高雅如菊花、殘暴如劍兩面性格。
因此日本對於其精神、價值對其有著深不可磨滅的執著
時常為了其所信仰、崇拜的既定價值
有著絕對的誓死的效忠
其他對其來說都是微不足道的
也因如此,藉由如此的證明其價值的合理性
致使類諸於武士道精神產生
那種身心狀態是高亢的、是神聖性的、也最具瘋狂
回到被遺忘的1937情境中
思及肆無忌憚的殘暴
人道主義的社會下
原本在日本
是個慈藹可親的父親
是個善良體貼的兒子
在Nanking
看到血濺成河的場面
怎麼沒有半點的慈悲心懷
亦或是手抖膽怯
那是怎樣的一種心境
是宣洩、是報復、還是證明
也許那是
世界除魅後的一種新的意義結構秩序
集體歇斯底里後心理狀態的暗示性感染力
從接受戰爭下屠殺的事實
到遭遇自我內心煎熬挫折
以致重新詮釋屠殺的價值
最後加入屠殺陣容
去維持、再強化那重新詮釋的信念
--
事件過後至今都超過半個世紀了
後現代主義潮流的驅動下
那慘不人賭的歷史
對於自身影響卻非深刻
只剩下字裡行間的紀錄
對於日本在20世紀後
全盤的否認,以及竄改歷史
並不覺得訝異或氣憤
那只不過是社會事實的常態罷了
文末附上,Bill Guttentag、Dan Sturman兩大導演與李崗夫婦的合照;Bill Guttentag和Dan Sturman是金馬影展11/30,首播的一部紀錄片《被遺忘的1937》的兩大導演。
**
《NANKING》
Producer:Ted Leonsis
Director/Producer:Bill Guttentag
Director:Dan Sturman
Producer:Michael Jacobs
Director of Photography:Buddy Squires
Composer:Phillip Marshall
Performers of Original Score:Kronos Quartet
web:
http://www.nankingthefilm.com/home.htm
http://www.zeusfilm.com/nanking/
http://www.imdb.com/title/tt0893356/
文章定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