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h購物| | PChome| 登入
2004-05-06 17:22:04| 人氣199| 回應0 | 上一篇 | 下一篇

淺談《英倫四月天》中消費者行為之現象(下)

推薦 0 收藏 0 轉貼0 訂閱站台



(iv) 分析內容


參看 圖2:環境影響消費決策與行銷策略:價值跨世代的傳輸(註4)




將價值取向影響消費者的概念融入「價值跨世代的傳輸」,小方塊代表團體,所有的團體組織成環境,而個人價值(自我取向價值)受到團體取向及環境取向價值的牽制。

當Heloise進入Fraser所居住的環境時,帶來的不同觀念(好比相對於Fraser從父親(Edward Pettigrew)所學得『古典音樂』的高價值,便受到Heloise所引入的『爵士樂』影響;好比法國式的思維與打扮,相較於Fraser之前所處的傳統英國風不同。)似乎Fraser不但陷入了初戀情感的衝擊(心理層面,內在影響區域),也同時陷入了挑選Heloise這樣一種「選購品」的艱難處境。年幼的Fraser必然得搜集更多的資訊,做為決策(接受或不接受Heloise所帶來的新潮流)的考量。

從團體所帶來的價值層面來看,「家庭」中的父親(非物質主義,禁欲主義,宗教的,集體主義)顯然帶給Fraser相當大的壓迫,父親教導Fraser聆聽古典音樂,釣魚,運動的重要性,保守的父親並沒有教導Fraser面對應當要面對的性欲、情感。

「家庭」中的母親(非物質主義,禁欲主義,宗教的,集體主義)比喜愛發明新事物的父親更加保守、傳統,母親所做的決定必先以家庭為首要考量因素,Fraser看出Heloise(活躍,享樂,幽默的)這樣一套新的行銷組合帶給母親負面的影響,夾在「家庭」中的父親、母親以及美麗討人喜愛的Heloise,Fraser相當茫然。

Fraser咒罵父親阻礙他與Heloise之間的親密,一方面也在爺爺所留下的經典名著中,探索他所無知的性愛。Fraser是挫敗的,當他在餐桌上提出母親與Heloise可以藉由當「妓女」滿足「男人」的需求,來賺取生活所需。Fraser尚未接受相當完備的學校的教育體制,他的觀念多半來自於「家庭」中的父親、母親、奶奶的言行舉止,偶爾受到兄弟姐妹(同儕團體)影響。

在「早年生活經驗」這一部分,Fraser累積了父親具備的創造力,母親的以家庭為重,整個家庭的保守風氣。「家庭」中的父親也不時身兼「宗教機構」、「學校」的角色,傳遞給Fraser「傳統道德」的價值觀。

文化是人類生活經驗的累積,它影響消費者購買和使用產品。大略分為三個層面來觀察:(1)消費結構。(2)個人決策制定。(3)傳播與消費意識。(註5)消費結構透過社會和種族組成結構來決定一個人在其生活中消費和使用物品的好壞多寡(偏好程度),在此不作國家法律與政治系統的討論。從消費結構觀得,Fraser沒有很多的經濟概念以及長期生活富足,對於產品所提供的新鮮感與品質會有一定的講究。在本片設置法國來的Heloise便帶有強烈的新鮮感,並且相當迷人(掀動整個Pettigrew家族的情感)。

其次為個人決策制定這一部份,與圖1中的決策情境相疊,在英式的文化裡,自小就具有高度好奇心的Fraser,自來對這一位法國來的Heloise充滿了潛在的認同。在片中也可以感受到Fraser試圖在古典音樂與現代爵士樂中取得喜好上的平衡。有趣的是片中以「貝多芬」及「路易斯阿姆斯壯」闡釋兩種不同樂派的對立性。

再則傳播與消費意識,個人以為與民族性、早年生活經驗有相當大的關係。文化的不同賦與產品不同的定義。從頭至尾,這部片帶給觀眾強烈的不同民族的感受,在那樣傳統的英式生活裡,我們大膽地置入了一項標榜「made in France」的產品,顯現一種衝突感。

片中的小男孩不斷述說著那年春天在Pettigrew家族中所發生的種種,包括奶奶的過世,沒分到家產的叔叔,與可人的叔叔未婚妻Heloise。情節流暢地展現了Fraser的成長、經驗累積。強烈的古典浪漫、音樂性也為這部片加了不少分。

Heloise必定得隨著叔叔的離開而離開。

然而,在這樣的春季裡,Fraser成長了。

姑且不論Fraser這樣一位消費者所受到的內在影響,藉由外在影響的探究,Heloise這樣的行銷組合是成功了!Heloise(行銷組合)的核心價值(Core Merchandise)推動了年幼的英國小孩Fraser(消費者),迷上了現代音樂,迷上了文學。

最後一幕不是為這樣行銷的成功給了最美最可愛的交代嗎?---父親愉悅地看著Fraser舉著盛著牛奶的高腳杯,聽著路易斯阿姆斯壯(Heloise從法國寄來的),一邊翻著裸女的圖片。


(III) 之於電影文本分析之後

飾演過奇士勞斯基所拍的《雙面微若妮卡》與《紅色情深》女主角Irene Jacob在此片視為行銷組合來討論,顯得相當僵硬,但從另外一種角度來深思,也是富有高度的樂趣。

Irene Jacob在《雙面微若妮卡》詮釋相當出色而且迷人,或許尚未達到奇士勞斯基所要微若妮卡的理型,但也觸動不少觀眾的心。像是我,就一直深深喜愛Irene Jacob。

在討論的過程中,有一種思想不停地擊來,我怎麼能夠把Irene Jacob這樣的女性視為行銷組合呢?是否把女性商品化了?當然,我也沒忘記,這只是一項探討的小嘗試,希望某日可以突破這樣僵化分析的架構。



(IV) 參考文獻
(1) James F. Engel, Roger D. Blacswell, Paul W. Miniard, Consumer Behavior, 8th edition,1995,Dryden Press
(2)Del I. Hawkins,Roger J.Best,and Kenneth A. Coney, Consumer Behavior, 8th edition,
2001,McGraw-Hill Higher Education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註1:James F. Engel, Roger D. Blacswell, Paul W. Miniard, Consumer Behavior, 8th edition(p.2~5)
註2:James F. Engel, Roger D. Blacswell, Paul W. Miniard, Consumer Behavior, 8th edition(p.5)
註3:Del I. Hawkins,Roger J.Best,and Kenneth A. Coney, Consumer Behavior, 8th edition,2001,McGraw-Hill Higher Education(p.3~4)
註4::James F. Engel, Roger D. Blacswell, Paul W. Miniard, Consumer Behavior, 8th edition(p.357)
註5:James F. Engel, Roger D. Blacswell, Paul W. Miniard, Consumer Behavior, 8th edition(p.359)

台長: 求逑
人氣(199) | 回應(0)| 推薦 (0)| 收藏 (0)| 轉寄
全站分類: 電影賞析(電影情報、觀後感、影評)

是 (若未登入"個人新聞台帳號"則看不到回覆唷!)
* 請輸入識別碼:
請輸入圖片中算式的結果(可能為0) 
(有*為必填)
TOP
詳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