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h購物| | PChome| 登入
2002-01-05 12:49:42| 人氣123| 回應0 | 上一篇 | 下一篇

寫詩要幹嘛?對吾友的回應

推薦 0 收藏 0 轉貼0 訂閱站台

本來打算分成讀者和詩人兩階段來討論的,現在的我已經沒有這種好心情了,華麗的文采頓時也死的乾乾淨淨,不過說好了要回應你,我就潦潦草草地開始又結束吧!)
如果說寫詩給別人看的心情和以前在校園電台和桃廣那一陣子可以類比的話,就是希望有人因為自己的介紹,可以去聽本來不聽的音樂去看自己本來不看的詩,不管動機,是因為音樂好聽詩好讀主持人受人歡迎或是出於對作者的認同,甚至同情。
我覺得這種類比很失敗,因為放音樂的我是真心地想要用我的音樂感動別人進而影響別人,我下意識地認為自己喜歡的音樂是值得被介紹被喜愛的,也許我根本就認為那是比較優越的,這種自大的意識有時候會出現在我的詩裡,大部分時候我幾近喃喃自語,我有位我所幻想的特定讀者(雖然我知道他可能不看),我不管別人看的懂看不懂,我彷彿在印證我內心的聲音,對我內心的影子說話,而那影子大多數時候是特定的,有些時候是模糊的,我寫我所”見到”的,出現在我心中之眼的字句,看來像在拓印我,不過我卻不確定這適不適合在街角販賣。

我本來言之鑿鑿,一個讀者花費精力感受痛楚之後才有更大的快感,這種快感來自於和自己的內在自我對話,藉著閱讀重建一套新的創作,一點都不辛苦的吸收(比如說看花系列,看飛龍在天)愉悅如果有的話也很短暫,建立在沙丘上容易崩毀,但高度的專注帶來高度的痛楚,高度的痛楚之後是清明的愉悅,瞭解作者(其實這種瞭解應該是建立在某種可愛的自以為是上頭),瞭解作品,也許也可以幫助瞭解自己。

偉大的作品都需要專注,絕對不限於詩,事實上詩應該是其中最私密個人化無法與他人分享的,我在這裡說的詩是從十四世紀以降縷縷不絕的抒情詩傳統,和文以載道的韻文有很大的差距,而這種抒情詩看來就是你想要瞭解的部分。

詩要貼近大眾,主題要平民化,甚至可以為其代言的呼聲在浪漫主義時期出現過,不過我一點也不覺得Wordsworth或是Byron的詩老嫗能解,人人得以輕鬆享用)Coleridge甚至愛寫自己夢中的幻象,Blake更別談了,自創一套神話系統來作為詩的理論,到了二十世紀之後所謂感傷的浪漫詩又被逐出門牆以外,現代詩和之後的後現代詩從來也沒有過大量的讀者(卻長期主宰了文壇啊),這現象不只是詩獨有,大部分所謂的純文學作家都是曲高和寡,頂著山頂稀薄的風對下頭的人唱著,底下的人不一定喜歡聽或是聽的見啊,不過詩人抒發胸臆,若是偉大的藝術品的確值得仰望,因為越是專注痛楚,之後的快感越大,拿你的艾可來舉例吧,你也可以用看八點檔的心態來讀傅柯擺這本書,你也許也會獨得很開心,不過作者用廣大浩瀚的知識寫了這一本書,你不僅覺得要是多懂一點中古文史哲學對你加深瞭解這本書有幫助,事實上這是艾可的希望嗎?他真的要有一個標準讀者安穩地正確地和他面對面坐著嗎?

其實是你閱讀了艾可,你改寫了傅柯擺,你也創造出自己腦海中標準讀者的意象而迎合他,為啥要這麼辛苦?

其實是因為你耽於其中,你喜歡他的文筆和佈局,你對他所瞭解的感到震攝,你迫不亟待想多充實自己來多看懂一點艾可書中的弦外之音。

這麼偉大的過程,當然適用在偉大的創作上,可能也適合運用在楊佳嫻的詩上頭,她無疑地是個好的女詩人,但我呢?

以前我寫小說總希望可以感動讀者,有人說過讀我的小說哭了,我把這舉動當成對我最大的讚美,但我寫詩的動機似乎不若如此,我是一個詩人嗎?我的文筆好嗎?我真心誠意嗎?我值得被欣賞嗎?

當然出於我的自戀,我是十分欣賞我自己(的文筆和容貌,生活和所謂的才華)不過這種志得意滿適合投出到我的讀者身上嗎?說實話,我連別人是怎麼看我的都不知道呢!

靠著一股勇氣我一開頭是為一個特定的人寫詩的,被我稱為男繆思的那個人看來並不欣賞我的文藝,他說我現在為的是我心中的意象寫詩,那已經不是他了,所以我下筆傾住的對象在我腦海裡頭更加變形巨大了,他慢慢地包含一切,甚至包含到所謂的”讀者”身上,但我還拿捏不來分寸,啥時是為單純的他而寫,啥時又摻雜了看我站台的人,啥時又化身成為在我生命中駐足過的男男女女?

不過無疑地我寫的是我心中的眼所見的,常常因此產生大量的象徵,不懂得這些象徵意義的人看來也許霧裡看花,當然我可以對一個一個象徵解釋來處,這樣分解我的詩以後也許就少了很多看不懂的問題,但詩有時候就美在字裡行間帶來整體和諧如同一大片看似隨性其實精緻的潑墨畫,切割出肌理就一點也不可愛了。

不過我不確定我的詩美不美,我倒是挺自豪我都寫的十分真誠,(當然也許別的詩人都很真誠,或不,我一點也不確定),如果我真的有強烈的目標,那我想避還在養成的階段,如果我稱的上是一個未成熟的,詩人的話。

關於所謂藝術的原則,或是美學上的價值這種討論的話,我想摘取一段莫泊桑的話拿來為蚊子的問題作結語,也當作是勉勵我自己:
“我們的眼睛耳朵嗅覺都不相同,只要地球上有多少人,那就會創造出多少真實…所以我們每一個人只是創造他自己對世界的幻象…作家唯一的工作就是把他自己的幻象以他最精確的而且是最有用的藝術忠實地呈現出來…偉大的藝術家則是能強迫我們接受他自己的幻象。”


台長: Sophiya
人氣(123) | 回應(0)| 推薦 (0)| 收藏 (0)| 轉寄
全站分類: 心情日記(隨筆、日記、心情手札)

是 (若未登入"個人新聞台帳號"則看不到回覆唷!)
* 請輸入識別碼:
請輸入圖片中算式的結果(可能為0) 
(有*為必填)
TOP
詳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