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曼殊攝影~
請您輕閉雙眼 讓我送您走完最後一程
轉眼間,父親已經走了一週年。看著這部片子,教我回想起父親走的那一天,諾那華藏經舍派來了師兄姐來幫忙做捨報助念,在他剛走的八個小時內,送他最後一程。
儀式的過程簡單莊嚴,在醫院提供的一斗室裡,聲聲的佛號中,夾帶著濃郁而壓抑的哀傷。我愛極了這個莊嚴的儀式,好像藉著它,讓我和父親更貼近,而且,這是我們最後能為他做的事情。
在每一節的佛號助念之初,一定要由我們親人獨念一則導示,提醒往生者,世間一切都是夢幻,什麼都帶不走,一定要完全放下,全心念佛持咒,才能蒙佛接引。無論遇到任何恐怖或喜愛的景象,都要記得這些景象都是自己心中的幻相,應該不追隨、亦不逃避,一心一意念佛持咒。
每當進行這個儀式時,我一定淚流不止,尤其是輪到我念時,總是提醒自己放下所有不捨的情緒,冷靜地把它念完。總覺得,這些導示,好像不止是在提醒父親,也是在提醒著我們「放下」二字。和父親過往的許多恩怨情節,一幕幕地交錯在腦海,在交錯的過程中,在文字的娓訴裡,我們結束了過往的悲歡因緣,就此,將畫下句點。我一次又一次地在心裡跟父親說:「再見了,父親。放下我們過去的恩怨,放下所有的愧疚與埋怨,我們~下輩子不再見,因為我們都已經了結這因緣;就算再見,也會是好的因緣,因為所有的種種,都在這裡畫下句點了,誰也不虧欠誰,一路好走。」
在這一次儀式的過程中,我第一次接觸到助念的莊嚴,深深為之感動,師兄姐的舉手投足間,就像這部電影中的大悟,表現著對往生者及家屬的尊重及溫柔,讓往生者可以在莊嚴而美麗的場次中走下人生的舞台,對於往生者的家屬,有著安撫情緒、認真看待生命的作用。
因為那一片刻,在心中點燃的火花,可以溫暖一個人的心,可以更尊重生命,更認真看待生命,可以讓一個人更認真地生活,更珍惜身邊的緣份,就算過往與往生者有許多不悅的種種,也都在此刻放下,重新牽動嶄新的心情,繼續生活。
我心中期許著,未來,希望我也能有機會加入此義工的行列,幫助往生者及家屬,做一個生命的送行者,為他們的生命畫下美麗的句點。
~圖片來源:取自網路~
【劇情大綱】
原本在東京交響樂團擔任大提琴手的大悟(本木雅弘飾演),因樂團突然解散而放棄演奏家之路。失業的大悟於是和妻子美香(廣末涼子飾演)回到故鄉山形縣,在報紙上看到「旅途協助工作」的徵職廣告而前往應徵,意外當場獲得錄用。
詳問之後,大悟才知對方徵的是禮儀師!禁不住社長(山崎努飾演)半強迫半利誘說服,他不情願地開始這份工作。初時大悟十分恐懼排斥,還得應付親友的誤解、週遭的鄙夷,讓他數度興起辭職念頭。但在親身經歷一場場送行儀式後,他漸漸瞭解到禮儀師妝扮往生者「走上來生旅途」的重要意義,終能自信地投入工作,並重獲眾人尊敬。也因看盡死別的不捨與悲傷,大悟下定決心面對失落已久的親情。在死生交界處,最美的送行帶來最深的體悟。
【資料來源】http://departures.pixnet.net/blog
【送行者:禮儀師的樂章】電影官方部落格
~圖片來源:取自網路~
【影評】
「送行者」一片的魅力,是因主題相當為人避諱。
日本導演今村昌平在廿六年前拍過一部「楢山節考」,是敘述日本一個村落當父母年逾七十歲時,長子要背父母到山頂丟棄讓其自生自滅,直到死亡為止;「送行者」一片則是描寫一位失業的大提琴家在金融海嘯樂團解散後,為了生活應徵替往生送行及清洗大體的工作,在男主角本木雅弘生命中第一次接觸到死亡的恐懼,但當他看到師父相當有條有理,如進行一場為死者打扮尊嚴的儀式感動落淚,而亡者家人面對此一送行儀式都下跪感謝納棺師讓家人如此有尊嚴而美麗的揮別人間。於是,大提琴家在瞞著妻子情形下,每日認真地為老人、小孩、年輕人、車禍亡者及無數毫不相識的亡者實行有如大提琴表演的優美送行,手指之間在往生大體有序的打理整容穿衣換衣、化妝顏面及胭脂,配上大提琴的配樂,感人肺腑,當最後竟是為失聯卅年的父親送行,何其悲傷。
導演瀧田洋二郎讓失落十年的電影文化有了新生命,而戲院中不間斷的哭泣聲是筆者久未曾見的現象。
東方文化對死亡一事都是存有無限恐懼及避諱,除了家人能觀看大體最後一面外,其餘事宜都無法目睹送行者最後禮數,如今我們似乎必須以新的思維來面對死亡這件事。由於國內失業率偏高,讓禮儀師成為熱門職缺何嘗不是件好事,生老病死是人生的必要過程,讓我們都像「送行者」一樣讓親人、同學、友人、愛人有尊嚴的離去,讓禮儀之邦的名譽跨越生死線不是更有意義嗎?
【資料來源】http://udn.com/NEWS/OPINION/X1/4803142.shtml
聯合新聞網 | 意見評論 | 民意論壇 | 送行者的悲哀與尊嚴
文章定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