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曼殊攝影~
在佛法裡,有三十七道品,是必修課程,而不是選修課程。其中的「四念處」,是我現在在努力學習,把它運用到生活中及自己內心的起心動念間的功課。
一、觀身不淨:
我們的肉身,是要經過生、老、病、死、敗壞、消失的,也是無常,不必太執著於肉身的衰老、外貌。但是,不執著不是就要忽視、丟著不管,也要保養好,因為這個肉身雖然無常,但是卻很好用,我們還要利用它來修行,做許多此生的功課。
二、觀受是苦:
觀聞是表面的,有些事情的真相,往往不是我們肉眼看到、耳朵聽到、心裡猜測到的,但卻因為這些主觀我執的觀聞猜疑,有了不正確、不客觀的批判,或者不健康的情緒反應,做出傷害自己或傷害別人的事情。
心,是容易貪婪、瞋怨、癡戀、傲慢、多疑、愛不到、恨別離的,我們卻常常受這些情緒而不快樂、痛苦、不平靜。這些感受都是苦的,都是一個一個的點,你可以讓它是短暫的點或線,也可以是足以把你淹沒的面;天堂與地獄,往往一念之間。
三、觀心無常:
人的心像風一樣,總是飄移多變,這一刻是這樣的想法,到下一刻可能又改變了;現在是快樂的,等一下可能又因為某事物的刺激而悲痛、忿怒;現在認為這樣的對的,等一下又可能因為天時人的不同,又認為是錯的。
人的心像馬一樣,有時清如輕騎,有時萬馬奔馳、心猿意馬,想懸崖勒馬都難,因為外境及內境的起動,有著瞬息萬變的感受。
四、觀法無我:
不論是社會的道德、風俗、習慣,維持秩序的律法條規,或是各個宗教的教條法理,都是人訂出來的,不應是一層不變的,應該是要順應著時代潮流的變遷,去做不同的解讀及運用。就像紫微斗數的命盤,推盤的方法是公式化的,斷命的規則是有法則可循的,可是,卻因為看的人的功力、角度及措詞,卻會有不同的註解,造成對人的影響。這樣變通性的學習佛法、遵從律法,才不會陷入我執的盲點之中。
這是我在讀佛書、學佛法時,對於它們與我生活的歷練、所聽所聞,所有的聯結及感想。人生短暫、心路漫長,我很用功、很努力地生活著、學習著,而我的週遭也一直很幸運地有著許多貴人相持著。我的起心動念還很多,還有許多要學習的。我期許著,能一步一步地走向圓滿,不論雙影或獨行,都能屏息徜徉在大地和風之中。
~曼殊攝影~
好書介紹:這本<維摩詰經>很特別 ~伊凡 著~
慈濟歌選:大地和風 ~萬芳‧殷正洋 演唱~
http://vlog.xuite.net/vlog/guest/basic.php?media_id=N3JIN1NtLTc1ODAzNy5mbHY
大地和風 歌詞
信實誠正為大地,慈悲喜捨為和風,
智慧妙法為淨水,殷勤精進為陽光。
增長一切諸善法,去疑解惑除無明,
堅定道心立弘願,愛灑蒼生淨心靈。
悲智願行播善種,耕耘灌溉菩提林,
人間菩薩一念心,預約淨土在人間。
文章定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