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大早的晨間新聞播放著,一如往常我匆匆忙忙。
「麥克傑克遜傳奇的一生,就此謝幕」電視傳來女主播公式化的聲音
記得只聽到這裡,遙控器拿起來,畫面被切掉。
開門,關門。
中午時,四十歲的子瑜姐手上拿著報紙問我:喜不喜歡麥克傑克遜
我搖搖頭說他紅的時候我還沒出生呢,怎麼會喜歡
子瑜姐說:他是我的偶像,本來還想去看他的演唱會
遲鈍阿,講了那麼多,到回家時翻開報紙看見蘋果日報斗大的標題。
才驚覺。
「阿,原來他死了」
然後電視打開,都是他的歌聲與舞步,還有數不盡風風雨雨。
TVBS 新聞報導
「在他的房子裡,我曾經問他:『你,寂寞嗎』
他抬起頭看著我,過了十秒那麼久,他告訴我:
『我真的……非常,非常的寂寞。』」
不得不承認,聽起來真的很寂寞
看完下面這篇文章眼淚不聽使喚。
「戰慄的孩子」
他整形後膚色比黑白混血的奧巴馬白一點,比奧巴馬大三歲,卻早出道三十年。這早出道的整整三十年,決定麥可傑克遜從高峰跌落谷底,既精彩又危險的一生。
創作天分始於童年
猝死,或許對與我同年的傑克遜是最好的結局。持續不了的高潮人生提早結束;龐大的天文五億美元債務就此勾銷;最後一場音樂演唱會也不用再舉行了。他太早經歷盛況,以致長大不了,也活不下去。傑克遜無預警死亡,固然顫慄了許多隨著他音樂長大的人們;但這幾年,他不是被控「狎童」,就是被迫出售夢幻莊園;2003年起已無新音樂作品。往事既不堪回首,人生又何必持續下去?
傑克遜最著名的作品回想起來都像他的人生回憶錄,《危險之旅》(Dangerous)、《早逝》(Gone Too Soon),《黑或白》(Black or White),《戰慄》(Thriller),《跳舞機》(Dancing Machine)……。其中《黑或白》,開創了MTV史上觀看次數最多的音樂影視帶,片長10分鐘。故事中一個小孩與父親對抗,爸爸喝斥孩子「把音量關小一點」,小孩子乾脆拿了巨大的音箱,客廳一放,音量調最大;巨大的音波把父親一轟沖上天,衝破屋頂、穿越天空,最終落地非洲。傑克遜玩耍他的美籍非洲裔背景,把90年代初期剛冒出芽的「Interculturalism」(跨文化)玩到極致。美國音樂史上,每次總有一些不幸,黑人音樂才出頭。Armstrong原只是為黑人送葬時的吹奏手;艾靈頓公爵是大蕭條後小羅斯福新政的意外結果。
傑克遜天才般的音樂背景,來自於他不幸的童年。他們一家兄弟姊妹共9人,加父母11人,只住一廳二房。父親從小打罵,不過10歲不到,兄弟5人組成的「Jackson 5」已在美國中西部巡迴演唱。1969年他才11歲,已是父親的最大搖錢樹,簽約摩城唱片公司;1978年傑克遜20歲,王牌音樂製作人昆西瓊斯幫傑克遜打造《牆外》、《戰慄》與《飆》。從此沒有童年的傑克遜進入了巨星生涯,他24歲已成「音樂史上最暢銷的唱片歌手」、「超越貓王」、「專輯連37周冠軍」、「史上最偉大的黑人歌手」。不幸的童年擋不住他的音樂天才,集作曲、作詞、MV製作、舞蹈、演唱、樂器演奏於一身;他把黑人的藍調與白人的搖滾、男性的高亢與女性的柔美、成人的嗓音與嬰兒般牙牙語音融合在一塊兒。舞蹈動作猥褻,雙腳卻如月球漫步般優雅迷人,他像一隻美國黑白熔爐、新舊世代交替中誕生的怪物,瞬間征服了全美國;10年後美國人終究容不下一個怪物,開始遺棄他、貶抑他。
靈魂始終孤獨受傷
最終,上帝救走了他。傑克遜的死,我最想聽到奧巴馬的弔言。他比奧巴馬更像黑人社區的小孩,沒有完整的教育,沒有呵護的家庭。打罵之間也就相依為命,人生縱使出現奇遇,也難以為繼。奧巴馬在傑克遜出道後三十年,才登上美國政壇核心;這三十年間美國黑人當選過紐約市長、洛杉磯市長、路易斯安納州長……最終總統。
我從傑克遜的身上看到一個不幸的黑人小孩;無論多麼成名,靈魂始終孤獨受傷。願他在上帝的懷裡,終得安息。
看完這篇報導大雨也停了。
死亡,應該……會帶走一些聲音吧。
文章定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