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說:111年的臺北市原住民族文化節-原住民林班歌於9月10日中秋節在大安森林公園舉辦決賽,巴干‧巴萬主任委員(中間)、評審團及五組得獎人大合照。
【台北訊】為了透過許多膾炙人口的林班歌謠,讓更多朋友感受到現代原住民族音樂的表現與感動,臺北市政府原住民族事務委員會自去(110)年的臺北市原住民族文化節即舉辦首屆原住民林班歌大賽,今年度也將延續前屆獲得的好評與期待,於9月10日中秋節晚上在大安森林公園舉辦第二屆原住民林班歌大賽。
今年的比賽,臺北市政府原住民族事務委員會,特別加碼總獎金12萬,總共號召45組參賽者報名,評審團也為了讓更多高手一起參與,開放12組入圍決賽,於中秋夜最終獲獎名單已出爐,分別為第一名由陳杰然(O'KAK)奪得冠軍、第二名陳美芳(A Zih Gu) 、第三名田宇庭(Tapi' Aniw Atong)、評審獎則由陳勇修(puljaljuyan tjagaran)獲得、創意獎由謝正男 (paljaljim valengelan)獲得。
圖說:決賽公佈(第一名)由陳杰然獲得。
圖說:決賽公佈(第二名)由陳美芳獲得。
圖說:決賽公佈(第三名)由田宇庭獲得。
原住民族林班歌的由來,是在1960年代經濟起飛的背景下,林務單位策劃山林植樹的龐大事業,許多原住民族人為增加經濟收入,改善生活環境,不畏辛勞參與了歷時約20年的山林墾地、種樹的勞力工作。在勞苦工作之餘,即藉由圍坐飲食歌唱,一把吉他伴奏,唱出心中苦悶、無奈與思念家鄉的心情,在即興創作的歌謠中,也慢慢地累積成一首首耳熟能詳的歌曲,此即稱為林班歌。
後來原住民因為生計走進都市就業生活,在重要的公共建設中,族人們貢獻辛勤的身影,在勞力工作、思念家鄉及都市生活與傳統習俗的衝擊下,族人仍然利用林班歌的傳唱形式,紀錄生活及表達心情。因此特有的林班歌文化,也成為臺灣音樂史上的重要的資產。
圖說:決賽公布(評審獎)由陳勇修獲得。
圖說:決賽公布(創意獎)由謝正男獲得。
臺北成為國際級城市,其都市建設發展並非一朝一夕,這當中不乏許多原住民族人離鄉背井,到城市打拼的身影。幾十載過去,臺北成了新的原鄉,同時昔日部落種子也落地發芽、開花結果,成為繁忙城市中繽紛綻放的文化景緻展現給大家看。
今年的比賽,特別選在夏日晚風中秋節美麗的月亮之下,讓民眾一起享受臺北的林班歌(或稱城市林班歌),是許多原住民族人工作之餘的集體創作所孕育,而城市林班歌更是許多臺北市第一代族人的成長經歷與心情寫照。
期待藉由比賽讓動人的歌謠再次在都會街頭繚繞,喚起族人們往日在城市流汗奮鬥打拼的回憶,也能夠發掘出具天分的原住民歌手,繼續讓原住民的好歌喉傳唱美妙的曲謠,豐富文化多元的臺北城市。
文章定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