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h購物| | PChome| 登入
2008-04-26 17:28:52| 人氣1,119| 回應0 | 上一篇 | 下一篇

帕赫貝爾的卡農變奏曲

推薦 0 收藏 0 轉貼0 訂閱站台

"帕赫貝爾的卡農變奏曲"這首音樂,

出現在電影"我的野蠻女友"之中,

但他最厲害的地方恐怕就在於雖然重複了28次之多,

卻不會讓人感到煩悶或厭倦,

相反地,會讓人想一聽在聽,

我就是這樣百聽不厭。

後來還有許多不同的版本,

這個不是唯一,

不管是小提琴、鋼琴、水晶音樂等版本,

都會深深觸動人最初的感動,

因此很適合在婚禮上播放。

(我堂哥結婚時,邊播照片邊播這首歌)

不過為什麼我今天會推薦這首大我不知到幾歲的音樂呢?

昨天我在寫功課時聽著愛樂(是的我有這個習慣:P),

突然電台播放了這首歌。

聽著聽著,我便想起了一個好遙遠、好傷心的故事,

雖然不值得被想念,但好歹也曾刻骨銘心過。



只是故事,似乎是充滿著遺憾,

一種,說不出口,但似乎即將被遺忘的,最初的真誠。



人生中究竟要遺憾多少次呢?





--------------------------------------------------------------------------------

卡農(canon)是一種音樂譜曲技法,
和賦格一樣是複調音樂的寫作技法之一,也是利用對位法的模仿技法。
卡農同時也指以此種技法創作出來的音樂作品,
比如巴赫的《五首卡農變奏曲》。

卡農的所有聲部雖然都模仿一個聲部,
但不同高度的聲部依一定間隔進入,
造成一種此起彼伏,連綿不斷的效果。
輪唱也是一種卡農。
在卡農中,最先出現的旋律是導句,以後模仿的是答句。

根據各聲部高度不同的音程差,
可分為同度卡農,五度卡農,四度卡農等;
根據間隔的時間長短,可分為一小節卡農,兩小節卡農等;
此外還有伴奏卡農,轉位卡農,逆行卡農,反行卡農等各種手法。

卡農相關歷史

卡農(canon)起源於義大利與法國,約出現於十三、十四世紀。

卡農的名稱最早作「caccia」,古法語作「canon」,
故一般認為其稱謂來源於古法語,意思是「依靠」。
(此說存疑,維基英文版的相關詞條說古法語的「canon」意為「learned」——博學的,學術的)
(這一古法語的「canon」從語源上說來自於希臘語的「kanon」,
意為「規律、法則」,因此一般認為卡農的原意為「規則」。)

卡農曲在十五世紀上半期至十六世紀中期
(尼德蘭樂派(Netherland School)時期)迎來了它的黃金歲月。


運用卡農技法的著名作品(非卡農曲)

十九世紀的交響曲、奏鳴曲常用卡農手法,其中最著名者乃是貝多芬的《命運交響曲》。

代表作(卡農曲)

今天我們最熟悉的卡農作品乃是帕赫貝爾(Johann Pachelbel)的《D大調卡農》
(Canon and Gigue in D),也稱作《帕赫貝爾的卡農》(Pachelbel’s Canon)。

此曲一般的演奏法是以大提琴啟奏,三把小提琴間隔八拍先後加入。
小提琴全部拉奏完全相同旋律,前後僅三段不同的旋律,
每段僅兩小節的旋律供重複拉奏;大提琴從頭到尾也僅有兩小節,
重複達二十八次之多。這段音樂雖然不斷迴旋往複,
但其旋律之美不讓人覺得單調,反而感覺動聽悅耳。

此曲由於電影《凡夫俗子》採用它作為配樂而廣為人知。

韓國電影《我的野蠻女友》中採用了此曲的改編版—喬治·溫斯頓(George Winston)
的專輯《December》中的《帕赫貝爾的卡農變奏曲》
(Variations on the Canon by Pachelbel),更使之風靡一時。

此曲還作為代表人類文明的成就之一,
被美國國家航空暨太空總署通過人造衛星送入太空。

另外,動畫 Evaangelion 劇場版 Death,亦用上此曲的弦樂版作為配樂。

台長: 兔子
人氣(1,119) | 回應(0)| 推薦 (0)| 收藏 (0)| 轉寄
全站分類: 音樂賞析(音樂情報、樂評、歌詞、MV) | 個人分類: 關於情歌 |
此分類下一篇:可聽說,夢的出口?

是 (若未登入"個人新聞台帳號"則看不到回覆唷!)
* 請輸入識別碼:
請輸入圖片中算式的結果(可能為0) 
(有*為必填)
TOP
詳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