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h購物| | PChome| 登入
2013-01-21 17:38:19| 人氣1,387| 回應3 | 上一篇 | 下一篇

從頂客族到無子西瓜 銀采也飛揚

推薦 2 收藏 0 轉貼0 訂閱站台

  三十年前問世的第一代頂克族即將邁入晚年,他們膝下無兒又無女,站在社會福利扶一把需求最前線,台灣已啟動的「以房養老」計畫無異來得正是時候,以特有的福利制度照顧到六十五歲以上、單身無繼承人的銀髮族。

敵不過歲月輪替,不婚無後的頂客族如今已垂垂老矣,年輕時不生孩子的決定可曾後悔?兒孫繞膝究竟是福氣還是負擔?劍聲幼稚園園長熊明月認為,每個人處境與想法不一而足,最近看到兒福聯盟向媒體發出「最後一次嘗試」,她已去電聯絡那對等了一年半還無人領養的雙胞胎:「以我自己來舉例,生了兩個兒子還不滿足,總覺得要有個女兒才是好,等領養的女兒長大成人,現在又想領養雙胞孫。」

她形容自己是育兒狂,親生的、領養的、在幼稚園教的……個個都當成寶貝,一生都樂與孩子為伍,「養育孩子並不是為了老年有靠,而是一種責任,一種天賦,我覺得自己天生就是育兒專家。」熊明月認為,台灣邁入老齡化社會,老年人口現已達兩百五十八萬,銀髮經濟安全及福利備受先進國家重視,各式各樣的福利及照護措施都極具創意,她的九十歲老母天天都有社工人員陪著去據點共餐,隔壁阿公家舊屋需要整修,社福機構也派專人來瞭解,各方面都設想周到。「老齡化社會是全民都要面對的事實,台灣的政府竭力做規畫設計,民眾有感。孩子長大有自己的天地,老了,就靠政府福利政策也足夠。」

與兒女成群相對的,在台灣每五至六對夫妻中就有一對沒有孩子,被現任監察院長王建戲稱這一族群為「無子西瓜」,目前已組成一個福利基金會。王建總說,無子西瓜沒子女,看似輕鬆愉快,但不少人對晚年的到來感到憂慮,老了、病了,誰來照顧?老伴走了,自己一個人怎麼辦?自己走了,又誰來安葬呢?雖然有些儲蓄,也有退休金,但年邁或生病,已無能力處理自己的錢財,最後搞不好錢財被騙光,成為孤苦無助的人。「愈往負面的牛角尖鑽,愈恐懼不安,不能自拔。」

也因此,王建說服妻子賣房子捐款成立「無子西瓜基金會」,「無子西瓜年邁時能夠像有子女的人一樣,安度晚年,這需要集合無子女的人共同獻愛心,幫助社會上貧困弱勢的人。」他認為,任何事只要有愛心,總是有辦法設計出一套制度,讓人有平安,無子西瓜族群可以做利己的事,當然也可集合力量做利人的事,讓大家都活在快樂中。
http://www.merit-times.com.tw/NewsPage.aspx?Unid=291468

 

 

普世關懷 有子女好 還是沒子女好?

依照神創造世界的計畫,人應該有子女是常規,否則世界就無法綿延,況且神還允諾人要生養眾多,充滿世界呢。但是神給各人的恩賜不同,神在各人身上所規畫的目的也不盡相同,所以有及沒有子女,就一切按神的旨意行吧。有很好,沒有也很好。

現在社會上為什麼有這麼多令人傷心的孩子呢?原因當然很多,主要還是因為孝道日漸衰微。

最近去韓國五日遊,導遊說他們受中華文化影響,過年時全部人回家團聚,子女向父母行跪拜大禮,互道吉祥話,並互贈紅包。這種習俗有很大的孝道教育作用在內,而且是自小就開始養成,幼年孩子雖然只是覺得好玩,但年齡漸長,行之有年,終生不忘,且傳之後代,真是太有意義的事了。但我們卻早已淡忘,真是可惜。

如何能讓這些無子西瓜重獲「安全感」?讓無子變有子,甚至比有子更幸福呢?多年前,政府制定了「信託法」及「信託業法」,無子西瓜可以據此將錢信託給受託人,現在受託人多數是金融機構,像現在的台灣銀行、土地銀行、彰化銀行、富邦、國泰世華等十餘家銀行,都有經營老人安養等相關的信託業務。信託的方式,以無子西瓜為例,無子西瓜與受託的金融機構訂立信託契約,將錢信託給該金融機構。

無子西瓜是委託人,該金融機構是受託人。信託契約可以約定,如何支用該筆款項,委託人的老、病、死各項有關支出,受託人皆依信託契約的約定為其支付。例如住老人院,自己不必按月繳費,受託人會直接由委託人帳戶中,將款項撥給老人院。就像現在許多人的電話費及水電費,都是由銀行轉帳辦哩,非常方便。
http://www.merit-times.com.tw/NewsPage.aspx?unid=291463

 

目的單位內容聯絡

全親老羅東聖母醫院 羅東聖母醫院籌建全國第一座「全親老」老人醫療大樓,包括「老人醫學」、「護理之家」、「失智照護專區」、「復健相關功能」等,依老人需求設計。電話:(03)9556631

集合無子女的人

無子西瓜基金會

無子西瓜年邁時能夠像有子女的人一樣,安度晚年,集合無子女的人共同獻愛心,幫助社會上貧困弱勢的人。網址:www.nokids.org.tw

電話:(02)2841-4080



出養

內政部兒童及少年收養資訊中心、各地方政府社會局為方便民眾查詢收出養相關資訊,網站設置「收出養媒合服務」專區1996內政服務熱線

住宅

台北市朱崙公寓公辦民營的老人公寓單人房每月住宿費需1萬8千元,

另計4千元餐費。

活動臺北市社會局老人福利科提供16處老人活動據點定點共餐,結交朋友、有益健康。 電話:(02)27208889轉6967,

信箱 ha_s4@mail.taipei.gov.tw

修繕高雄市社會局居家無障礙環境改善及生活輔具補助(07)337-3376~8
http://www.merit-times.com.tw/NewsPage.aspx?unid=291464

 

資訊小站 兒童及少年收出養

無子西瓜若想收養小孩,可參考去年五月上路的兒童及少年福利與權益保障法,除了親屬之間或是夫妻之一方收養他方子女外,都必須委託兒少安置機構或財團法人代為辦理,而且兒童及少年有出養必要時,也要以國內收養人優先收養為原則。

兒童局表示,考量未來收出養服務除少數親屬間收養,絕大多數是需要透過媒合服務者代為辦理,因此,除原有的兒少安置機構外,增加「財團法人」也可以提供服務。但為維護收出養服務品質,這次修法也增加罰則,規定未經許可從事收出養媒合服務者,將處新臺幣六萬元以上,三十萬元以下罰鍰。

為了保障被收養人的權益,這次新制也要求法院認可收養前,可以請收養人接受親職準備教育課程、精神鑑定及藥酒癮檢測。
http://www.merit-times.com.tw/NewsPage.aspx?unid=291465

 

 

〈全球觀測站〉德國人不婚 孩子照生

文/特派記者胡蕙寧

幾個在東邊國家很容易被追問的「有無男(女)朋友啦」、「何時結婚呀」、「什麼時候生呢」,在德國可別隨便問。因為他們大多將這種事情當成隱私,連父母都不見得會多問。

而每一對我認識的德國有伴侶朋友,不是沒想到要結婚,就是在同居很多年後因為經濟穩定了,才考慮「以結婚為名義」來開個大派對好了。

根據德國聯邦統計局(Statistische Bundesamt)最新公布的數據顯示,德國人的結婚率繼續走低,在1990年還有52萬人願意結婚被綁,到2011年已經掉到只有38萬人登記結婚。而在1980年代只有5%的德國人同居不婚,到2011年底則變成有19%同居、53%結婚、28%單身。

而且結婚的德國人裡,居然有高達約三分之一是跟外籍人士結婚。之所以會結這種婚也多是基於「需要」,因為不少伴侶非德籍的人,如果不考慮用一紙婚姻來「定江山」,非德籍又非歐盟的伴侶不但進出德國不易,還可能連留下來的簽證都出現問題。

<不婚族理由>結婚嫌麻煩 單親好處多

問問身邊德國朋友不婚的理由,會發現大多數都是「嫌麻煩」。

很多在一起二、三十年了的伴侶,會告訴你結婚只是一個官方形式,而且要結容易要離難,何苦來哉?這些不婚伴侶早就住在一起之外,孩子也照樣生。而他們的孩子也完全明白自己爸媽不婚的原因,更知道結婚不見得是「當爸媽的前提」。

還有不少伴侶不婚的理由是在有了孩子之後,單親媽可以得到不少的社福優惠,從住房、育兒金到優先獲得幼園位置的引誘下,反而讓一些有孩子的伴侶對結婚卻步。

在有些國家對於不婚生子觀念「開放」的情況下,這在德國幾乎已經視為平常。甚至有一位巴伐利亞邦離過多次婚的女議員曾經公開提出「罷免舊婚約」的立法。建議以後乾脆改成「婚姻續約制」,也就是七年一續,不想續約的就表示拆夥,省得要離的費用、口角跟麻煩。

而德國離婚確實麻煩得很,費用還相當驚人,所以連德國總統都乾脆分居不離,直接帶著多年女友入住總統府,算是從上就給了大家一個「最佳表率」。

我的一對德國朋友已經分居長達12年,男女方都在分居後各交男女友,但就是不離,因為兩方都不願意付離婚的龐大費用,寧可把那筆錢拿去跟朋友度假郊遊。

<家族壓力>不婚觀念 城鄉有差

事實上在德國當然也不是每個地方都如此「開放」,原則上在越大的城市,人們越能接受不婚同居、生子的觀念,因為那裡的個人自由度高,社會連結性低、社群壓力也相對少。

但是到了人人彼此三代熟識的鄉村,村莊的社會壓力就相對大跟保守,加上教會在鄉下的勢力也大些,這種現象自然就相對減少,免得遭致鄰里的指點。

尤其一些家族產業需要繼承人的狀態下,下一代也是可能被逼婚生子的。只是那逼迫的程度,可能遠不及東方有權勢父母的「可怖」。

事實上德國獨居者也愈來愈多。到去年為止,獨居者已經占了全德戶數的40%,這些人的平均所得也比有兒女的家庭高些。

無兒女的家庭占德國戶數約31%,有兒女的29%。其中位於南德的雷根斯堡獨居戶高達55.8%,是德國獨居人口最高的城市,其次才是柏林的54.3%,都超過了一半的家居戶數。

但獨居不見得就不可以交男女朋友,不少離異或失偶的德國人,就以獨居為基礎,在外拓展交友圈。他們一起喝茶聊天,進而看電影聽歌劇、一起出席親友聚會,再來甚至一起出國度假去。但是沒人會想要同住或再婚,這個趨勢即使在鄉下,也已經非常普及了。

http://www.libertytimes.com.tw/2012/new/oct/3/today-family1.htm

 

 

 闖世代碰上壞年代 命運怎麼改變?

人人都是時代之子,是時代創造我們,還是我們創造了時代?一連串的調查高失業率都顯示,千禧世代正接受嚴苛的考驗。比起「生於憂患」的沉默偉大世代、嬰兒潮世代,這批「草莓族」、「月光族」雖生於安逸,成長後卻碰上更艱難、殘酷的競爭環境,需要社會給他們鼓勵,提供支援。

台灣師範大學教育心理輔導系教授李娓說,美國人口研究以沉默偉大世代、嬰兒潮世代、X世代及千禧世代來區分百年現象,千禧世代正面臨貧富懸殊的M型化社會,心中點著不滿的怒火,隨時會發作。「就台灣百年替代來看,沉默偉大世代吃過顛沛流離的苦頭,從百廢待興,食指浩繁中一步一腳印。」李娓說,他們生下的嬰兒潮世代現今五十歲到六十五歲,已進入退休年齡的中老年人,一般視他們為幸運幸運兒,跟著六十年代的經濟起飛,遠離戰爭炮火,看著股票一路攀升,房價也算合理,只要肯奮鬥就能如願以償。

再到X世代,也就是當今的青壯年,躲過了銀髮曾歷經的動亂與奮鬥,可以承受其餘蘊,承繼到上一代節約後的儲蓄,開始享有較富裕的生活。相形之下,一九八○年後出生的千禧世代則顯得「沒勁」。雖然物質生活比上一代富足,卻也遭遇數位科技的價值混亂、對未來更加不確定…。「不是他們自願要面臨最壞的年代,草莓族、靠爸族或尼特族都讓他們聽得很鬱卒。」

李娓分析,千禧世代也稱「闖世代」,是美國創業家詹姆士.馬歇爾.瑞利為這個世代重新做的定義,因為那些消失的工作不會再回來,低薪化也許是個危機,但從另一個角度來看,也代表全球化、無疆界、高獲利、既環保又慈善的新經濟也即將來臨。

在李娓觀察,歐債問題「歹戲拖棚」,全球景氣持續谷底徘徊,台灣經濟成長也隨之趨緩,青年大專以上程度失業率近五個百分點,高於平均值,「闖世代」的新經濟來臨無法看到期限。「其實,世界各國家也好不到哪去。」歐元區國家逾三百五十萬青年找不到工作,其中希臘、西班牙青年失業率甚至突破五成,連法國也出現百分二十二高失業率。「也許,最壞的年代也是最有機會的年代,」她認為,二○○八年海嘯過後,青年前途成為全球共同面對的頭號難題,幾乎不論在哪一個國家,青年失業都大幅超過其他年齡層。

失業惡化時,為什麼總是年輕人首當其衝?「因為年輕人初入社會當菜鳥,並沒有足夠社會經驗,一旦企業在景氣衰退時調整人事,最容易被裁撤的一群,就是他們。」李娓說,菜鳥的初次社會體驗往往受景氣波動影響,在經濟衰退時,就業機會隨之大幅降低。

再一方面來看,戰後嬰兒潮正陸續從社會「退潮」,當他們申請延退來因應不景氣,各企業也進行人事縮編,青年就業空間也因此遭到壓縮。李娓發現,舊年代追求理想,視頭銜為人生指標,闖世代卻在意「輕鬆活出自己的STYLE」,甚至給高位都不要,因為怕升官後,工作的夥伴都不理自己了。「如此看得不夠遠,當然也失去往前闖蕩的強烈動力。」她說。

http://www.merit-times.com.tw/NewsPage.aspx?unid=290428

 

 

 

 

 

2013.08.06  新增延伸

 

 

輕鬆自在享受老年

http://www.cw.com.tw/article/article.action?id=29669&page=1

當爸媽變成小孩

http://tw.myblog.yahoo.com/jw!UGo7.a6FAxoK.6e6p95Y/article?mid=15916&prev=-1&next=15913

 

熟齡照顧就醫指南 康健175期

http://www.commonhealth.com.tw/magazine/magazine.action?id=1091

照顧我們所愛的人 康健177期

http://www.commonhealth.com.tw/magazine/magazine.action?id=1114

http://www.awakeningtw.com/awakening/news_center/show.php?itemid=43239

http://news.sina.com.tw/magazine/article/10722-2.html

http://www.parenting.com.tw/article/article.action?id=5050455&page=1

跟父母相處為什麼痛苦

http://www.parenting.com.tw/article/article.action?id=5046058

http://www.parenting.com.tw/article/article.action?id=5050907

 

台長: ken
人氣(1,387) | 回應(3)| 推薦 (2)| 收藏 (0)
全站分類: 家庭生活(育兒、親子關係、婚姻) | 個人分類: 心 得 與 分 享 |
此分類下一篇:修道的課程
此分類上一篇:管與不管~

ken
少子化 高齡化
1.http://zh.wikipedia.org/zh-tw/%E5%B0%91%E5%AD%90%E5%8C%96
2.eshare.stust.edu.tw/EshareFile/2010_11/2010_11_e9c55609.ppt

生物學的觀點來說
人類透過繁衍 延續生命與創造更適應的族群
於是@@ 從古至今
生生不息 無有更改

但~
現在的問題是

小孩少了
生育的人少了
未結婚的人多了/不婚的人多了/不生的人多/多胎(超過一個)的機會少
....

於是圍繞 及加以延伸的
是兩性/感情/生育/婚姻/個性/工作/生活/經濟..
等問題

未來的問題(現今約略看到的)
是生一個 或不生 但卻需 面臨到
照顧一個以上的父母
(一個至少需對應 照顧一個自己的父母親)

而自己 未來 更可能 面臨到
無人可以照顧自己的 孤單生活 一人的窘境@@
可能無法自理
(朋友間彼此無法互相照顧及兼顧他人的情況)

需透過 第三人 / 機構 / 健全的社會福利 / 代價(投資/金錢/保險/)...
2013-07-30 17:15:21
ken
積極應對少子缺孫社會的來臨

最近私校退場議題發燒,引發各界對高等教育未來發展的關注。造成私校招生不足的主要原因,除了廣設大學的政策、教學方向及品質的影響,少子化所帶來的衝擊,也是不可忽視的因素之一。

這幾年台灣少子化的問題屢屢被提出,甚至總統還將之稱為「國安問題」;但在「目前至少還有一胎」的錯覺下,加以國際經濟局勢長期低迷,相較於高齡化的照護壓力,始終給人「重要但不緊急」的印象。這件事若將主角聚焦在目前剛出社會、1990後出生的女性,並用兩個世代的角度來推估的話,那就不禁令人觸目驚心了。

以長時間的角度來觀察,假設下世代族群對結婚及生育的態度與目前相同,婚生的比例也維持不變,且在無其他外來人口大量移入的前提下,那麼我們會發現,1990年代後出生的女性,預估將會有三成多的人沒有子女(終身未婚及結婚但不生育的女性),四成多的人將沒有孫子女,即所謂的「9034現象」。雖不至於絕子絕孫,但此種少子缺孫的情況,未來勢必直接影響社會價值觀與產業經濟的發展走向,值得國人及產業界關注。
2013-10-09 10:13:49
ken
面對「9034現象」,首先必須注意的是世代衝突的因子。在「養兒防老」的傳統觀念下,一般家長難免會期盼孩子日後能在精神及物質方面,讓自己晚年生活享有保障。但觀察目前多與父母同住的1990世代,正出現更多接受父母金援,甚至在父母的寵溺下變成不升學、不就業、也不進修的「尼特族」;或是因為晚婚或不婚,成為雖有固定工作,卻因景氣差而選擇與父母同住,且收入大都花在自己身上、很少貼補家用的「單身寄生蟲」。這些現象都可能造成世代衝突與家庭價值觀的改變。

其次,也因為家庭價值觀的改變,未來在極有可能沒有子孫繼承資產的情況下,諸多消費行為也將會隨之變化,像是規劃高額的保險年金,拋售父母親所給予的傳家之寶,如珠寶、骨董及字畫等,或是降低耐久財如住宅的購買,及時行樂的觀念可能更為普及。

再者,因為少子化導致下一代無手足可共同分攤對長輩的孝養支出而負擔沉重,進而導致如窮困者,可能會有棄老、虐老等社會事件發生,而富裕者則傾向以金錢解決侍親問題。90後對於長輩的孝養行為尚且可能如此,對於自己的晚年生涯,在沒有子嗣繼承,且國家的老人年金、社會福利與醫療保險制度也面臨極大壓力時,又將如何調適?

面對少子缺孫現象所可能帶來的國家風險,以及對產業和社會所帶來的挑戰,在商機追求之餘,亟需產政學研共同思考未來的因應之道。首先,還是應該從教育著手,透過教科書、相關教學活動,以及社工活動等方式,強化年輕人「生育價值與家庭價值」重要性的教導,豐富人們對於生命與家庭價值的感受,提升國人生育意願。

其次,政府相關單位應思考採取更積極的行動,透過各類的媒體,積極加強國人對於少子高齡問題的危機意識,扭轉對於老年人的錯誤認知,增加老幼共同相處的機會,提高共同參與社會的意識,降低世代衝突的發生。

此外,也應教導年輕人養成健康的生活態度與習慣,強調健康促進的運動、養生觀念,發揮預防醫學的應有功效,以因應未來高難度的人力需求,減少未來中老年後可能的醫療支出。

最後,或許可思考導入小型化都市規劃概念,建構親老適齡的生活與居住環境,使高齡者可以在機能便利的都市中獨立生活,讓年輕勞動力可以無後顧之憂地投入較高附加價值的工作,避免因為偏遠地區過度分散的照護需求,造成日後青年勞動力的無謂耗損與排擠效應。

2013/10/07 經濟日報
http://www.udn.com/2013/10/7/NEWS/OPINION/OPI1/8208452.shtml?ch=rss_endpopular
2013-10-09 10:14:01
是 (若未登入"個人新聞台帳號"則看不到回覆唷!)
* 請輸入識別碼:
請輸入圖片中算式的結果(可能為0) 
(有*為必填)
TOP
詳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