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h購物| | PChome| 登入
2012-05-13 13:20:28| 人氣973| 回應5 | 上一篇 | 下一篇

Working Mother

推薦 0 收藏 0 轉貼0 訂閱站台

 

母親真偉大,留薪停職有保障!

2004-05 Cheers雜誌44  作者:朱瑞陽

 

 

案例:5月,母親節,林小美生平第一次被慶祝,卻滿臉鬱卒。去年,在銀行擔任業務員的她,生下第一胎,為了照顧嬰兒,因此向公司申請育嬰留職停薪1年。但是,8個月後,因為家庭經濟困難,她想要提前復職,公司卻表示,這一年內已經有人代理她的職務,並且暗示她,她留職停薪期間屆滿、復職之後,將被改調其他職務;而如果她在復職前另找工作,公司將終止契約,不發給資遣費。

 

 

雖然《勞動基準法》並沒有明文規定「留職停薪」的明確定義與相關辦法,但是《兩性工作平等法》中,對於「育嬰留職停薪」卻有詳盡的規定。

依《兩性工作平等法》第十六條第一項規定,受僱於僱用30人以上雇主之受僱者,任職滿1年後,於每一子女滿3歲前,得申請育嬰留職停薪,期間至該子女滿3歲止,但不得逾2年。同時撫育子女2人以上者,其育嬰留職停薪期間應合併計算,最長以最幼子女受撫育2年為限。而且,《育嬰留職停薪實施辦法》第二條規定,留職停薪期間以不少於6個月為原則。

提前復職,可以嗎?

所以,林小美申請育嬰留職停薪是受到法律保障的。而且,在育嬰留職停薪期間,林小美想要提前復職,雇主如果拒絕協商,是違法的。

根據《育嬰留職停薪實施辦法》第三條的規定,受僱者於申請留職停薪期間,可以與雇主協商提前或延後復職。同辦法第六條並規定,育嬰留職停薪期間,雇主可以僱用替代人力執行受僱者的原有工作。

值得注意的是,雇主在留職停薪期間僱用替代人力時,雖然可以和替代人力簽訂定期契約,但是為維護留職停薪員工回復職務的權利,當雇主與替代人力簽訂工作契約時,最好以「特定職務」的定期契約為規範基礎,而避免以「特定期間」為定期契約。因為若是以「特定職務」為契約內容,當留職停薪者提前復職,雇主與替代人力之間的工作契約就可以合法終止,雇主也不需要撥付資遣費給替代人力。萬一是以「特定時間」為契約內容,則替代人力可能因為工作契約的時間尚未屆滿,而要求雇主給付資遣費,而雇主有可能為了避免發生給付資遣費爭議,而拒絕讓育嬰留職停薪者提前復職,導致育嬰留職停薪者的工作權益受損。

所以林小美雖然可以向雇主協商提前復職,但是雇主可能因為與替代人力間之契約不夠詳盡,而有可能無法提前復職。

留停期間不能再做其他工作

在這樣的情境下,不想跟企業抗爭的林小美,因為經濟困難而急需用錢,想要另外找一份工作。但是,育嬰留職停薪期間可以另找一份工作嗎?

《育嬰留職停薪實施辦法》第七條規定,受僱者於育嬰留職停薪期間,不得與他人另訂勞動契約。

也就是說,如果林小美在復職前另找工作,將違反《兩性工作平等法》的規定,雇主可以拒絕讓林小美回復原職,並且不給予資遣費。

什麼樣的狀況下,雇主可以拒絕受僱者復職?

根據《兩性工作平等法》第十七條規定,除非以下情形之一,並經主管機關同意,否則雇主不得拒絕育嬰留職停薪者的復職:一、歇業、虧損或業務緊縮;二、雇主依法變更組織、解散或轉讓;三、不可抗力暫停工作一個月以上;四、業務性質變更,有減少受僱者的必要,又無適當工作可供安置。而且雇主必須在復職30日前通知,並且發給資遣費或退休金。

復職後改派其他職務,違法嗎?

其實,林小美最擔心的是,復職之後,原來的工作到底保不保得住?如果復職之後,公司改派她其他職務,公司算是違法嗎?

基本上,依照前述《兩性工作平等法》第十七條之規定,雇主如果不是有法定事由,並且取得主管機關的同意,否則不得拒絕留職停薪之員工復職,而且,為了讓員工能銜接原來的工作職位,在《育嬰留職停薪實施辦法》第八條亦規定雇主必須於育嬰留職停薪期間,隨時與受僱者聯繫,告知與其職務有關的教育訓練訊息。其目的就是為確保員工回復原來職務的權利與機會。如果雇主因業務或員工能力未符需求,想要變更其職務內容,亦必須遵守主管機關所頒布的調動職務的相關規定。

所以,林小美復職之後,雇主如果要調動她的職務,是必須注意調動職務的適法性。

所幸,林小美的經濟雖不寬裕,然而,在育嬰留職停薪期間,她仍能保有繼續投保全民健保的權利。因為根據《兩性工作平等法》第十六條第二項規定,受僱者於育嬰留職停薪期間,可以繼續參加原有的社會保險,原由雇主負擔的保險費,免予繳納;原由受僱者負擔的保險費,得遞延三年繳納。

http://www.cheers.com.tw/article/article.action?id=5024449

 

Working Mother 妳可以更快樂

2004-05 Cheers雜誌44  作者:盧智芳

 

 

5月,本來是榮耀母親的季節。但是在四處瀰漫的歡樂氣氛襯托下,更突顯出這個趨勢的鮮明對比——台灣女性,已經愈來愈不愛生小孩。

 

有多不愛?根據主計處的統計,民國91年,台閩地區育齡婦女總生育率再度創下新低,全年出生嬰兒只有24.7萬人。平均每位育齡婦女一生只生1.3個小孩,比美(2.1)、英(1.6)、法(1.9)等已開發國家都低。在亞洲,更已與日本相當,只略高於香港。

另一方面,同樣是主計處的資料,儘管整體失業率不斷攀高,女性的勞動參與率卻連年成長。尤其在2529歲,這個生理上最適合生育的年齡,去年勞動參與率更高達73%,比10年前成長了11%。

為什麼比起工作,生小孩突然變成如此困難的抉擇?

to benot to be

先撇開經濟因素不談,女性要從「workingwoman」走到「working mother」,不只牽涉到跨越婚姻的門檻,更代表一段漫長的身心挑戰。

對企圖心強、重視工作的專業女性來說尤其如此,在「Tobe」與「Not to be」之間,當然令許多人掙扎。

「我好像站在十字路口,看著三條路:自己的工作、先生,與小孩,」35歲的華義國際產品經理吳淑玫形容。再過兩個月,她就要加入新手媽咪的行列。吳淑玫對工作向來有很強的好勝心。懷孕以來,她始終維持原來高壓忙碌的工作狀態,直到45個月後,身體出現明顯的變化,才恍然大悟:「我真的不再是一個人了。」

吳淑玫甚至一直到懷孕第20週,才通知公司,還因為業務即將進入忙碌高峰期而深感愧疚,所以連產假時的職務代理人都事先考慮好。儘管這個孩子是她與先生所期待的,然而興奮的心情中還是難掩惶恐:「不知道未來的生活會怎麼樣?」

會怎麼樣?絕大多數的working mother都陷入小孩與工作爭奪時間資源的交戰中。而且,「這是一種毫無預警的bad timing,讓妳突然發現,衝擊那麼大,」台大社會系教授曾嬿芬說。

小孩與工作爭奪的交戰

曾嬿芬結束產假,回到學校的第一天,把女兒先送到一個臨時保母家過夜。第二天,她發現女兒睡在一個簡單提籃裡,卻因為工作沒辦法停留在她身邊。「我進了辦公室就開始哭,」她回想。「因為突然發現有一件事比她更重要,那是一種無法把她放在第一順位的悲傷。」

許多人因此再也沒有勇氣生第二胎,即使理智上都知道,有伴對小孩的成長比較好。

對教養小孩的期待,有時則是另一種壓力來源。

Yahoo!奇摩公關副理吳曉嵐有個3歲的女兒,她不諱言,處女座的她一開始把對工作的高要求,很自然移轉到母職上。比方說,餐具一定要消毒兩次才能用。

她每天總是忙得團團轉,直到有一天,她發現孩子竟然承接她的焦慮,出現不安的情緒。「看起來好像在陪她玩,其實我總是在做其他的事,」吳曉嵐驚覺。她才突然意識到,做一個「smart Mom」,可能比「super Mom」更重要。

現在,吳曉嵐學著慢慢放手,相信小孩有照顧自己的能力,不再堅持事必躬親。「不要幫孩子回絕別人愛她的機會,」吳曉嵐說,「這樣我跟她都比較輕鬆。」

為了了解母職對專業女性的影響,美國史丹福大學心理學家蘿苑‧塞普博士(LaraineT.Zappert),特別調查了300位以上史丹福大學的女性MBA畢業生,結果發現,雖然4成受訪者指出,確實因為小孩在工作上做了某些妥協,但令人意外的是,有48%的人也表示,因此更能掌握工作中輕重緩急的順序,同時,在人際溝通技巧與情緒管理上都更成熟,這對長期的職場生涯很有幫助。

「人生本來就該保持彈性,歡迎新的目標隨時加入,」曾嬿芬用「stretch」(身體躺成大字形)這個字來形容自己潛能的開展。當然也有難受的時刻,但「大部分時間都覺得,能並駕齊驅是非常棒的感覺,」她笑著說。

只要有愈來愈多working mother成功的故事,那麼對台灣女性來說,生育小孩就不會再是人生那麼昂貴的選擇。

http://www.cheers.com.tw/article/article.action?id=5024467

 

 

 

 

把新角色轉換成價值

 

香港上海匯豐銀行台灣區財富管理中心行銷企劃部副總裁杜墨瑋,在外商金融界一直有很突出的表現。過去幾年,她幾次轉戰,從荷蘭銀行、中信銀行到匯豐,每一次舞台都變得更大。這麼忙碌的工作中,三年前,她還抽空完成了政大的EMBA學位。今年初,她跟另一半,東吳大學政治系副教授盛治仁,有了第一個愛的結晶「小Holy」。也是第一次,她意識到自己「工作至上」的形象,有了轉變。最近,她的新主管上任,陪同她巡視全省8個分行,本來是杜墨瑋的當然職責。但是本身也是母親的上司,卻體恤地為她設想:決定交辦給另一個同事負責。

 

香港上海匯豐銀行台灣區財富管理中心行銷企劃部副總裁杜墨瑋,在外商金融界一直有很突出的表現。過去幾年,她幾次轉戰,從荷蘭銀行、中信銀行到匯豐,每一次舞台都變得更大。這麼忙碌的工作中,三年前,她還抽空完成了政大的EMBA學位。今年初,她跟另一半,東吳大學政治系副教授盛治仁,有了第一個愛的結晶「小Holy」。也是第一次,她意識到自己「工作至上」的形象,有了轉變。

最近,她的新主管上任,陪同她巡視全省8個分行,本來是杜墨瑋的當然職責。但是本身也是母親的上司,卻體恤地為她設想:決定交辦給另一個同事負責。

小嬰兒出生才3個多月,杜墨瑋確實不適合長途出差,尤其在外過夜。然而她不願意放大這個理由,「北部我可以去,」她主動爭取,「這樣我至少可以參與一半,」杜墨瑋積極地說。

不少workingmother都有這樣的苦惱:該怎麼在職場上管理自己「母親」的形象?

這是種兩難:一方面,擔心主管從此把自己跟「無法全心投入」、「沒有企圖心」畫上等號;另方面,生活又確實有了巨大的改變,沒辦法像什麼事都沒發生過。

這種兩難甚至從懷孕期就開始。杜墨瑋自己也有這樣的經驗。她懷孕時,本來有機會去香港出差,到總公司曝光,然而考慮到胎兒的安全,她拒絕了。

不強調也不壓抑

既是主管也是部屬,從雙重角度看待自己新添的母親身分,杜墨瑋的態度是:不強調,但也不壓抑自己。一方面,她勇於表達需求,但同時也以更成熟、正面的方式,傳遞出自己對工作的重視。

比方說,她很自豪,小Holy目前仍保持「全母乳」紀錄。每4個小時,杜墨瑋要擠乳一次。回來上班後,她就主動跟主管提出,時間到了必須告假15分鐘,好幫小孩準備母乳便當。匯豐銀行是十分體貼女性員工的企業,公司內就設有擠乳室。

遇到出外的場合,有時難免不便,但只要在能力範圍內,杜墨瑋絕不退卻。有一次,為了出席重要的客戶聚餐,她就帶著自己的擠乳裝備,在席間悄悄消失了片刻。「大家都沒注意到,」回想起來,杜墨瑋仍不禁莞爾。

事實上,不只是作為員工,workingmother要忙著因應各種新生的挑戰,很多主管也同樣在摸索,希望找出與媽媽下屬間最好的相處模式。這時候,杜墨瑋認為,高品質的溝通,是決定互動能否順暢的關鍵。

她自己欣賞的媽媽部屬,也是能與她保持密切聯繫,主動幫助她掌握案子的進度,這樣雙方就不容易產生誤會。對小孩可能帶來的各種突發狀況,連帶就有了更多的包容與理解。

把經驗變成價值

更進一步,杜墨瑋覺得,善加利用女性獨特的「母親經驗」,未必不能轉換成職場需要的價值。

以她自己來說,部屬最近就覺得她「溫柔多了」,「我以前比較直接,」杜墨瑋笑著說。

更豐富的人生體驗,其實是一種對人理解的know-how。杜墨瑋就發現,與同事間多了一個交談的新話題。碰面時,先聊聊小孩,再談正事,不知不覺緩和了本來緊張的氣氛。

另外,為了解決工作常要因擠乳中斷,她也發現自己做事機動性更高。心中「趕快做,趕快做,做完可以回家看小孩」的念頭,更成為她不斷提高工作效率的動力。

當然,多了這個「甜蜜的負荷」,不免有時還是要面臨取捨,杜墨瑋並不給自己太大的壓力。

畢竟工作不是百米短跑,而是馬拉松,她的想法是:「放慢腳步看一下,其實還好。等他大一點,或許有更好的機會。」

這樣的想法,反而使她在一貫的進取之餘,多了幾分從容。「工作表現出色,家庭又好,才會加分,」這是杜墨瑋為自己定下的目標。

http://www.cheers.com.tw/article/article.action?id=5024447

 

 

 

用科技與知識作幫手

 

時間不夠用大概是所有working mother最大的痛苦。

自己的工作、生活本來銜接得好好的,小孩卻從中打亂所有節奏,不但逼得人手忙腳亂,還稍一不慎就全體崩盤。從這個角度來看,台灣愛普生科技財會物流部執行經理陳淑美接招的本領,實在很高明。

 

她不僅是台灣愛普生目前職級最高的女主管之一,今年又當選模範經理人;下班後,她在台灣科技大學念EMBA,擔任聯誼會幹部;而更重要的是,她還是一個5歲可愛小男孩的母親。陳淑美說話速度很快,大概是一般人的兩倍,一看就是個急性子的人。她也笑著說,自己真的很受不了無效率,希望每件事都能在掌控之中。在工作上,她一直很享受這種挑戰自我、全權在握的樂趣。

 

本來,陳淑美打算這樣一路走下去,跟先生做個快樂「頂客族」,衝刺到45歲就提早退休。卻沒想到,36歲時意外懷孕,完全推翻了她原先的規劃。她很珍惜孩子得來不易,但實在無法割捨工作帶來的成就感。「我很貪心,都想擁有,」陳淑美坦率地笑說。她不想掉進魚與熊掌只能擇一的兩難裡。如何才能兼得?陳淑美靠的是一身時間管理的功夫。

 

 

接得好好的,小孩卻從中打亂所有節奏,不但逼得人手忙腳亂,還稍一不慎就全體崩盤。從這個角度來看,台灣愛普生科技財會物流部執行經理陳淑美接招的本領,實在很高明。她不僅是台灣愛普生目前職級最高的女主管之一,今年又當選模範經理人;下班後,她在台灣科技大學念EMBA,擔任聯誼會幹部;而更重要的是,她還是一個5歲可愛小男孩的母親。

陳淑美說話速度很快,大概是一般人的兩倍,一看就是個急性子的人。她也笑著說,自己真的很受不了無效率,希望每件事都能在掌控之中。在工作上,她一直很享受這種挑戰自我、全權在握的樂趣。

本來,陳淑美打算這樣一路走下去,跟先生做個快樂「頂客族」,衝刺到45歲就提早退休。卻沒想到,36歲時意外懷孕,完全推翻了她原先的規劃。

她很珍惜孩子得來不易,但實在無法割捨工作帶來的成就感。「我很貪心,都想擁有,」陳淑美坦率地笑說。她不想掉進魚與熊掌只能擇一的兩難裡。

如何才能兼得?陳淑美靠的是一身時間管理的功夫。

用科技幫忙

她的心得是,現代母親要善用科技與知識帶來的便利。

結束產假回到職場,陳淑美曾經很不習慣。尤其她以前是個工作狂,現在卻要學著準時下班,還得從辦公室走出去,沿途跟仍在埋頭苦幹的戰友一一揮手:「Byebyebyebye,我先走了,」陳淑美生動地描述。別說其他人的眼光,連她自己都覺得尷尬不適應。

手機與筆記型電腦,部分解決了她的問題。除了利用開車去接小孩的路上,再打電話回公司,可以繼續爭取一些處理事情的時間,她也試著把工作帶回家,在小孩入睡以後做。

此外,陳淑美把原來「晚到晚走」的作息,調整成「早來早走」。她每天6點多起床,9點以前到辦公室。換句話說,同事晚上交辦在她桌上的工作,隔天一早就會得到回應。

早點出門的另外一項好處,則是避開交通尖峰,節省時間。陳淑美說,妥善把握這些零碎的光陰非常重要。

她甚至還練就一番隨時休息的本領。小孩一歲前,每天晚上要起身餵奶,陳淑美嚴重睡眠不足。但是白天抓住20分鐘空檔,小憩一下,對恢復精神的幫助很大。

不過,小孩最令人為難的地方,就是沒辦法完全用理性對待。紀律、堅持這些玩意只能拿來對付自己,對小孩完全沒用。就像陳淑美每回送兒子去幼稚園,兩人總要來番「十八相送」,有時明明心裡已經急得像熱鍋上的螞蟻:「不行啊,公司有個會在等我」,還是要沉住氣,耐著性子跟小孩磨蹭。

她的對策,是拼命吸收各種育兒知識,提早準備,如此,就算沒辦法百分之百掌控情況,至少可以縮短一些摸索的過程。

發揮知識的力量

比方說,她從書上看到小孩3歲進入反抗期,時間到了,她就能體會孩子情緒波動的原因。她也從書上學到不少溝通技巧,應用在跟孩子對話上,孩子的反應落在意料之中,就不會有突發性的親子衝突。

陳淑美的小孩天生過敏體質,並不好帶,她就發揮研究精神,利用各種設備,減輕症狀,降低上醫院的頻率。

現在,陳淑美一週有4天晚上要上課。對這個EMBA學位,她跟工作一樣,展現出超高的效率與意志力。許多人或許會選擇延長修業年限,慢慢讀,但陳淑美反而加快速度,計劃一年就把學分修完。

她的考量是,趁小孩狀況穩定,不如一鼓作氣,「咬咬牙就過去了,」她笑著說。

每天早上七點多一點,陳淑美開車載著兒子,從台北縣泰山鄉的家中出發。45分鐘左右的車程,是她一天中與兒子最親近的時光。她會在車上跟小孩聊聊天,然後,在幼稚園附近的咖啡店,吃頓悠閒的早餐,手牽手送小孩去上課。之後,再到位於信義計畫區的公司上班。

等她晚上下課到家,通常就只能看見小孩的睡姿。這可以解釋成一種犧牲,但陳淑美更重視它的正面意義。「小孩會模仿你,」她說:「我兒子有時候會問我:為什麼要去上學?我就說,媽媽也去上學啊!」

她繼續援用會計上「平衡計分卡」的概念解釋,人生每個構面都應該均衡發展,如果重心只放在小孩身上,工作、進修都不要,她對小孩的得失心就會很強,這對雙方都不見得是件好事。

她很清楚自己想要什麼,然後用各種聰明的方法去達成。這就是陳淑美能成功身兼數職的秘訣。

http://www.cheers.com.tw/article/article.action?id=5024466

 

 

 

不求滿分,只求滿足的平衡點

 

走進郭夢菲的辦公室,立刻知道這是一個母親的座位。

因為僅容一人側身的空間裡,貼滿了大大小小,她兩個寶貝女兒的照片。

如果佇足細看,會發現照片群裡,還夾雜了幾張小小的卡片,上面有童稚歪拙的字跡,寫著:「謝謝郭醫師救了我的命。」

 

要是郭夢菲自己不說,實在看不出來她45歲,兩個女兒正分別就讀國二、小二。而她不僅是台大醫院神經外科主治醫師中,唯一的女性;像她這樣專攻小兒神經外科的專職醫師,全台灣也只有兩位。

選擇這個比較冷僻的領域,緣於郭夢菲相信:「小孩應該有大人專門為他服務,這是一種社會進步的指標」。小孩的生理、構造都與大人不同,更專業,能免除他們很多不必要的痛苦。外科醫師每天都要跟上帝拔河,工作壓力已經夠大,比起大人,小小病人又需要更多投入與耐心。

郭夢菲如何思考自己的「工作」與「母親」這兩種角色?在職場上,看待自己的母親身分,郭夢菲是很坦然的,其中有柔軟,也有堅持。

有柔軟也有堅持

她在辦公室裡,自在地擺滿小孩的照片。正因為她覺得:「不需要刻意把女性變成男性。」

對每件事情,郭夢菲的取捨都很清楚。當第一個女兒還在襁褓階段時,她因為必須經常在晚上出去開刀,把女兒交給保母帶24小時,只有假日才接回家。

遇到週末要查房,有時她就把女兒放在搖籃裡,跟著帶去醫院。「如果我不來查房,那是我的錯,」這是郭夢菲對專業下的定義。然而她知道自己不能把女兒丟下來,即使醫院因此可能有微詞。

同樣地,現在她跟先生分工,早上由郭夢菲負責送小孩上學,晚上由先生接小孩回家。假如早上有會議,郭夢菲會寧願選擇遲到的可能,也不願意冒著安全的風險,送小孩提早到學校。

在這些事情上,郭夢菲覺得可以調整。然而另一方面,她絕不中斷對工作上精進的努力。她不僅取得醫學博士學位,8年前還跟先生一起申請了兩年留職停薪,帶著大女兒到美國費城繼續進修。

對於小孩帶給生活的混亂,郭夢菲認為是可以管理、計劃的。這也許跟她外科醫師的訓練有關。進開刀房前,郭夢菲總習慣在腦中事先模擬各種狀況,要到實際操作時可以到滾瓜爛熟的地步。她常令旁邊的工作夥伴都感到驚訝:是不是以前做過同樣的案例?

「我不願意有1%的可能出錯,」郭夢菲笑著解釋。

她也把這樣的態度應用在生活上。郭夢菲的先生是小兒科醫生,兩人領域相近,默契極佳。不過,郭夢菲的工作性質機動性較高,她可以事先安排好從近從明天、遠到半年後,演講、出差,各種需要先生支援的時刻。

她的女兒,甚至因此每天可以吃到媽媽親手做的便當。因為從星期天中午,郭夢菲就開始幫小孩準備下個禮拜的午餐。她一口氣做好5個便當,在冰箱裡一字排開,小孩只要每天按照順序拿就可以了。

不過,如果因此認為郭夢菲事事都要求完美,給自己很高的壓力,那又錯了。

最近她因為參加會議,少做了兩天便當,「小孩有兩天不帶也很高興,不用把自己逼死,」郭夢菲輕鬆地笑著說。

就像多了母親這項任務,「工作上一定多少會扣分的,」郭夢菲的直率地令人意外。問題是,「你自己要調適,看你到底要怎麼樣?」

站在平衡點

工作目標的追求,其實永無止境。郭夢菲的成就已令人羨慕,但是接受採訪前兩天,她參加一項顱底醫學會議,遇見日本好友,如今成為亞洲知名的外科權威,女性、單身、未婚,跑遍全世界,郭夢菲仍然心生感慨:「今天如果我沒結婚,應該可以很接近她。」

只是這樣的念頭很快就平息。因為郭夢菲很清楚,「選擇了就沒有什麼好後悔,」她認為。

望著牆上的女兒照片,「不要忽略小孩帶給你的正面影響,」郭夢菲忽然感性地說。數年前,她的母親因大腸癌過世,有一次她帶著病中的母親去看女兒,突然發現女兒的輪廓與母親極為相似,霎時間,心中的悲傷彷彿得到救贖:生命的延續,真的是非常美麗的感受。

也因此,她很篤定自己的方向。「可能各方面都不滿分,」她謙虛的說,「但是已經求到人生最滿足的平衡點。」

http://www.cheers.com.tw/article/article.action?id=5024461

 

台長: ken
人氣(973) | 回應(5)| 推薦 (0)| 收藏 (0)
全站分類: 社會萬象(時事、政論、公益、八卦、社會、宗教、超自然) | 個人分類: 男女之間 |
此分類下一篇:女人好約就是沒身價?
此分類上一篇:要升遷;還是要結婚?

ken
共享育嬰假

在傳統社會的結構因經濟因素而更動,以及男女平權更為提倡後,英國上班的媽媽比上一世紀更多。

雖然英國效法北歐與法德等國,讓母親生產後的育嬰假比過去更長,但終歸必須回到工作崗位的母親,總是擔心自己去賺錢,將對孩子產生負面的影響。這個影響曾在1970至1990年代初被研究證實過,小孩學習成績確實與媽媽上班去有關聯,這讓媽媽心理負擔更大。

還好近期公布的大型研究顯示,這個關聯性已經消失;但專家也表明,這個關聯性的消失不等於可證明母親工作對孩子無任何不利,相反地也不證明母親沒工作,就對孩子一定有利。英國倫敦大學的這項研究只是要對英國政府削減兒童保育經費之舉,做出一個嚴重性地警告。

事實上根據去年一份由兒童慈善組織「拯救兒童」(Save the Children)對世界176個國家做的《世界母親狀況》調查,顯示在英國當媽媽的評價一點也不優。該調查是參照產婦健康、5歲以下兒童死亡率、婦女教育、收入和政治地位等官方數據來評比,發現做媽媽最理想的地方被芬蘭、瑞典、挪威、冰島一舉拿下前四名,荷蘭、丹麥、西班牙、比利時、德國搶入五到九名,澳洲第十,英國只排到第23位,法國第16位,美國僅第30位,而世上為母最難的地方是剛果。

英國母親的排名明顯低於大部分的歐洲國家,主要原因在英國政壇的女議員較少之外,產婦和嬰兒死亡率都相對較高。這份數據發現,英國婦女在懷孕和生產的死亡危險指數居然高過斯洛伐克、黑山共和國和立陶宛。該組織認為是英國婦女懷孕和生育的年齡兩極化所致。英國在少女懷孕和高齡人工受孕比例都名列歐洲前茅,造成太年輕和過老做母親的人數比其他歐洲國家高。
2014-01-19 22:38:21
ken
<英國措施>育嬰假 爸爸也有份

在這種狀況下,政府實在無法袖手旁觀,要讓英國媽媽加把勁,在雙親家庭中尤其需要政府幫爸爸一把。

於是經過長期討論,英國終於在去年11月底宣布改革措施,讓父親可共享育嬰假,這項新法將在2015年4月開始實施,用以協助職業婦女外,也讓父親有更多的時間陪伴新生兒。

英國副首相克雷格認為,新權益將避免「逼迫母親必須在職業和家庭之間做選擇」。他強調男外女內的觀念早過時,現代許多父親都希望能有參與育嬰的更多選擇。

跟許多其他國家一樣,企業一向是這種家庭福利政策的反對者。英國企業董事協會就表示,這些新權益將成為雇主的噩夢。因為目前英國女性產後必須放兩週產假,最多還可請到52週假;英國爸原只享有兩週法定陪產假,現在根據新法,父母在孩子出生後,將能共享剩下的50週支薪假。英國媽產後頭6週,平均可領9成工資的週薪,之後的33週可領平均週薪136.78英鎊。新的育嬰假另准爸媽分段請假,但雇主也有權表示拒絕。
2014-01-19 22:38:55
ken
<法國急起直追>向北歐看齊 就敢生敢養

眼光放在法國,鼓勵媽媽上班幾乎是政壇更早共識,連法國總統歐蘭德都明白表示希望更多的爸爸在家帶孩子,好讓更多的媽媽回職場。

他的這番言論是在國際婦女節說出,點出應鼓勵更多男性請長期親子假。而為了以身作則提升婦女權,他上任後確保閣員至少有一半是女性,也任命了一位平權部長。這位總統承諾要在立法上給爸爸多一點親子假的彈性,幫助媽媽回職場。因為在法國,上班的媽媽因產假而影響薪資、退休金和職業前途的犧牲已經夠大。

依法國現行法,父親在孩子出生後最多可請兩週有薪假,母親可請數週產假,薪資由雇主承擔。過此期限還要繼續請假的父母親,政府每月補助500歐元(台幣約兩萬元)。第一個孩子最多得延長半年親子假,第二個以上得延長三年。結果實施後顯示,法國請領這種親子假的父親只占3.5%。政府於是希望縮短母親可領親子假津貼的時間,轉而鼓勵父親多請。法國政府認為這樣的彈性有助於留住女性的勞動力,進而提振經濟。

法國政壇不分左右,家庭政策都是施政主軸之一,從公辦幼院、托兒中心到生育津貼,所有的設計都在幫助女性留在或易返職場,以政策誘導父親多出力。這種政策上的貼心,果然讓法國在歐洲國家生育率連年走低的趨勢中,多年來維持每位女性約生到近兩個孩子的穩定度。

因為法國政府發現,北歐國家的親子政策優,是導致人民敢生敢養的主因之一。
以瑞典為例,一對父母可合享16個月親子假,但規定其中至少要有兩個月由父親來申請。請假在家的父母,政府將給其原薪的80%來做為鼓勵。
北歐政府的這種做法,確實讓媽媽很安心上班去。

http://www.libertytimes.com.tw/2014/new/jan/8/today-family1.htm
2014-01-19 22:39:27
ken
英國「每日郵報」(DailyMail)報導,加拿大研究人員發現,孕婦運動有助提升胎兒大腦發展,而且每周只要3次的20分鐘動,就會有效;而且研究人員認為,這項正面影響可能持續一生。

蒙特婁大學研究團隊說:「鑑於只要在孕期運動,就能影響孩子的未來,我們樂觀認為,這項研究成果將鼓勵婦女改變健康習慣。」

研究人員要求10位孕婦每周至少從事3次會微喘的運動,平均幾乎每周達到近2小時,包括快走、慢跑、騎腳踏車或游泳;另一組孕婦則不做運動,每周的中等程度活動約10分鐘。⋯⋯

待寶寶出生後,研究人員讓寶寶戴上有超過100個電極的儀器來評估大腦活動,當寶寶在媽媽大腿上睡著時,持續播放尖銳噪音,這種噪音有時會被第2種聲音打斷;研究人員發現,母親在懷孕期間有運動的寶寶,能分辨兩種不同聲音,這是大腦成熟與發育較快的徵兆。

目前還不清楚為什麼母親運動有助胎兒大腦發展,可能原因是運動能增加供氧量,另外可能也會增加促進大腦發育蛋白質BDNF的製造。

專家在神經科學學會年會上指出,先前研究獲得的結論是,懷孕期間運動能改善嬰兒的智商與字彙,直到至少5歲以前都有正面影響。

其他研究也顯示,媽媽在懷孕期間運動量較大,小孩長大後心臟功能可能也較佳。

h運動對青少年身心健康好處多多。英國最新研究發現,青少年如果飽受憂鬱症困擾,透過運動或可幫助減輕憂鬱症症狀。
2014-01-23 15:34:06
ken
英國研究人員以三名男孩、十名女孩為研究對象,這些男孩、女孩都有憂鬱症問題。研究人員安排他們每星期運動三次,持續十二星期,研究人員也鼓勵他們在其他時間盡量做到一天運動三十分鐘。

研究發現,青少年一旦養成運動習慣,心情就會變得比較開朗,憂鬱嚴重程度也減少百分之六十三。有百分之八十三的青少年完成運動計畫後就不再感到憂鬱。研究成果發表於神經內科醫學會年度學術研討會。

英國新堡大學研究員羅賓‧卡里斯特為研究作者,他表示,運動有很多好處,甚至可以發揮一些治療效果,這種非藥物治療方式不但副作用很少,對健康更有多項助益。不過很少人研究運動是否能幫助青少年憂鬱症患者減輕憂鬱症症狀。

研究證據顯示,年輕人多運動可以提振精神,讓心情變得比較好,對於憂鬱症,更有很大的改善效果。

神經心理學協會主席馬克‧索爾姆斯表示,研究結果並不令人驚訝,無論哪個年齡層的人只要規律運動,都能幫助減輕憂鬱症狀。激烈、長期運動可促進腦內啡分泌,這種大腦化學物質有助減輕壓力,減少身心痛苦。

醫學專家表示,雖然研究證據認為,治療青少年憂鬱症最有效的方式為認知行為療法搭配抗憂鬱藥物,不過運動對減輕憂鬱症也有很大的治療價值。

ttp://tw.news.yahoo.com/%E5%AD%95%E5%A9%A6%E5%A4%9A%E9%81%8B%E5%8B%95-%E5%AF%B6%E5%AF%B6%E8%81%B0%E6%98%8E-160000072.html
2014-01-23 15:34:19
是 (若未登入"個人新聞台帳號"則看不到回覆唷!)
* 請輸入識別碼:
請輸入圖片中算式的結果(可能為0) 
(有*為必填)
TOP
詳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