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h購物| | PChome| 登入
2012-01-30 14:47:37| 人氣713| 回應1 | 上一篇 | 下一篇

閱讀 父母恩難報經

推薦 1 收藏 0 轉貼0 訂閱站台

佛說父母恩難報經

後漢安息國三藏安世高譯

聞如是。一時婆伽婆。在舍衛城。祇樹給孤獨園。爾 時世尊。告諸比丘。父母於子。有大增益。乳餔長養。隨時將育。四大得成。右肩負父。左肩負母。經歷千年。正使便利背上。然無有怨心於父母。此子猶不足報父母恩。若父 母無信教令信。獲安隱處。無戒與戒教授。獲安隱處。不聞使聞教授。獲安隱處。慳貪教令好施。勸樂教授。獲安隱處。無智慧教令黠慧。勸樂教授。護安隱處。如是信如來至 真等正覺明行。成為善逝世間解無上士道法御天人師。號佛世尊。教信 法教授。獲安隱處。諸法甚深。現身獲果。義味甚深。如是智者。明通此行。教令信聖眾。如來聖眾。甚清 淨行。直不曲常和合。法法成就。戒成就。三昧成就。智慧成就。解脫成就。解脫見慧成就。所謂聖眾。四雙八輩。是謂如來聖眾。最尊最貴。當尊奉敬仰。是世間無上福田。如 是諸子。當教父母行慈。諸比丘有二子。所生子所養子。是謂比丘有二子。是故諸比丘。當學所生子。口出法味。如是諸比丘。當作是學。爾時諸比丘。聞佛所說。歡喜奉行。

 

   佛說父母恩重難報經

    姚秦三藏法師鳩摩羅什奉 詔譯

 

如是我聞,一時佛在舍衛國衹樹給孤獨園,與大比丘二千五百人,

菩薩摩訶薩三萬八千人俱。

 

爾時,世尊引領大眾,直往南行,忽見路邊聚骨一堆。爾時,

如來向彼枯骨,五體投地,恭敬禮拜。

 

阿難合掌白言:『世尊!如來是三界大師,四生慈父,眾人歸敬,

以何因緣,禮拜枯骨?』

 

佛告阿難:『汝等雖是吾上首弟子,出家日久,知事未廣。

此一堆枯骨,或是我前世祖先,多生父母。以是因緣,我今禮拜。』

 

佛告阿難:『汝今將此一堆枯骨分做二分,若是男骨,色白且重;

若是女骨,色黑且輕。』

 

阿難白言:『世尊,男人在世,衫帶鞋帽,裝束嚴好,一望知為男子之身。

女人在世,多塗脂粉,或薰蘭麝,如是裝飾,即得知是女流之身。

而今死後,白骨一般,教弟子等,如何認得。』

 

佛告阿難:『若是男子,在世之時,入於伽藍,聽講經律,禮拜三寶,

念佛名號;所以其骨,色白且重。世間女人,短於智力,易溺於情,

生男育女,認為天職;每生一孩,賴乳養命,乳由血變,

每孩飲母八斛四斗甚多白乳,所以憔悴,

骨現黑色,其量亦輕。』

 

阿難聞語,痛割於心,垂淚悲泣,白言:

『世尊!母之恩德,云何報答?』

 

佛告阿難:『汝今諦聽,我當為汝,分別解說:

母胎懷子,凡經十月,甚為辛苦。

在母胎時,第一月中,如草上珠,朝不保暮,晨聚將來,午消散去。

母懷胎時,第二月中,恰如凝酥。母懷胎時,第三月中,猶如凝血。

母懷胎時,第四月中,稍作人形。母懷胎時,第五月中,兒在母腹,

生有五胞。何者為五?頭為一胞,兩肘兩膝,各為一胞,共成五胞。

母懷胎時,第六月中,兒在母腹,六精齊開,

何者為六?眼為一精,耳為二精,鼻為三精,口為四精,舌為五精,

意為六精。母懷胎時,第七月中,兒在母腹,生成骨節,三百六十,

及生毛乳,八萬四千。母懷胎時,第八月中,生出意智,以及九竅。

母懷胎時,第九月中,兒在母腹,吸收食物,所出各質,桃梨蒜果,

五穀精華。其母身中,生臟向下,熟臟向上,

喻如地面,有山聳出,山有三名,一號須彌,二號業山,三號血山。

此設喻山,一度崩來,化為一條,母血凝成胎兒食料。母懷胎時,

第十月中,孩兒全體一一完成,方乃降生。若是決為孝順之子,

擎拳合掌,安詳出生,不損傷母,母無所苦。倘兒決為五逆之子,

破損母胎,扯母心肝,踏母跨骨,如千刀攪,又彷彿似萬刃攢心。

如斯重苦,出生此兒,更分晰言,

 

尚有十恩:

 

第一、 懷胎守護恩;

第二、 臨產受苦恩;

第三、 生子忘憂恩;

第四、 咽苦吐甘恩;

第五、 迴乾就濕恩;

第六、 哺乳養育恩;

第七、洗濯不淨恩;

第八、 遠行憶念恩;

第九、 深加體恤恩;

第十、 究竟憐愍恩。

 

 

第一、懷胎守護恩 頌曰

累劫因緣重,今來托母胎,月逾生五臟,七七六精開。

體重如山岳,動止劫風災,羅衣都不掛,妝鏡惹塵埃。

 

第二、臨產受苦恩 頌曰

懷經十個月,難產將欲臨,朝朝如重病,日日似昏沈。

難將惶怖述,愁淚滿胸襟,含悲告親族,惟懼死來侵。

 

第三、生子忘憂恩 頌曰

慈母生兒日,五臟總張開,身心俱悶絕,血流似屠羊。

生已聞兒健,歡喜倍加常,喜定悲還至,痛苦徹心腸。

 

第四、咽苦吐甘恩 頌曰

父母恩深重,顧憐沒失時,吐甘無稍息,咽苦不顰眉。

愛重情難忍,恩深復倍悲,但令孩兒飽,慈母不辭饑。

 

第五、迴乾就濕恩 頌曰

母願身投濕,將兒移就乾,兩乳充饑渴,羅袖掩風寒。

恩憐恆廢枕,寵弄纔能歡,但令孩兒穩,慈母不求安。

 

第六、哺乳養育恩 頌曰

慈母像大地,嚴父配於天,覆載恩同等,父娘恩亦然。

不憎無怒目,不嫌手足攣,誕腹親生子,終日惜兼憐。

 

第七、洗滌不淨恩 頌曰

本是芙蓉質,精神健且豐,眉分新柳碧,臉色奪蓮紅。

恩深摧玉貌,洗濯損盤龍,只為憐男女,慈母改顏容。

 

第八、遠行憶念恩 頌曰

死別誠難忍,生離實亦傷,子出關山外,母憶在他鄉。

日夜心相隨,流淚數千行,如猿泣愛子,寸寸斷肝腸。

 

第九、深加體恤恩 頌曰

父母恩情重,恩深報實難,子苦願代受,兒勞母不安。

聞道遠行去,憐兒夜臥寒,男女暫辛苦,長使母心酸。

 

第十、究竟憐愍恩 頌曰

父母恩深重,恩憐無歇時,起坐心相逐,近遙意與隨。

母年一百歲,常憂八十兒,欲知恩愛斷,命盡始分離。』

 

 

佛告阿難:『我觀眾生,雖紹人品,心行愚蒙,不思爹娘,

有大恩德,不生恭敬,忘恩背義,無有仁慈,不孝不順。

阿娘懷子,十月之中,起坐不安,如擎重擔,飲食不下,如長病人。

月滿生時,受諸痛苦,須臾產出,恐已無常,如殺豬羊,血流遍地。

受如是苦,生得兒身,咽苦吐甘,抱持養育,洗濯不淨,

不憚劬勞,忍寒忍熱,不辭辛苦,乾處兒臥,濕處母眠。

三年之中,飲母白血,嬰孩童子,乃至成年,教導禮義,

婚嫁營謀,備求資業,攜荷艱辛,懃苦百倍,不言恩惠。

 

男女有病,父母驚憂,憂極生病,視同常事。子若病除,母病方愈。

如斯養育,願早成人。及其長成,反為不孝。尊親與言,不知順從,

應對無禮,惡眼相視。

 

欺凌伯叔,打罵兄弟,毀辱親情,無有禮義。雖曾從學,不遵範訓,

父母教令,多不依從,兄弟共言,每相違戾。出入來往,不啟尊堂,

言行高傲,擅意為事。父母訓罰,伯叔語非,童幼憐愍,尊人遮護,

漸漸成長,狠戾不調,不伏虧違,反生瞋恨。棄諸親友,朋附惡人,

習久成性,認非為是。或被人誘,逃往他鄉,違背爹娘,離家別眷。

或因經紀,或為政行,荏苒因循,便為婚娶,由斯留礙,久不還家。

或在他鄉,不能謹慎,被人謀害,橫事鉤牽,枉被刑責,牢獄枷鎖。

或遭病患,厄難縈纏,囚苦饑羸,無人看待,被人嫌賤,委棄街衢。

因此命終,無人救治,膨脹爛壞,日暴風吹,白骨飄零。寄他鄉土,

便與親族,歡會長乖,違背慈恩,不知二老,永懷憂念,或因啼泣,

眼暗目盲;或因悲哀,氣咽成病;或緣憶子,衰變死亡,作鬼抱魂,

不曾割捨。

 

或復聞子,不崇學業,朋逐異端,無賴粗頑,好習無益,鬥打竊盜,

觸犯鄉閭,飲酒樗蒲,姦非過失,帶累兄弟,惱亂爹娘,晨去暮還,

不問尊親,動止寒溫,晦朔朝暮,永乖扶侍,安床薦枕,並不知聞,

參問起居,從此間斷,父母年邁,形貌衰羸,羞恥見人,忍受欺抑。

 

或有父孤母寡,獨守空堂,猶若客人,寄居他舍,寒凍飢渴,

曾不知聞。晝夜常啼,自嗟自歎,應奉甘旨,供養尊親。若輩妄人,

了無是事,每作羞慚,畏人怪笑。

 

 

或持財食,供養妻兒,忘厥疲勞,無避羞恥;妻妾約束,每事依從,

尊長瞋呵,全無畏懼。

 

或復是女,適配他人,未嫁之時,咸皆孝順;婚嫁已訖,不孝遂增。

父母微瞋,即生怨恨;夫婿打罵,忍受甘心,異姓他宗,情深眷重,

自家骨肉,卻以為疏。或隨夫婿,外郡他鄉,離別爹娘,無心戀慕,

斷絕消息,音信不通,遂使爹娘,懸腸掛肚,刻不能安,宛若倒懸,

每思見面,如渴思漿,慈念後人,無有休息。

 

父母恩德,無量無邊,不孝之愆,卒難陳報。』

 

爾時,大眾聞佛所說父母重恩,舉身投地,搥胸自撲,身毛孔中,

悉皆流血,悶絕躄地,良久乃蘇,高聲唱言:『苦哉,苦哉!痛哉,

痛哉!我等今者深是罪人,從來未覺,冥若夜游,今悟知非,

心膽俱碎,惟願世尊哀愍救援,云何報得父母深恩?』

 

爾時,如來即以八種深重梵音,告諸大眾:

『汝等當知,我今為汝分別解說:假使有人,左肩擔父,右肩擔母,

研皮至骨,穿骨至髓,遶須彌山,經百千劫,血流沒踝,

猶不能報父母深恩;假使有人,遭飢饉劫,為於爹娘,盡其己身,

臠割碎壞,猶如微塵,經百千劫,猶不能報父母深恩;假使有人,

為於爹娘,手執利刀,剜其眼睛,獻於如來,經百千劫,

猶不能報父母深恩;假使有人,為於爹娘,亦以利刀,割其心肝,

血流遍地,不辭痛苦,經百千劫,猶不能報父母深恩;假使有人,

為於爹娘,百千刀戟,一時刺身,於自身中,左右出入,經百千劫,

猶不能報父母深恩;假使有人,為於爹娘,打骨出髓,經百千劫,

猶不能報父母深恩;假使有人,為於爹娘,吞熱鐵丸,經百千劫,

遍身焦爛,猶不能報父母深恩。』

 

爾時,大眾聞佛所說父母恩德,垂淚悲泣,痛割於心,諦思無計,

同發聲言,深生慚愧,共白佛言:『世尊!我等今者深是罪人,

云何報得父母深恩?』

 

佛告弟子:『欲得報恩,為於父母書寫此經,為於父母讀誦此經,

為於父母懺悔罪愆,,為於父母供養三寶,為於父母受持齋戒,

為於父母布施修福,若能如是,則得名為孝順之子;

不做此行,是地獄人。』

 

佛告阿難:『不孝之人,身壞命終,墮於阿鼻無間地獄。

此大地獄,縱廣八萬由旬,四面鐵城,周圍羅網。其地亦鐵,

盛火洞然,猛烈火燒,雷奔電爍。烊銅鐵汁,澆灌罪人,

銅狗鐵蛇,恆吐煙火,焚燒煮炙,脂膏焦燃,苦痛哀哉,難堪難忍,

鉤竿槍槊,鐵鏘鐵串,鐵槌鐵戟,劍樹刀輪,如雨如雲,空中而下,

或斬或刺,苦罰罪人,歷劫受殃,無時暫歇,又令更入餘諸地獄,

頭戴火盆,鐵車碾身,縱橫駛過,

腸肚分裂,骨肉焦爛,一日之中,千生萬死。受如是苦,

皆因前身五逆不孝,故獲斯罪。』

 

爾時,大眾聞佛所說父母恩德,垂淚悲泣,告於如來:

『我等今者,云何報得父母深恩?』

 

佛告弟子:『欲得報恩,為於父母造此經典,是真報得父母恩也。

能造一卷,得見一佛;能造十卷,得見十佛;能造百卷,得見百佛;

能造千卷,得見千佛;能造萬卷,得見萬佛。是等善人,造經力故,

是諸佛等,常來慈護,立使其人,生身父母,得生天上,受諸快樂,

離地獄苦。』

 

爾時,阿難及諸大眾、阿修羅、迦樓羅、緊那羅、摩侯羅伽、人非人等、

天、龍、夜叉、乾闥婆、及諸小王,轉輪聖王,是諸大眾聞佛所言,

身毛皆豎,悲泣哽咽,不能自裁,各發願言:我等從今盡未來際,

寧碎此身猶如微塵,經百千劫,誓不違於如來聖教;寧以鐵鉤拔出其舌,

長有由旬,鐵犁耕之,血流成河,經百千劫,誓不違於如來聖教;

寧以百千刀輪,於自身中,自由出入,誓不違於如來聖教;

寧以鐵網周匝纏身,

經百千劫,誓不違於如來聖教;寧以剉碓斬碎其身百千萬段,

皮肉筋骨悉皆零落,經百千劫,終不違於如來聖教。』

 

爾時,阿難從於坐中安詳而起,白佛言:『世尊,此經當何名之?

云何奉持?』

 

佛告阿難:『此經名為父母恩重難報經,以是名字,汝當奉持!』

 

爾時,大眾、天人、阿修羅等,聞佛所說,皆大歡喜,信受奉行,作禮而退。

 

http://book.bfnn.org/books/0023.htm

http://www.youtube.com/watch?v=3m2BiSopo74

http://www.merit-times.com.tw/NewsPage.aspx?unid=250559

 

鳩摩羅什法師譯有一卷,不入經。

經藏中只有一部「父母恩難報經」,全一卷。為後漢安世高譯。

 

現流傳的父母恩難報經乃是鳩摩羅什法師所翻譯的版本

對於為何有兩個版本  其故事原因為何

說實話 我真是不知其由來 及 詳實的來龍去脈

也希望日後能有前賢 可以告知後學

 

不過~

從兩篇文 仔細讀來 都與感念父母恩重有關!

所謂烏鴉反哺,羔羊跪乳

 

我想

身為靈類之長 萬物之首的我們的人類啟可不如動物ㄋ

有所懈怠ㄋ!!

 

 

倫語為政第二 子游問孝

子曰:今之孝者,是謂能養,至於犬馬皆能有養。

不敬,何以別乎?

 

人人皆想 天道成

但~ 天道行

人道 豈可 不盡

 

人道行 天道則近

而人道 就是 綱常倫理 (三綱五常 五倫八德)

http://zh.wikipedia.org/zh-tw/%E4%B8%89%E7%BA%B2%E4%BA%94%E5%B8%B8

http://big5.xuefo.net/nr/article1/10259.html

而百行以 "孝" 為先

2013.02.19

台長: ken
人氣(713) | 回應(1)| 推薦 (1)| 收藏 (0)
全站分類: 教育學習(進修、留學、學術研究、教育概況) | 個人分類: 閱 讀與欣 賞 |
此分類下一篇:今日一讀
此分類上一篇:每日一讀

是 (若未登入"個人新聞台帳號"則看不到回覆唷!)
* 請輸入識別碼:
請輸入圖片中算式的結果(可能為0) 
(有*為必填)
TOP
詳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