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白針,真美白還是針致命?
2012-12-24 18:07:40
文/陳玄祥(皮膚科醫師)
注射美白針一直是許多的愛美人士趨之若鶩的快速美白方式之一。坊間琳瑯滿目的美白廣告也常常標榜美白針能短時間讓肌膚容光煥發。尤其是亞洲人或是黃種人,總是希望肌膚能像西方白種人一般的白裡透紅。因此,打著快速美白加上藝人廣告代言的美白針,就成為大家心中改變膚色的偉大救星。
維坊間常見的所謂美白針,簡單來說,就是把各種美白成分用點滴的方式直接注射到身體裡面。美白針,其實不是一支針,也不是打一針就可以結束那麼簡單。一般來說,美白針需要每星期注射2支,而且是透過靜脈點滴注射,將一瓶「藥水」注入身體之內,需時大約45分鐘。目前最常見的美白針成分大概有維他命B群、維他命B12、維他命C、銀杏、傳明酸、硫辛酸、加上其他抗氧化劑,如穀胱甘肽(Glutathione)及胺基酸等這些成分。
然而,菲律賓的食品和藥物管理局(Food and Drug Administration of the Philippines)近期提出警告:使用流行的美白針,也就是靜脈注射穀胱甘肽(glutathione),可能會存在潛在的嚴重風險。
該機構引用敘澤特˙拉佐(Suzette Lazo, M.D)醫師的報告指出,未經批准使用的皮膚美白針,也就是以非常高劑量的穀胱甘肽靜脈注射,不但增加的幅度令人擔憂,也不安全,更可能導致使用者的健康產生嚴重後果。
根據拉佐醫師的報告,高劑量穀胱甘肽靜脈注射的不良反應包括致命的史帝文強生症候群(Stevens – Johnson syndrome)和中毒性表皮壞死鬆解症(toxic epidermal necrolysis),甲狀腺功能紊亂(thyroid function derangement),腎功能不全(kidney dysfunction)或導致腎功能衰竭(kidney failure)。每週接受兩次靜脈注射穀胱甘肽的病人甚至有可能造成劇烈腹痛。
穀胱甘肽是肝臟生成的化合物,在抗氧化、代謝和調節方面扮演重要角色。以往認為它可以導致黑色素的生成中扮演重要角色的酪氨酸酶(tyrosinase)失去活性,並且將真黑色素(eumelanin)轉換為色素較輕的棕黑色素(pheomelanin),進而達到 皮膚美白效果。事實上,這種說法一直存有爭議。靜脈注射高劑量雖然可以非常直接進入體內循環,但是卻可能造成腎臟功能過度負擔。
目前在醫學上並沒有任何藥物可以透過口服或注射的方式而達到永久持續的美白效果。當大家在一窩蜂追求各式各樣的美白療程時,基本的防曬、規律的生活,以及持續的基礎保養,才是追求健康皮膚的長久之道。
原文網址 http://www.top1health.com/Article/249/10439
新聞來源:華人健康網
文章定位:
人氣(24) | 回應(0)| 推薦 (
0)| 收藏 (
0)|
轉寄
全站分類:
不分類 | 個人分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