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s://photox.pchome.com.tw/s03/smallcircus/2/124679117167)
書名:大唐雙龍傳
作者:黃易
經年累月,加上近十多日的努力,終於將六十三期的大唐雙龍傳全部看完。
我承認我看書極慢,想我開始看大唐雙龍傳的第一期,距今應該已有十年了
當然,我並不是持續地看足十年。。。
十年人事幾番新,想當年借書給我的老朋友已有多年無見,不知她現在縱影何處?已經嫁人?記得還有幾期大唐在我手上嗎??
舊版六十三冊、修訂版二十冊的大唐雙龍傳,由隋末亂世一直寫到唐太宗李世民統一天下、四夷賓服的一段時期。主角寇仲徐子陵由揚州的兩個小混混,機緣巧合,加天縱之資和多多運氣,踏進江湖,逐鹿中原,成為名震天下的高手,改變天下命運。故事分兩主線:爭霸天下和自身武學成長交互進行,中間加插兄弟之情、魔門鬥爭,當然不少得情癡愛戀,當中虛構的情節與史實相互交錯,一個個的歷史真實人物先後出場,看得過癮,而最後亦回歸到史實,以李世民成功登上帝位,擊退外族,一統天下,四海昇平為結。
總說
未看過黃易其他的武俠小說,其他書就只看過一本驚世大預言。據說,黃易的武俠小說寫得最好的就是大唐雙龍傳,也是最「乾淨」的一本?!我覺得情節挺吸引,高潮起伏倒引人入勝,故事規模龐大,人物眾多。雖然人物太多,尤其是女角,個個風姿綽約,但真正有靈魂的卻沒多少個,部份配角都很容易就忘掉,不過仍是有很多讓人欣賞的角色。
其實「大唐」可以說仍然依從一般武俠小說的模式,我想比起尋秦記可能驚喜不大,而且越向後看,越覺得拖拉重覆,而且覺得情節鋪排也越來越公式化。最讓我覺得奇怪的,是陰顯鶴尋妹一段,那個伏筆實在太明顯,老陰四出尋妹,好一個蝶公子弄得聲淚俱下像個傻佬的,卻原來陰小妹好好的還當了寇仲的小妹子,一番「峰迴路轉」、巧合過巧合的失諸交臂才終於重逢,看完這段我真想大叫好「老套」...
主角們往往逢空化吉、武術也突破完又再突破卻不覺有什麼阻礙,長生氣法百毒不侵又能起死回生,寇仲爭霸之路也不覺得有什麼困難,總覺得欠了一點什麼的。
怎麼越寫越好像在彈多過讚??其實也許是我太麻煩吧...太圓滿不喜歡、太淒慘又會討厭...=口=
無庸置疑,這套小說的追看性挺高的,主要人物也很受人喜愛^___^
雖然主角有兩個,性格各異又互補不足,兩人誰也沒有搶去誰的光芒,最愛看他們在一起時,寇仲每次胡扯時小陵的無奈反應,若加上跋鋒寒或侯希白就更加好玩。有時他們分頭行動,作者總是分兩線同時描寫他們的奇遇,雖然兩人的經歷都很驚險有趣,但總覺得他們兩人在一起時比較吸引,總是期待他們重逢^_^
很多朋友都比較喜歡徐子陵,似乎因為陵少性格瀟灑飄逸、淡泊名利,而仲少則玩世不恭、爭名逐利之心略嫌過重,但也有人喜歡他不拘小節、幽默有趣。而我最喜歡的卻是第三男主角---跋鋒寒,因為型、狠、酷!
另一個不得不提的人物是邪王石之軒石老頭,因為他的才情武功實在配稱天下第一人,可惜他犯神經病、精神分裂,而且高深莫測,讓人難以觸摸,亦導致他時正時邪,有時是從地獄來的混世魔王,有時卻是深情自責的孤獨老人。最後,石之軒唱著「三十年來尋刀劍,幾回落葉又抽枝。自從一見桃花後,直至如今更不疑」,叫人回想當年才子佳人相逢,但結局卻叫人嘆息。我覺得到最後在「大唐」之中,石之軒仍是最厲害的角色
500萬字的長篇小說,也該配一篇長篇的讀後感。。。
再分開幾點詳細講下。(注意:或有小說情節披露,不想知的勿看... )
奇遇中成長
老實說,其實我覺得這套書,跟一般武俠小說的主角成長歷險記相差無幾。兩位主角,由藉藉無名的地痞小混混,因緣際會得到武學秘笈,兩人靠秘笈上的圖學懂一身同宗同源卻又迥然不同的長生氣功,然後又先後得到和氏璧、邪帝舍利的真氣輔助結合,加上兩人天賦異稟和努力,經過不斷實戰演練,打打逃逃,當然最重要還是鴻運當頭,每次死到臨頭武功都再有突破,偏偏長生氣復原能力強,每次都死不去,最後武功大成,威震四方。
同時,兩人又巧遇隱世高人,學懂各種機關、建築、兵法、地理、星相,最妙的是得到好幾張難辦真假的面具,使他們常以之騙人,用不同身份闖蕩江湖。情節的巧妙,讓故事高潮迭起,柳暗花明。
兩人的品性亦跟武功一樣同中存異,一好動一好靜,寇仲立志爭霸天下,創一番事業;陵少則清心寡欲、常有退隱山野之意。
看書的時候總覺得,小陵的武功應該比仲少好,因為他沒有分心去爭天下,而且武林奇遇好像也較多,小陵戴著霸刀岳山的面具好像輕輕鬆鬆(當然絕不像表面般輕鬆)就幹掉天君席應,但那時小仲好像還未有機會獨當一面。但直到全書完結,似乎他們兩人是不分高低,固然是兩人同時天資聰敏,不過他們不藏私,每次有所領會都立刻告訴對方,小陵學了不死印法也立刻就教會小仲,故能不分彼我、共同成長。
跟其他武俠小說很類似,寶物的搶奪成為推動情節的線索,而最後得寶的都是主角,並因此得到各種好處,如武功、財富等,「大唐」一開始,爭的是長生訣,然後是和氏璧,接著是楊公寶藏加邪帝舍利,到塞外後就搶五彩石,小說中有句歌謠:「楊公寶庫、和氏寶璧,二者得一,可統天下。」,說來很像「寶刀屠龍,號令天下;倚天不出,誰與爭鋒」的。
佛道之說
書中經常都會提及佛道理念,尤其他們的武功講求天人合一,渾忘自身,小陵更常跟聖僧仙女扯上關係,談佛說道,不知所云。= ="
作者應該是想將佛道教義融入武學之中,上窺天道,達武學的極致,忘人忘己忘刀。
似乎明白了,卻又好像一點都不明白。
兄弟情義
一直看下來,總以為寇仲和徐子陵這對難兄難弟,終有一天會出現分歧,甚至兩兄弟最終要決戰生死,這又將會是一個「老套」的劇情片。(別提無線那套電視劇,那是除了名字一樣外的完全沒關係的故事=.=)
但直到最後,寇仲終因為小陵和宋玉致,放棄爭天下,與小陵始終兄弟情深,深厚、誠摯的友誼由始至終沒有改變。
他們那種完全的信任,互相關心、互訴心聲、兩肋插刀,感情深厚得真有點不可思議,甚至懷疑他們之間有什麼特殊的情愫出現...(嘿嘿...)
全書好像完全沒有他們鬧翻的情節,即使他們分歧最大時,小仲要去打仗爭霸天下,小陵討厭戰爭也只是打算遠離中原不聽寇仲的消息,而從來沒有因為此事跟小仲吵架。
甚至也沒有敵人去「企圖」離間兩人,最卑鄙的壞人也沒有想過要去破壞他們的感情,真奇怪,那些魔門中人都是自私自利的人,也應該常會以己度人,他們會相信世間有小仲和小陵般至真至誠的友誼嗎??為什麼他們好像連想都沒有想過去離間他們呢??
不過他們始終如一的兄弟情確是讓人看得很欣慰,比起李氏親生兄弟之間的鬥爭弄至決戰玄武門那種無奈,他們的這對難兄難弟更叫人讀得溫暖。
另外,還有跋鋒寒、侯希白等,都是義薄雲天的好兄弟。
大唐風流
大唐「號稱」是黃易最「乾淨」的一部小說,我記憶之中沒有色情情節。美女如云,書中的描寫都是從欣賞的角度,兩位主角都不是男女關係隨便的人,小陵更是守身如玉XD
不過,我覺得黃易在這部小說寫男女之情略嫌不足,古怪又突兀,沒什麼感人處。雖美女如云卻沒多少真正特別難忘,徐子陵和師妃瑄在塞外的那段「純精神」的愛戀莫名其妙,李靖和素素從未開始卻背負負心的罪名。
寇仲與楚楚、尚秀芳的愛情也缺乏說服力。寇仲愛上李秀寧可說是一見鍾情,沒什麼好說的;與宋玉致則可說建基於利益,不過最終小仲不愛江山愛美人,為了宋玉致放棄爭天下,這都還說得過去,但宋玉致會如此輕易讓小仲再納楚楚和尚秀芳,總是覺得莫名其妙。尤其是尚秀芳,還要跟小仲玩什麼「一夜情」,對這位美女的評價即時急降。
作者似乎都表達,真正的愛情凌駕於任何事情之上,先有寇仲不愛江山愛美人,然後跋鋒寒的冷終於融化,與芭黛兒重修舊好,連最終願望--挑戰畢玄也可以放在一邊了。
不過,始終覺得有很多地方描寫不足。
統一之路
所謂亂世出英雄,所以故事也由亂世開始,隋末群雄爭霸,寇仲由一個無名小卒開始,走上爭霸之路,面對的不止中原各地強敵,還有塞外虎視眈眈,企圖趁亂入侵的各個外族,當然還有終極宿敵李世民。
寇仲由立志爭霸天下一刻起,一直向著目標出發,得到魯妙子的兵法、機關學、楊公寶庫地圖等,為逐鹿中原打下基楚,然後跟宋閥訂立婚約,等於得到江南各地支持,先後建立雙龍幫、少帥軍、少帥國,聲勢一時無兩,差不多與李唐成南北對峙之局。
而李世民在小說的前半部好像一個大配角,我不喜歡他。雖然有慈航靜齋等白道武林支持,天策府猛將如雲,但他不是李唐的繼承人,李淵也看他不順眼,他的戲份也不多,完全不覺得他有什麼厲害,所以到最後我都覺得,既然為天下蒼生,希望統一中原對付外族,為什麼不是李世民向寇仲投降?
不過故事既要回歸史實,最後統一天下的就要是唐太宗李世民,結果,作者讓寇仲自動放棄爭霸之路,原因說是為了宋玉致和徐子陵,加上寇仲根本不想做皇帝,所以轉而全力助李世民登上帝位、統一天下,於是有玄武門之變,貞觀盛世。
這也不失為一個讓人接受的轉變。
完滿結局
結局完滿得讓人抗議,甚至覺得有點虎頭蛇尾。
寇仲決定退出爭霸之路,要向背後支持他的人和屬下作出交待,卻竟然大家都支持寇仲的決定,無人大叫「玩野」?
玄武門之變順利得出人意表,之前一直不斷營造的艱難險惡的前境,而他們也一再計謀,結果仍然中伏,面對李淵請來的各大高手圍攻,心裡叫糟,誰知寇仲幾句說話,突然大家又化敵為友?那之前為什麼不一早表露身份,讓大家知道救過他們的莫神醫是他寇仲扮的呢?
最無厘頭是魔門眾人,這般容易就投降,還幫手殺掉李元吉,婠婠有這麼容易罷手不幹,一句大勢已去就讓他們改邪歸正?講都無人信。。。之前明明還說過本性難移?
明白作者的目的是要營造李世民是真命天子、天命所歸,所以一切才會進行得很順利,無論是城內的居民,還是眾文武百官最終都是支持李世民,只死了李建成和李元吉、兵不血刃就將長安城的權力轉變過來。然後集中全力逼退塞外聯軍也像是一夕之間的事,雖然塞外聯軍很多是寇仲和徐子陵的朋友,而眼見李世民和寇仲兩大中原勢力已聯成一氣,識時務者都會知難而退,所以寇仲憑幾句說話化解這次危機,也無可厚非。
一切大團圓結果,每人都得到完美的結果...總是覺得很古怪...
除了惡貫滿盈的惡徒最終惡有惡報,徐子陵最終跟石青璇共偕連理,石之軒大徹大悟,師妃瑄欣然回去繼續當尼姑,寇仲更大享齊人之福,跋鋒寒、雷九指、侯希白等也各得其所,連婠妖女都似乎過得不錯。作者還要在全書後加個後記,寫各人十年後重聚長安,配合李世民治下的天下大平,各人歡天喜地,暢敘離情,真可算是大團圓之中的大團圓。
如此圓滿的結局,刻意營造的大唐盛世,略嫌寫得太露骨了。
不過,還是大團圓的結局讓人看得開心^+++++^
文章定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