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新聞又再次提到了林靖娟老師的故事,
相信5,6年級生應該都不會忘記這位偉大的老師,
在網路上搜尋相關文章時看到了時報周刊這篇文章,
覺得值得向大家推薦,於是轉貼上來分享給大家,
請各位緩緩地回到過去的記憶中...
網路來源:藍藍地天使的部落格
http://www.blogtw.com/blog.php?id=287338
時報周刊 (第1466期)
救人義行被遺忘 英雄埋進垃圾堆
【李明軒、潘裕宗】
把英勇、犧牲、捨身取義當成政令宣導的年代已經過去了。當年令全民熱淚盈眶的英雄,許多面臨被遺棄的難堪處境。五、六年級的民眾在讀小學時,課本上奮不顧身跳入海中救人的林添禎就是顯例,不僅銅像即將以「還原自然生態」為理由被強迫遷離,英勇救人的故事也被移除,從課本上永遠消失。
那麼像陳益興老師、箭瑛大橋又有多少人記得?屏東以棒球聞名的鶴聲國小又為什麼叫做鶴聲?一人獨自拯救卡在鐵道上的六十條人命,這麼偉大的事蹟,他的名字也已經失傳被人淡忘。
英雄的下場是什麼?水泥塑的、銅雕的英雄被敲成了水泥塊、廢銅,當成工程廢棄物丟棄﹔而妨礙都市更新的,被移到不起眼的角落閒置無人照料﹔有的英雄銅像甚至連立都還沒立起,就被鎖進了倉庫,任其生鏽風化,當年全民感念,甚至被當成課文朗誦的義行,如今看來,仍不敵時間的摧朽。
林添禎倉庫銅像已生鏽
「我只想知道,現在他們打算怎麼做?」現在仍住在添禎樓裡、林添禎排行第五的兒子林志輝,內心充滿了疑問。
民國五十三年三月,位於台北縣野柳風景區的海濱,發生了一名台灣大學學生被瘋狗浪捲下海的意外,當時的野柳漁民林添禎撞見,奮不顧身跳下海救人,卻不幸與學生一同溺斃,經過媒體報導驚動了社會,當時的總統蔣中正除了餽贈匾額表揚,加上救國團主任蔣經國親自前往慰問家屬之外,還幫林添禎立了像,矗立在野柳風景區內,供後人憑弔感念。林添禎的偉大之處在於,那次不幸事件發生之前,他已經四次下海救人成功,挽回了四條性命。
「國家發展觀光,民眾不該反對,但身為家屬,總覺得有些對父親過意不去,又怕遷移會弄壞了老舊的水泥塑像,當時才會希望北管處新塑銅像,只是銅像塑好了,卻擺在倉庫兩年多,這兩天有記者去看,發現都長出銅綠了!我上次直接問蔡處長,他只回答說下面的人會處理,但一天天過去,卻是毫無動作,至少可以來函告訴我,父親的銅像是立還是不立,還有時間又是何時。」對於北管處面對處理父親塑像愛理不理的態度,林志輝感到不諒和不解。
北海岸風景管理處,在九十二年進行「減量工程」,要將野柳海岸提升為地質公園,而其中海岸上的人工設施都將拆除,其恢復自然原貌的用意不錯,但矗立在風景區裡四十一年的林添禎塑像與紀念碑,就成了主要的拆除目標。
九十二年減量工程開始施工,中國時報捐贈的林添禎紀念碑先被拆了,剩下的救國團的水泥塑像已經不堪移動,當時的北海岸風景管理處依照家屬心願,重塑了一尊純銅的新塑像,準備立在不影響海岸景觀之處,只是兩年過去了,不知為了何故,林添禎的舊像依舊矗立在野柳海邊,新銅像沒在他處立起來,反而擺在倉庫任其生鏽。
林添禎死後,留下妻子、老母與六男一女一共七個小孩,經由中央日報讀者的捐贈,蓋起了一幢添禎樓,讓失恃的母子有了棲身之所,後來靠著特別通融申請的瓦斯行證照,讓林家一家老小維持著安穩的生活。平凡知足的單親家庭,雖然沒有因為父親的義行被選入教材而有不同,但父親的英勇卻是這家人最大的財產,身為子女的林志輝當然希望父親的故事能一直傳送下去,給人們正面的教育意義。
林靖娟垃圾為伴無人憐
民國八十一年的健康幼稚園春季旅遊,卻因為遊覽車變壓器故障發生大火,當時坐在遊覽車中段的林靖娟老師,原先已經拉著六個小朋友,穿過火苗下車,卻要回頭再次登上火燒車,搶救其他還沒下車的小朋友。
林靖娟一人奮力從車窗與前來救援的民眾,接送出八個小朋友後,卻因過大的火勢而逃生不及,浴火成為一具焦屍的她,懷中依舊抱著四個一樣逃生不及的小朋友,這次不幸帶走包括林靖娟老師、兩名家長與二十名幼稚園的小朋友。
當時的總統李登輝還曾到林家慰問,林靖娟成為入祀台灣忠烈祠的第一名女性,後人成立「靖娟兒童安全文教基金會」,繼續完成林靖娟關懷兒童的心願,十四年前的往事也逐漸讓人淡忘,林靖娟老師的銅像,則靜靜地矗立在台北市中山美術公園的一角﹔林靖娟生前最關懷學童,然而不知道林靖娟偉大事蹟的頑皮中小學童,卻在她的銅像邊塞進飲料空瓶、食物包裝,在紀念碑牌塗鴉、留言,不知若疼愛學子的林老師知情會做何感想?
林家父母迄今仍保留林靖娟房間當時的擺設,也保留了為女兒感到驕傲的心情與無限的追思。
陳益興事蹟電影同落幕
除了林靖娟老師外,為人師表發揮大愛,犧牲自己生命搶救學生的,還有被數萬隻虎頭蜂活活螫死的陳益興老師。
民國七十四年,台南仁愛國小舉行校外教學活動,頑皮的學生朝虎頭蜂窩丟擲石塊,引起蜂群傾巢而出,向陳老師及數十名學生攻擊,嚇得眾人四散奔逃。
陳益興老師一邊驅趕蜂群,一邊呼喚學生快逃,但虎頭蜂數量實在太多,他一個人也沒辦法保護那麼多學生,索性直接脫下外套,覆蓋在身旁的一名學生身上,自己則赤身露體坐在地上,當活靶任由群蜂狂螫,以轉移牠們的注意力,掩護學生逃離。
連續被上萬隻虎頭蜂叮咬了二十分鐘的陳老師,不僅體無完膚,也當場氣絕身亡。這個震撼全台的感人故事,後來還被改編成電影,據說許多觀眾看到陳老師被虎頭蜂圍住瘋狂叮咬的一幕時,還因為蜂針刺入肌膚的鏡頭太逼真,嚇得掩面奔出戲院,回家後當天晚上還失眠了。
花蓮的箭瑛大橋也是紀念為學生犧牲生命的兩名老師。民國六十六年颱風過境,連接鳳林、山興的竹搭便橋被洪水沖斷,服務於山興國小的兩名師張箭、鄧玉瑛和其他兩名同事,因心繫學生,趕著到校上課,手牽手強行渡河,結果失足被湍急河流吞沒,張、鄧兩名老師當場不幸溺斃。
當時的行政院長蔣經國聞訊,下令興建水泥大橋改善當地交通,並將橋命名為箭瑛大橋紀念兩名老師,這個故事後來也被拍成了賺人熱淚的電影—《箭瑛大橋》。不過,事情過了,後續的電影熱潮退了,這些老師當然也被人們遺忘。
林鶴聲年代久遠無人問
同樣的情形也發生在其他幾個為公眾而犧牲的英雄身上。
民國五十三年雙十國慶,空軍少校林鶴聲駕駛F—104戰鬥機,率領三架僚機在台北上空進行國慶閱兵表演。由於天候不佳,其中一架僚機機翼撞到中國廣播電台天線,另一架僚機則為了閃避它,和林鶴聲駕駛的長機在總統府上空相撞。
林鶴聲為了避免飛機墜入人群造成巨大災害,拚盡最後一絲力氣,將飛機拉升離開現場,衝進人煙稀少的山谷才墜毀。空軍總部為了紀念他,把屏東的空軍子弟學校更名為鶴聲國小,但事過境遷,今天還有多少人記得林鶴聲少校?
高施傳政黨輪替被犧牲
天天搭捷運,但你聽過「高施傳」這個人嗎?台北捷運雙連站出口有座文昌宮,廟前有個碑文,記載著他捨身救眾的故事。
民國五○年代北市中山區雙連一帶,不僅沒有捷運,連鐵路都還沒地下化。當時平交道沒有自動柵欄設施,由「看柵工」負責柵欄升降。小學畢業的高施傳就是雙連站的一名資深「看柵工」,服務年資超過三十年。
五十九年十月三十一日,一輛公車行經當地平交道,卻突然拋錨無法行駛,車上六十幾名乘客耳中隱隱聽到從遠處傳來的火車引擎聲,眼看司機滿頭大汗急得像熱鍋上的螞蟻,卻始終無法發動,有些人甚至爭相推擠想開門逃下車。
一旁的高施傳眼見已來不及通知火車停下,乾脆直接跳上鐵道,在公車後頭用盡全身力氣猛推,就著車子引擎將發未發的力道,龐大的公車竟奇蹟似地緩緩移動,平安脫離火車行經路線。
但拚出最後一絲力氣移動公車的高施傳,自己卻來不及脫離險境,背部被急駛而來的火車撞上,彈出數公尺外,送馬偕醫院急救時,在醫院門口嚥下最後一口氣。
高施傳生前曾加入中國國民黨,捨身取義後,國民黨在當地立碑紀念這位「小黨員」,歌誦他的偉大,但在換黨執政的今日,或許「政治不正確」還是其他原因,他的事蹟似乎像他的名字般「失傳」了,連當地人都不甚清楚,碑文兩側也都磨蝕殆盡,想找負責管理、修復的單位也不可得。
彭福共墓碑姓名擺烏龍
類似的情形也在其他地方上演,甚至連紀念碑文上的名字都被人刻錯,烏龍到不行。
老士官彭福共是台灣人口中標準的「老芋仔」,民國三十八年隨國軍從大陸來台,一句台語也聽不懂。民國四十四年,宜蘭市「北館市場」發生一起軍民糾紛,一名憲兵情緒失控,揚言引爆手榴彈和老百姓「同歸於盡」,彭福共奉命前往排解。
當這名瘋狂的憲兵最後拉開手榴彈插梢,彭福共為了救四周數十名圍觀民眾,毫不考慮地撲向手榴彈,用腹部壓住炸彈,當然他自己也付出粉身碎骨的代價。憲兵單位為紀念他立了個墓碑,但風吹雨打數十年,墓碑上刻的字逐漸模糊,憲兵隊便在十幾年前整修,無奈相關人員將字描錯了,把「彭福共」誤刻成「彭福芝」,多年來也沒人發現這個錯誤。
前幾年,宜蘭憲兵隊有意為彭福共申請入祀圓山忠烈祠,但根據「彭福芝」名字,卻一直找不到相關兵籍資料。前幾年就任的憲兵隊隊長陳文聰特別到總司令部找歷史資料,才發現原來是墓碑擺烏龍。現在彭福共已入祀忠烈祠,骨灰罈則獲縣府同意,遷到蘇澳忠靈祠安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