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緣過近的確容易造成隱性遺傳疾病發作........
可是從古到今那麼長的一段時間.......就算是同姓 血緣再也沒有像以前那麼進了而且法律並只有規定有血親關係的不能通婚
方法1 向上面大大所說的,把族譜掏出來檢查
方法2 不理會父母的眼光,法院結婚
方法3 證明「相愛比同姓還重要」給你爸媽看
張廖簡三姓聯宗起源
張、廖、簡三姓聯宗起源於張廖聯宗和
張簡聯宗。明初福建詔安張元子入贅廖三九郎家,曾發誓『生當姓廖,死必歸張』,後世相承,戶籍書廖,神主墓碑刻張,即所謂『活廖死張』,此派下張廖同宗。元末有簡德潤者,入贅
南靖張家,此派下張簡同宗,以後乃有張廖簡三姓聯宗之說。又有說張簡聯宗是為了避禍:唐初福建廖崇德有三子九孫,一門高官進爵而為奸臣媾陷,為避禍而九子分三姓埋名隱跡,後世子孫乃以張廖簡三姓聯宗。
張、\
張、廖、簡的姓氏為什麼不能結婚?此三個姓氏都是單一姓氏,但不知 Betty是否聽過 "張廖". "張簡" 這兩個雙姓,本來是兩個獨立的姓,因某種事故而合為一個姓氏,介紹這兩個雙姓的源由你會更清楚!
張廖氏的發源
始於福建漳州府詔安縣官陂,根據張廖家的族譜記載,元順帝(公元1341~1364年)時,白蓮教猖亂,官陂始祖張愿仔(字再輝),為張天王之第三子,避 居官陂坪賽以教書為業。當地有一員外名叫廖化(又稱廖三九郎),生有一女名大娘,品行端正,事親至孝。廖化見張 愿仔忠厚風雅,贅為東床(張愿仔入贅時兼養子,改名為廖元子)。廖化視張愿仔為親生,把所有產業交於他處理。女婿對岳父母也像親生父母一樣孝敬,深受當地族人的讚譽 ,
明洪武八年(西元1375年),廖元子四十八歲,獨子廖友來出生,在友來未冠之時,廖族有親眷犯國法而逃獄,以舊社會律法的規定,往往株連九族,因此連累廖氏全族。此時廖元子挺身與官方申辯,因此使官司拖累多年,結案後,廖元子在返家途中患病垂危,臨終囑咐廖友來: 「吾深受汝外祖父母知遇之恩,欲捨命圖報,未能如願,汝當代父報答,子孫生當姓廖,以光母族,死當姓張,以存子姓,生死不忘,張廖兩全。」
廖友來謹承父志,以張承廖,並立誓「凡我子孫,生則姓廖,歿後書張,不違祖命,以報廖分之德。文本姓張,來源於河南河郡衍派,雲霄西林和尚塘有祖跡,以後應回祭祖掃墓,以盡孝道,若移居外地,姓張、姓廖由其自便。」此便是七嵌廖姓人,生時姓廖,死後歸張繼承雙廖的由來,而「張骨廖皮」一詞又有「活廖死張」一說。
張簡姓的由來
傳說有位簡姓的孤兒,肩挑他的家當到處流浪,有一天,夢到仙人告訴他︰「一直往南走,當繩子斷了時,那兒就是你發達的地方。」這位年輕人就半信半疑的照著往南走。有一天黃昏,雷雨交加,閃電不停,他於是躲在人家的屋簷下避雨;這家員外姓張,心場很好,吩咐僕人為他準備吃的東西,留他過夜避風雨。
第二天,雨停了,簡姓青年不好意思再打擾人家,挑起家當向張員外答謝後就要離開,員外見他彬彬有禮,想留他下來,不再四處流浪,就伸手拉了他的家當,哇,繩子斷了,簡姓青年想起仙人的指示,就留下來幫員外工作。張員外家非常富有,可惜獨子結婚不久就病死了,留下妻子劉氏。劉氏秉性純篤而孝行感人,丈夫死後不再改嫁,想付奉公婆一輩子,張員外見媳婦這樣賢德,所以有意為她招贅,經常暗地物色人選,盼能為媳婦找位好丈夫。
簡姓青年留下來後,任勞任怨,對員外忠心耿耿,員外見這位青年忠厚老實,勤奮努力,經過一段間的觀察後,決定收他為義子,並把媳婦嫁給他,也相當於招贅了一位女婿,員外過世後,他繼承了員外的財產,真的實現了夢中仙人的話。後來他們生了八子,四子姓張,四子姓簡。小孩長大了,卻為了姓張、姓簡爭論不休,父親生氣了,罵道︰「你們 這些不懂事的孩子,沒有張公,哪有今天的我們,好吧!為了紀念他,以後你們第一個姓都用張,你們都姓張簡……。」
從此,就多一個複姓「張簡」。
有以上之起源可知張、廖、簡三姓淵源深厚,甚至同出一脈,但因年代久遠無法得知同脈分枝至何處,因此老一輩怕一時不察鑄下大錯,愧對祖先才有對晚輩的訓示與警惕
現在的人對於同姓不能結婚的看法已漸漸淡化,所以同姓結婚也越來越多,但張簡,張廖二姓乃於後來再衍生的姓氏,與其他姓氏比較年代算是比較近
文章定位:
人氣(9,545) | 回應(1)| 推薦 (
0)| 收藏 (
0)|
轉寄
全站分類:
不分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