幾個月前,以詹偉雄的三本雜誌為首,臺灣突然出現了一股雜誌新浪潮!誠品推出了雜誌節,更將多年前的
誠品好讀雜誌專輯復刻;讀冊生活也主打新銳雜誌、博克來也不落人後!加上社群媒體的推波助瀾,臉書上
時常看到朋友的雜誌閱讀分享,那時真的有種欣欣向榮的感覺。
對於雜誌狂的我,這幾年戒掉了幾本,也迷上了幾本!而這次被取為小雜誌的逆襲趨勢裡,我也毫無保留的
恭逢其盛!如果以差不多時間出現的雜誌來看,包括了足球王者、短篇小說、Soul、Gigs、Lip 離譜、小日
子、練習、透南風,加上原有的獨立刊物像是大誌、CUE、藦菇,或是在臺灣發行不久,由英國BBC所出版
的Knowledge 、寂寞星球繁中版,各種類型和主題皆有,確實是目不暇給。
幾個月過去了,這些雜誌的狀況呢?
出刊頻率:
對我來說,被稱之為雜誌,就代表它會以固定的頻率出現在讀者的面前,月刊形式是雜誌對固定支持者的基
本信賴關係,當然更重要的是穩定出刊。但是,所有人都知道辦雜誌非常辛苦,或許這也是有些雜誌在策劃
時期就將發刊期拉長到兩個月、三個月,可是相對的,兩三個月做出來的雜誌,除非內容跟質感都比一般月
刊大為提升,不然是很難養成購買習慣的。上面提到的幾本刊物,有的在過了這麼長的時間後依舊沒有第二
本或是次刊出版,甚至於,也不會造成讀者引頸期盼下一刊的心態。
還有個人覺得某些主題的雜誌如果不是月刊形式的話,就有點失去存在的意義。運動雜誌就是一環。將近是
季刊形式的足球王者,有別於一般的足球雜誌,幾乎都是專題式的文章,甚至於為了不要與現狀太過脫節,
引用的數據或是內容居然在出刊前幾天?那麼把發行期拖這麼長的意義在哪裡呢?以香港和大陸來講,大多
的足球雜誌出刊頻率都頗高,每週每輪都在比賽與發生事件,隔個三個月再來報導,感覺確實差了很多。另
外像是 Soul,雖然本質上是雙月刊,但發刊至今卻又出了兩期的特刊,下個月預計也會再出一期奧運的增
刊,算是持續吸引消費者注意力的方式,但還是希望它可以轉成固定的月刊。
另外,小日子宣佈轉為月刊,真是個好消息。
內容編排:
其實從某個角度來看,這一波裡最引人注目的算是練習與小日子吧?這種以主題貫穿內容的手法很有意思,
雖然各種雜誌每期也都會有卷頭特輯,但他們捨棄了大多數的時效性資訊和內容,將大半的篇幅都交給當期
主題,文字也算有份量;不然,從早餐到旅店這些主題,不知道被一般雜誌做爛多少次了。而以小日子的狀
況來講,它真的找到一般人無法從別的媒介得知的消息跟內容!光這點就值得每個約錢購買了!不會是每本
雜誌都差不多的業配或是某些時事內容,做出區隔性,才是新雜誌突破消費者的關鍵吧。
不過個人還是對 Soul 有一點點意見。臺灣的體育雜誌很少,最常見的就是籃球跟棒球雜誌, Soul 這四本
的主題絕大多數還是棒球跟籃球,封面人物的選擇,四本有三本是棒球球員,一本是籃球員。當然可以理解
新出的雜誌要以最多人關心的主題鞏固基本群眾,不過每次看編輯群介紹時都會看到很多人的自介,喜歡的
運動都有非棒籃的項目,但在雜誌上就是呈現不出這一塊。不過, Soul 的質感真的不是開玩笑的,文字內
容也十分強大,超出一般人對於運動文章的認知,文字流暢且優美,甚至於讓人覺得過於華麗!可能是我們
從未有機會看到這麼有才華的體育文章撰寫者吧。
另外,以台日藝術家為介紹的離譜雜誌,南部在地產業與文化介紹的透南風,全本除了小說什麼都沒有的短
篇小說,都是極為少見的雜誌類型,新奇且過癮。
質感:
臺灣在出版物這塊,質感或是可視為最突出跟引以為傲的,然而在以往的雜誌裡,卻很難與質感勾上邊,不
管是紙質的選擇還是裝訂方式,甚至於是某些雜誌的基本功(黑白印刷錯字連篇排版跟字型),都令人不忍
足睹。而在這波小雜誌裡,質感似乎是大多數雜誌的共通優點。
詹偉雄其下三本算是箇中翹楚, Soul 的照片選擇還編排, Gigs 的大量文字與圖片的完美結合,紙質的選
擇也非常舒適,是那種會讓人覺得:什麼?這本雜誌才賣150元的精美作品。小日子則花了三期迅速的建立
起專屬於他們的封面風格和有點泛黃的紙質,以及喜歡留白和工整的編排,對於閱讀來講十分輕鬆。
而與這些雜誌相較之下,市面上老資格的雜誌大多都會被比下去,混亂沒重點的內頁,顯眼但帶點俗氣的封
面選擇,還有最明顯的廣告頁,或是印刷方式,都讓人對於這批雜誌能夠帶領臺灣雜誌出版邁向跟精緻化的
方向呢?
價格:
以往對新銳或是獨立刊物的印象,就是售價會非常不固定,漲價一定會發生。目前來看,比較無法接受的是
練習,原價280...不過第一刊過後就也沒再出了。大部份的雜誌將價格訂在99或是100元,雖說是基本價,
但講難聽點有的根本沒有100元的價值。近年來出的 2535 雜誌一本 69 元,有的雜誌與 2525 的水平有一
點落差,我想降價是不可能,但把內容內容做得更好應該就是當務之急了。
講了那麼多,我比較看好可以一直維持出刊的大概就是詹偉雄的三本吧,還有小日子,不過總覺得小日子的
內容大概回不去創刊號的份量了。 Gigs 最後出得新刊還大增量阿,內容也十分優秀,是我覺得可以維持雙
月刊沒關係的一本了。
過去一兩年來每個月固定買的雜誌就是CUE和大誌,現在多了更多選擇,內心還是相當開心的!當然最希望
的還是要維持以及繼續增進水準,就像看國片一樣,不可能永遠都用支持的新態去購物,期數出久了,有些
水準不夠或是不進步的自然會被淘汰掉就是了。
阿阿要補充推薦一本雜誌:Art Plus 藝術雜誌,是一本由香港出發的藝術人文雜誌,內容包括兩岸三地,
雖然薄薄一本,但每篇文章都非常專業且份量足夠,從電影、戲劇、舞蹈到展覽,在雜誌裡都有介紹!印象
最深的是前幾期做過的兩岸三地藝術專業學院的分析與介紹,相當有見地和深入呢。阿對,比起藝術家跟今
藝術,這本雜誌的廣告最少,閱讀無負擔!每期還會介紹一位新銳藝術家和臺灣某一地的藝文地圖,很用心
且有誠意的雜誌!唯一的軟肋大概就是封面設計的不太好,還有在通路上有點不顯眼!加油阿!
(六月號介紹香港南音和上海玻璃博物館,七月號是講獨立音樂。)
最後是希望臺灣有朝一日可以出現像是裝苑、BURTUS和Smart-Max這種類型的雜誌 !
以上就是夏日午後讀不下書的老頭喃喃自語,買雜誌與唱片是人生最愉悅的事情之二。
(照片來自Gigs 搖滾生活誌臉書)
文章定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