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h購物| | PChome| 登入
2011-06-26 01:36:34| 人氣1,400| 回應0 | 上一篇 | 下一篇

╢塑毒╟危機無所不在!玩具、食物、包裝、飲料、化妝及保養品…

推薦 0 收藏 0 轉貼0 訂閱站台

【生活中塑毒的運用範圍和種類】
⊙沐浴毒玩具 塑劑超量383倍2012-3-27
⊙食物過分色香味 小心中「毒」!2011-6-7  2011-5-29  2011-5-27
⊙麵包添塑化劑?專家憂被拿來「定香」2011-6-8  2011-6-5  2011-6-6
⊙享受咖啡 致癌物恐藏其中2011-6-10
⊙保鮮膜包覆食物恐遭污2011-6-2
⊙陸泡麵調味包 逾半含塑化劑2011-6-3
⊙杜絕塑化污染 食品包裝應禁用PVC  2011-6-1
⊙高溫加快釋出塑化劑 學者籲勿用膠料容器盛熱食!2011-6-1
⊙「指甲油」、「香水」也有塑化劑2011-5-30
⊙劣質「指甲油」 易摻塑化劑2011-6-5  2011-6-6
⊙「妊娠霜」含塑化劑恐傳給胎兒2011-5-30
⊙塑化劑毒性與運用範圍2011-6-2
⊙衛署規定6種塑化劑 列食品常規抽驗2011-5-29
⊙你知道嗎?你1天吃進30種食品添加物2011-5-28
⊙慢性中毒!國人體內塑化劑濃度 美國的5倍2011-5-28


沐浴毒玩具 塑劑超量383倍
(資料來源:爽報2012-3-27訊)
消基會與經濟部標準檢驗局針對市售20件兒童沐浴玩具抽測,26日公布結果發現有5件塑化劑含量超標,最高超標383倍,標檢局已要求下架違規產品。
標檢局說,玩具的塑化劑含量依規定不得超過0.1%,否則會導致男性雌性化及增加女性罹患乳腺癌機率。抽測結果中,「鴨子12只裝」超標383倍、「大號子母鴨子」282倍,進口商一發洋行與佳發洋行均回應產品已下架。家長陳太太說,「實在很恐怖。」

※食物過分色香味 小心中「毒」!濃縮的人工化學香料,沒有一樣是用水果做的,最好還是喝白開水。〔果汁疑含塑化劑〕※

食物過分色香味 小心中「毒」!
(資料來源:自由電子報2011-6-7訊)
台師大化學系教授吳家誠透露,在爆發飲料加入塑化劑後,他早就預料,只要不是「從土裡長出」的新鮮食品,舉凡液態、固態的加工食品,愈是過分「色香味」,愈可能「中獎」,甚至「豆漿」、「牛奶」都可能被檢出,風暴勢必會再擴大!
吳家誠指出,人們所吃的食物,其色澤、香味、口感,都可以在實驗室中以化學物質調配出來,例如柳橙口味的飲料裡,可能完全沒有柳丁的成分,草莓口味的果醬裡,可能完全沒有草莓的成分,連鹽巴、味素都是人工製造出來的化學物質。「只要是愈過分的色香味食物吃下肚,就愈要承受人工調味、塑化劑風險!」
吳家誠說,塑化劑能使油質與水分結合,既能使加入的人工調味料、香料、香精結合、均勻分佈,又具有安定效果,例如,烘焙的麵包或化妝品的香味,若是天然的,很容易在短時間內揮發,香味就不見了,塑化劑能使香味安定持久。
事實上,彰化縣衛生局追查塑化劑,就發現黑心商販售的各種濃縮果醬,「沒有一樣是用水果做的」,全是化學香料與色素調製而成。
■含原汁10%以上 才能標示果汁
衛生署食品藥物管理局簡任技正薛復琴表示,無論是包裝或散裝食品,只要品名標示為果汁,就必須要有10%以上的原汁,低於此一比率,就涉及標示不實,可依「食品衛生管理法」處四萬到二十萬元。而市面上的飲料店只要在菜單上標示為果汁,也必須符合規定。
依照標檢局CNS2377「水果及蔬菜汁飲料(已包裝)」國家標準的定義,「天然果汁」為由新鮮成熟果實直接榨出未經稀釋發酵之純果汁;「還原果(蔬菜)汁」是由天然果(蔬菜)汁濃縮製成之濃縮果(蔬菜)汁稀釋復原,且其可溶性固形物須達一定標準以上之果(蔬菜)汁。
食管局指出,目前市面上商品廣告所謂的「百分之百濃縮還原果汁」,可能是將濃縮五倍的一份濃縮果汁,加上四份的水,還原為比照原本正常濃度的果汁,所以還是可以稱為百分之百的果汁,只要標示清楚,沒有違法問題。
飲料業者表示,市售包裝果汁,幾乎沒有鮮榨百分之百果汁,就算標榜一百%原汁也是濃縮還原果汁,且在包裝上明白標示,假如原汁含量不是百分之百,也得標示是稀釋果汁(含原汁三十%以上)或是清淡果汁(含原汁十到三十%)。

(資料來源:中央社2011-5-29訊)
董氏基金會和主婦聯盟提倡白開水運動,主婦聯盟前秘書長張宏林指出,請主管機關把關飲用水的品質,讓消費者能喝白開水,而不方便帶水壺出門的人,能樂意喝飲水機的水,不必花錢去買罐裝的飲料,還製造環境污染。
董氏基金會食品營養組主任許惠玉表示,政府應要求業者如實標示是否含起雲劑,不能讓業者用別的字眼打馬虎眼,也建議民眾喝果汁就喝現打的,想喝茶就在家裡泡好帶出門,習慣原味,不要人工濃稠口感的加料果汁或化學茶飲。

(資料來源:爽報2011-5-27訊)
DEHP風暴未息,專家表示,一些強調濃稠的飲品,如優酪乳、豆米漿、牛奶、雞精、蜆精等,即宣稱有果粒的果汁,還有三合一即溶飲品,多半在製造過程中使用起雲劑。而各種瓶、罐裝茶飲、汽水等,只要成色單純、不強調濃稠質感,應不會添加起雲劑,「但最好還是喝白開水」。

※分辨人工果醬,香味重會結塊。※

麵包添塑化劑?專家憂被拿來「定香」
(資料來源:爽報2011-6-8訊)
塑化劑風暴席捲烘焙業,麵包業者表示,民眾可透過視覺、味覺、嗅覺分辨出天然還是人工果醬,以藍莓果醬為例,人工果醬會結塊、香味較刺鼻,且顏色持久不變。
營養師盧靜詩說,民眾在家也自製果醬,將葡萄、蘋果等當季水果清洗後瀝乾,加糖慢火熬煮至水果熟透,再放進燙煮消毒後烘乾的玻璃瓶內,放涼後冷藏保鮮即可,但保存期限僅約2周。

(資料來源:聯合晚報2011-6-5訊╱聯合新聞網2011-6-6訊)
塑化劑污染食品範圍擴大至蛋糕麵包烘焙業,讓不少消費者擔心。林口長庚臨床毒物科主任林杰樑分析,塑化劑是一種定香劑,可能被不肖業者使用,讓麵包味道更香郁。如麵包出爐一段時間冷卻後,香味仍濃郁,即可能有問題。
林杰樑指出,剛剛出爐的麵包當然很香,但如果出爐一段間,香味仍濃郁久久不散,即可能在麵糰中添加塑化劑作為香料。
林杰樑指出,不知已經有多少塑化劑污染的麵包被吃下肚。他甚至認為,除了香料、果汁、麵包之外,餅乾也可能早被塑化劑給污染,污染範圍可能超過一般人想像,希望檢調單位加快偵辦。
麵包蛋糕可能遭到DEHP塑化劑污染,但都已找到源頭。林杰樑呼籲,衛生及檢調單位應該追查另一種毒性更強的塑化物DBP(鄰苯二甲酸二丁脂)的源頭。
林杰樑指出,成大2007年分析孕婦體內塑化物背景值研究,長期追蹤檢驗76名孕婦尿液的塑化物濃度變化,結果發現,國內孕婦DEHP濃度是美國孕婦的12倍,DBP則是5倍。
林杰樑強調,DBP對於人類的生殖系統的傷害特別強,比DEHP還恐怖。現在找出DEHP的污染源頭,下一步應該釐清DBP的污染脈絡,別讓民眾繼續陷在塑化劑的風險中。
台北榮總臨床毒物科主治醫師楊振昌則沒有那麼悲觀。他強調,即使部分麵包蛋糕裡的內餡果醬含有塑化劑,劑量應該也是微乎其微,對身體不至於有多大影響。
楊振昌也非常氣憤黑心商人的黑心行徑。他說,以往認為台灣食品沒問題,但這次他也覺得失望,怎麼會有人如此卑劣,只顧賺錢,無視於其他人健康。
對於衛生署,楊振昌不忍苛責,他指出,如果黑心商人刻意要做壞事,根本防不勝防。此外,食藥局人力經費都不足,要他們做那麼多的事情,確實很困難。

※食品包裝應禁用PVC杜絕塑污 膠料容器高溫易釋出塑化劑 應用陶瓷、不鏽鋼、玻璃〔保鮮膜、點滴管、點滴袋、泡麵調味包、咖啡杯蓋〕※

享受咖啡 致癌物恐藏其中
(資料來源:聯合新聞網2011-6-10訊)
除了食物「染塑」之外,其實更嚴重的危機早已潛藏在我們日常生活中,包括塑膠袋、塑膠碗、塑膠杯等塑膠製品。雖然環保署有管制塑膠製品依不同材質製程和耐熱、耐酸等特質,在塑膠製品外包裝上註明,但政府從沒有提醒過社會大眾,究竟有何危險?以致於在台灣民眾普遍習慣把塑膠製品當成食物器皿使用。
目前台灣塑膠製品一共可分為7類,編號5的聚丙烯可耐熱至165度,最耐酸鹼、不易被腐蝕,其他編號的塑膠容器多少都會釋出塑化劑。
根據報導,最常被使用在寶特瓶、瓶裝飲料編號1屬於PET材質,耐熱僅70度,且不適合長期使用,儲放超過10個月以上的PET會釋出致癌物,因此不建議回收重複使用。
超商用PE保鮮膜包覆的食物,僅能做冷藏用,絕對不能微波加熱。另外,食品包裝盒和盒蓋常常也會是不同材質,消費者容易沒弄清楚就一起加熱使用。
之前不久才吵過的市面上的咖啡外帶杯紙杯杯蓋,不少便利商使用店標示6號聚苯乙烯,不耐酸鹼也容易因高熱釋出致癌物,燃燒時會釋放被稱為「環境荷爾蒙」苯乙烯的毒素。環保署曾解釋,聚苯乙烯(PS)則為穩定的高分子聚合物,應無毒性,也強調「環境荷爾蒙」雖可能阻害生物體生殖機能或引發惡性腫瘤,對懷孕期胚胎或成長初期影響頗大,但統計因果關至今仍未確明,沒有直接證據斷定。

保鮮膜包覆食物恐遭污
(資料來源:爽報2011-6-2訊)
環署6月1日警告,保鮮膜中的聚氯乙烯(PVC)與聚偏二氯乙烯(PVDC),均添加塑化劑,以保鮮膜包覆在有油脂的魚、肉,微波及冷藏都可能污染食物。成大調查顯示,性早熟女童尿液中塑化劑含量為正常女童的1.3至2倍,而性早熟女童家中較常用保鮮膜、塑膠容器等。
毒物科專家林杰樑說,保鮮膜等遇熱就會溶出塑化劑,建議盡量避免使用塑膠製品。

陸泡麵調味包 逾半含塑化劑
(資料來源:爽報2011-6-3訊)
陸媒報導,華南農業大學學者對廣州市售泡麵檢測,逾半調味包驗出塑化劑DBP和DEHP,60公斤成人每天吃2包泡麵就可能超標。國內學者指,為使塑膠具彈性,泡麵調味包一定有加塑化劑。衛生署6月2日稱暫不會對泡麵檢驗。
由於摻了塑化劑的台灣食品外銷5大洲15個國家,世界衛生組織6月2日表示,已通知這些國家需採取因應措施。

杜絕塑化污染 食品包裝應禁用PVC
(資料來源:醒報2011-6-1訊)
日前研究顯示,國人體內塑化劑是美國的5倍,6月1日「看守台灣協會」祕書長謝和霖出席立委田秋堇記者會時指出,塑化污染來源除了「毒起雲劑」外,還有PVC製造的食品包裝和醫療用品,都應加以禁止。工研院綠能所研究員鄭曉芬則投書指出,塑化污染源自塑膠容器氾濫和塑化劑用量過高,政府應從源頭管控,在產品上市前,即應限制危害物質含量。
謝和霖指出,國人暴露於塑化劑的途徑,除了毒起雲劑外,另一個相當重要的來源是以PVC製造的食品包裝(如保鮮膜)以及醫療用品(如點滴管、點滴袋)。要杜絕有害身體健康、影響生殖與發育的有毒塑化劑,禁止PVC材質用於食品包裝及醫療用品,是勢必要採取的手段之一。
目前衛生署雖已規定塑膠類的食品包裝限制添加DEHP及DBP,但謝和霖指出,像PVC點滴管、點滴袋等醫療用品,衛生署根本未限制添加任何種類的塑化劑,對於因病住院或長期洗腎打點滴的民眾們,塑化劑就直接進入血液中,也是極大的健康風險。
因此他建議,政府應趁著民氣可用之際,儘速禁止PVC材質運用於食品包裝及醫療用品。
鄭曉芬則以「防毒塑 別推給消費者」為題投書聯合報論壇指出,根據交大研究團隊針對塑化劑的研究發現,台灣DEHP在都市下水汙泥中的檢出率幾達百分之百,且濃度遠高於歐盟的管制值。
為何塑化劑成為汙水處理常見的化合物?鄭曉芬指出,因為塑膠容器的取得與使用皆過於氾濫,再加上塑化劑的用量可能就已過高,跟液體或油脂接觸後容易被釋出。
因此她呼籲,政府應藉由這次事件反省國內體制與法規的薄弱,從源頭開始管控及對民眾公開資訊,在產品上市前就應限制危害物質的含量,不能將把關的機制轉嫁到消費者的身上。

高溫加快釋出塑化劑 學者籲勿用膠料容器盛熱食!
(資料來源:今日新聞網2011-6-1訊)
如今兩岸三地人人「聞塑色變」。然而塑化劑應用廣泛,一般食品包裝、化妝品和玩具等都有。香港大學教授指出,高溫會讓塑化劑加快釋出,呼籲市民應避免將塑料食物容器加熱、或使用塑料容器盛載熱湯等,以免吸入塑化劑,增加罹患生殖方面的疾病、乳腺癌或卵巢癌等風險。
港大李嘉誠醫學院一項研究發現,部分塑化劑(包括被加入台灣食品中的DEHP、DINP和DBP、BBP等),結構和雌性荷爾蒙相似,身體細胞對它們的反應與雌性荷爾蒙相同。醫學院內科系腦神經科教授何樹良解釋,上述塑化劑會產生雌激素效應,令身體錯誤發出抑制蛋白生產訊號。
雖然並無急性的毒性作用,但被吸收的塑化劑會積累在脂肪組織中,可能會令精子減少及增加患乳腺癌或卵巢癌等,對身體長遠潛在不良影響。
■應用陶瓷、不鏽鋼、玻璃
他指出塑化劑的應用廣泛,大部分食物容器都有,愈軟的塑料使用的塑化劑愈多。市民利用保鮮膜及塑料容器保存熱食,或將盛載食物的塑料容器加熱,都有可能加速塑化劑的釋出,增加吸入風險。他建議市民盛載熱食或將食物加熱時,應使用陶瓷、不鏽鋼及玻璃等容器。
■港大快速測試 兩日有結果
此外,港大研發出一種簡便的雌激素效應快速測試工具,用以篩選及檢測有潛在風險的化合物,兩日內即有初步結果,遠較傳統在動物身上作測試需時6至7年為快。何樹良指出,現時技術尚在實驗研究階段,但相信年內即可推出上市,供政府部門及廠商在使用塑化劑前先做簡單測試,減少有害塑化劑的應用。

※盡量避免少用有「香味」的產品〔指甲油、香水、妊娠霜、髮膠、乳液、化妝品、保養品恐含塑化劑〕※

「指甲油」、「香水」也有塑化劑
(資料來源:聯合新聞網2011-5-30訊)
塑化劑風暴延燒,一名製藥業的讀者爆料,表示部分不肖業者在指甲油、香水等化妝品中,也使用塑化劑,以往衛生單位就曾查獲,但未受重視。彰化縣衛生局長葉彥伯表示,美妝品禁用塑化劑,5月30日將全面稽查市售美妝品,以免塑化劑透過化妝品害人。
台中榮總毒物科主任胡松原說,塑化劑已列為禁用,無論是內服(食品)或外用(化妝品)都不能添加,雖然化妝品影響要視暴露的濃度劑量多寡,但長期下來還是有影響,民眾不能輕忽。
林姓讀者爆料指出,屬第四類毒性化學物質的塑化劑(DEHP)穩定度高,指甲油、香水、保養品等美妝品維持穩定品質很重要,有少數業者因此添加塑化劑。
林姓讀者表示,衛生署之前就曾抽驗發現,但當時並未引起各方重視;另消基會5月初調查也發現,有進口指甲油驗出含過量DBP(鄰苯二甲酸二丁酯),長期大量使用,恐引起女性罹患乳癌、子宮頸癌風險,男性則不孕。
他表示,台灣女性幾乎天天使用美妝品,若含塑化劑,形同長期攝取有毒物質,這次事件將焦點都放在飲料等項目,希望能將指甲油、香水也列入全面檢驗。
據了解,高市等衛生局今天起受理民眾檢測飲料食品,檢測的塑化劑項目中,除DEHP、DINP、DOP外,還包括DBP等。
林口長庚醫院臨床毒物科主任林杰樑表示,塑化劑常被當成定香劑,女性一定要記得卸妝。他並建議,除非必要盡量避免濃妝,盡量少用有香味的保養、化妝品,減低暴露在塑化劑的風險。
弘光大學化妝品系主任張聰民說,口紅等化妝品不太可能添加塑化劑,因為加塑化劑會呈現膠狀,增加製程難度,且不易均勻塗抹;但香水、指甲油或髮膠,為讓產品定型或維持香氣,可能添加塑化劑。
他指出,有廠商為讓香水能夠持久,在製程中添加微量「類似」塑化劑成分定香劑,有廠商加的量低到無法檢測出來。
台中市衛生局說,曾監測市售化妝品,發現確有廠商在香水、指甲油添加塑化劑;彰化縣衛生局5月30日將稽查市售美妝商品,了解是否摻入塑化劑危害人體健康。

劣質「指甲油」 易摻塑化劑
(資料來源:聯合晚報2011-6-5訊╱聯合新聞網2011-6-6訊)
塑化劑污染無所不在,全台人心惶惶。皮膚科醫師警告,除了食品之外,指甲油是塑化劑污染人體最直接的產品,尤其是夜市、小賣場裡的低價指甲油,污染風險更高。喜歡做指甲彩繪的人也應提高警覺。
長期專研化妝品的台大醫院雲林分院皮膚科主任邱品齊指出,依照目前衛生法規,指甲油不得添加用塑化劑,但每年各地衛生局派員稽查,還是找出一堆含有塑化劑的指甲油。
邱品齊指出,指甲油價格差別甚大,有些一瓶要幾百元,甚至近千元,但夜市、網路、「39元」商店等地方的指甲油,可能只要幾十元;不少女生以為指甲油只是塗在指甲上,不會接觸到皮膚,就買便宜商品。
事實上,劣質指甲油幾乎都含有塑化劑,即使塗在指甲表面,還是可能被人體吸收。邱品齊提醒,愛美女性如要避免接觸到塑化劑,就不要貪小便宜,購買低價的指甲油。
除了指甲油之外,邱品齊提醒,民眾購買精華油、卸妝油等美粧保養品時,最好盡量挑選不是塑膠瓶身包裝的產品。因為卸妝油、精華油屬於油性,活性高,如果以塑膠瓶包裝,較易溶出塑化劑。
另外,網路、藥妝店常有便宜的乳液,打開瓶蓋,香味撲鼻,一瓶一兩百元,甚至更低。但這些味道濃郁的乳液,很可能使用塑化劑作為定香劑,而不是成本較高的天然定香劑原料。

「妊娠霜」含塑化劑恐傳給胎兒
(資料來源:爽報2011-5-30訊)
不止食品,包括化妝品、保養品等恐也含塑化劑。醫學界5月29日提出研究,指孕婦用妊娠霜,尿液中塑化劑濃度比未使用者高出2到3成,恐透過胎盤傳給寶寶,建議孕婦避免用含香料妊娠霜、香水、化妝品、保養品、口紅及指甲油等,甚至塑膠容器。

※6種「塑化劑」:〔DIBP、DEHP、DTNP、DNOP、BBP、DBP、DIDP〕,列食品常規抽驗。※

塑化劑毒性與運用範圍
(資料來源:爽報2011-6-2訊)
●名稱:DIBP
毒性(動物實驗):高劑量恐致生殖器畸形、精蟲減少。    運用:指甲油、油漆、食品包材。
●名稱:DEHP
毒性(動物實驗):提高肝癌風險,使生殖器畸形、精蟲減少。    運用:塑膠製品。
●名稱:DINP
毒性(動物實驗):使精蟲減少。    運用:玩具、化妝品。
●名稱:DNOP
毒性(動物實驗):提高肝癌風險,傷肝、腎、甲狀腺,使精蟲減少。    運用:塑膠製品。
●名稱:BBP
毒性(動物實驗):提高血癌風險,造成唇顎裂畸形。    運用:塑膠製品。
●名稱:DBP
毒性(動物實驗):使生殖器畸形、精蟲減少。    運用:口紅、指甲油等化妝品。
●名稱:DIDP
毒性(動物實驗):使精蟲減少、傷肝。    運用:包覆電線的塑膠外膜。
註:1. DIBP為澳門政府驗出胃乳產品所含的塑化劑。
2.衛生署規定食品若用起雲劑,需檢驗DIBP除外的上述6項塑化劑。

衛署規定6種塑化劑 列食品常規抽驗
(資料來源:聯合報2011-5-29訊)
衛生署食品藥物管理局6月起,將DEHP、DTNP等6種常見塑化物,列為食品常規抽檢項目,及食品安全年度稽查重點。專家表示,這些塑化劑都屬環境荷爾蒙,又以DEHP毒性最強。
成功大學環境醫學研究所教授李俊璋表示,DEHP、DTNP、DNOP、DIDP、DBP、BBP,6種常見塑化劑,都屬「鄰苯二甲酸二酯類」,工業用途是讓塑膠柔軟、有彈性及延展,不肖業者卻將它非法添加在食品中,希望食物品質穩定、濃稠。
李俊璋說,歐盟目前禁用DEHP及DBP,DTNP及DIDP因毒性較低,歐盟准許用於塑膠容器,但禁止兒童玩具使用。
海洋大學食品科學系講座教授孫寶年也說,DEHP與DINP是同類化合物,僅結構不同,廠商為了省錢,添加在食物的「怪招」,不是衛生署可料想到的,若要全面查察這類違法行為,可能如「大海撈針」。
衛生人員也透露,塑化劑汙染風暴持續擴大,不只果汁類、運動飲料有問題,即使是茶類都有可能為了要色澤均勻而加入起雲劑,所以最好是喝現泡茶,而咖啡也喝加牛奶的咖啡,避免喝三合一咖啡。

※驚!1天吃進30種「食品添加物」!※

你知道嗎?你1天吃進30種食品添加物
(資料來源:聯合晚報╱聯合新聞網2011-5-28訊)
黑心起雲劑污染食品令人驚覺,標榜天然口味,其實常來自人工合成。學者表示,外食族一天可能吃下30種的食品添加物。趁塑化劑污染風波,國內也應該檢討,是否要大量依賴純粹增加賣相、色澤的起雲劑、色素、香料等添加物。
喝了那麼久的運動飲料,很多人從來不知道,其中添加了「起雲劑」,才讓飲料看起來「霧霧的」。弘光科技大學食品科技系教授陳玉舜表示,類似像起雲劑這類食品添加物,其實只是為了增加消費者的購買欲,「不加也不會怎樣」,擔心不均勻,使用前搖一搖就能避免沈澱。
隨便一種市售的包裝餅乾,標示就有6種添加物。陳玉舜說,外食族一天吃下30種以上的食品添加物,絕對不誇張。
他舉例,民眾自己在家DIY的優格看起來稀稀的,不像市售產品很濃稠。因為這類優格、酵素飲料裡常添加果膠,才會看起來「糕糕的」(台語:稠稠的)。另外,製作火腿、肉鬆時,常會添加大豆、小麥等植物性蛋白,做為增量劑,民眾吃到的肉鬆,其實肉的比重可能不到60%,業者才能壓低製作成本。
清大化學系教授凌永健也說,防腐劑等添加物有些是食品加工過程必要,但從這次黑心起雲劑事件,應該檢討是否過度依賴食品添加物。像是化學合成的色素、香料,比天然香料、色素成本低,「以假亂真」可以欺騙消費者的眼睛,卻可能危害健康。因此顏色過於均勻、漂亮的軟糖、果乾、蜜餞,他絕對不吃。
陳玉舜則絕對不買散裝蜜餞、梅干菜、豆腐乳、蘿蔔乾、筍乾等醃漬物,擔心店家製作過程反覆加入防腐劑,這樣一來,「今年賣不完,明年繼續賣」。

慢性中毒!國人體內塑化劑濃度 美國的5倍
(資料來源:聯合新聞網2011-5-28訊)
起雲劑遭塑化劑(DEHP)汙染事件延燒,民眾人人自危,擔心喝下黑心飲料導致身體受到危害,事實上不只飲料有塑化劑,國人一直曝露在塑化汙染的環境中,學者取樣研究發現一項驚人的數據,國人體內的環境荷爾蒙代謝物質濃度為美國人的5倍,德國人的6倍!
成大環境醫學研究所教授李俊璋曾對台灣懷孕婦女尿液、血液及臍帶血中的環境荷爾蒙進行研究,他發現,台灣孕婦的DEHP代謝物為美國孕婦的12到13倍;陽明大學楊美蓮教授三年前的論文中也有類似報告,楊美蓮從60位國人尿液取樣中發現其DEHP代謝物MEHP濃度為美國人的5倍,德國人的6倍。
國人的日常生活中脫離不了塑膠,例如,用塑膠帶裝熱食、把塑膠容器或包覆保鮮膜的食物微波加熱,都會釋放出有毒的DEHP。甚至是一直插著的插頭,發熱也會散發DEHP,DEHP遇冷凝結後還會落在空氣的粉塵中,民眾在不知不覺中吸入體內。
長庚醫院臨床毒物科主任林杰樑就表示,台灣是塑膠王國,塑化劑已滲透入食物鏈中,更令人震驚的是,有業者驚爆黑心起雲劑早在30年前就有了,這次的塑化劑風暴只是意外驗出。

台長: Angel

是 (若未登入"個人新聞台帳號"則看不到回覆唷!)
* 請輸入識別碼:
請輸入圖片中算式的結果(可能為0) 
(有*為必填)
TOP
詳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