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Sidar意思是…?
每個人都有自己的名字,我的中文名字是長輩取的,我想要有自己的名字,所以自己取了有雨的筆名「雨杉」,還有我的英文名字:Sidar 。那是去圖書館找到一本很舊的英文名字字典,找到這個源自於拉丁文的字,可以唸成“Sida”或“Sita”的音。 “Sidar”的涵義是~「閃亮的星星」。一方面我很喜歡看星星的感覺,一方面也期許自己有星光般的目標與希望。
2.你是怎麼注意到藝術,並且對它產生興趣的?
從小一的時候開始,我媽媽會帶我去買3本100元的漂亮著色本,我喜歡默默的玩著疊色遊戲,彩色筆就是我的好朋友,我幫他們配對、編故事。11歲時喜歡上折紙遊戲,喜歡自己翻著書、拿著色紙,研究書本上的折紙花、動物、飛機如何成形,逐漸喜歡剪剪貼貼做勞作;我在城市邊郊成長,父母是忙碌的生意人,也沒有特別讓我上美術課,因此寧靜的生活讓我發揮想像力消磨時間。國中以後面臨的升學壓力曾經讓我遭受非常大的壓力與衝擊,我不適合升學主義,骨子裡就沒辦法接受填鴨教育,幸好考上專科填了美工科的志願,開始了正式學習藝術的歷程。
3.談談你的教育背景。
1994年台南家專美工科美術組畢業,五年時間學習了水彩、油畫、木工、陶藝、製圖、雕塑、複合媒材、攝影、水墨等藝術表現技法,理論方面包括西洋藝術史、工藝概論、中國工藝史、色彩學、造型原理等知識,當時的老師對藝術創作很熱情、教學認真,會播放藝術電影、歌劇等,對於藝術的氛圍感受非常深刻。1996-1998年雲林科技大學視覺傳達設計系;工作一陣子不很順利之後,因為擔憂自己靠藝術創作無法適應社會上的工作型態,所以考了三年才順利到斗六的雲林技術學院唸設計,設計學院和之前學的藝術領域思考模式非常不同,因此經歷一段很艱辛的適應過程,大學期間修了編輯、插畫、電腦繪圖、包裝、廣告、電影欣賞、專業攝影等設計課程,增廣我對藝術應用領域的認知。1999- 2002年台北市立師院視覺藝術所;因為對藝術創作的深奧難以忘懷,回想起還是文藝少女時代純粹的夢想,所以考了兩年終於到研究所追尋自己未完成的藝術夢,這段時間讀了很多生硬的哲學、美學理論,對自我與藝術創作的認知有不同的體驗與觀點,這幫助了我一直到現在的思考模式和人生觀,藝術寫作、創作理念,以及對生活的解讀能夠全面性的考量和鋪陳。
4.你的創作和職業相關嗎?
從專科畢業之後,我陸續經歷工作、到大學主修視覺設計、再工作、然後到研究所進修視覺藝術創作與理論。曾經擔任雜誌社執行編輯、百貨公司企劃宣傳、小學老師、藝術教師、駁二藝術特區創意產業組組長、高雄市立美術館專案助理、特約撰述、美術編輯、高雄縣政府觀光交通局;目前任職於高雄市文化局。
創作是我最初的夢想,我想當一位藝術家,但是現實環境不允許,我從事的工作都在藝術領域,卻不是直接和我創作有關,工作上遇見的人、事、物,不管快樂或憤怒都會促使我產生反應,算是人生經驗的累積,有助於創作的深度。
5.你如何形容(定位)自己?
水瓶座女生。早晨需要一杯latte喚醒全身沉睡的細胞。喜歡看花、看樹、呼吸新鮮空氣。熱愛視覺藝術設計、畫壁畫、手工藝、閱讀。仰賴畫圖、寫作、騎快車擺脫煩事的堆積。討厭不斷的說話。
有點夢幻、愛笑、有點務實嚴肅,理想主義者與不切實際者。創作充滿夢想的、希望、作工細緻內歛,作品富有深刻的意涵!
6.如何形容自己的創作風格?
藝術是一種優雅的存在方式!「Sidar的視界」是我自己對自己的承諾,珍惜自己的天賦把藝術創作當夢想,秉持著堅定的信念和純粹的夢想,同時在生活中實踐自己的理想。自己當自己的梯子。
7.透過這個展覽,你所要傳達的主要訊息是什麼?
(1)藝術創作之於永恆的凝視
生活在資訊與科技快速流通的時代,觀念的創新與生物科技的發展並未帶來真正的平和,在流動快速的城市生活空間中,冷漠與擁擠將你我的距離無法度量。身體感官是一個訊息的接受體,透過觀看、體驗、思考現象之於人生的意義。遙想起宇宙的起源,人和自然環境的密切關係,我將心靈寄託於海洋、夜空、落日、土地、星辰……,希冀藉由物質材料獨特的肌理質感,企圖喚起潛藏於內在的情感,達到內外合一的平衡。
(2)透過藝術創作體現存在美學
希望作品的能夠將藝術品的非物質性傳達出來,將藝術精神帶入到生活中,讓藝術的非物質性提升心靈的境界,跳脫物質世界的慾求與仔宰制,在當下獲得內在的平靜與和諧。快樂不必遠求,當下自體盈滿的狀態就是「涅盤」、就是置身在「天堂」的絕妙境界中,藝術創作歷程與審美體驗讓生命成為優雅的的存在!
8.透過生活,什麼是吸引你藝術創作的要素?
用自己的語言表達自己的想法,和自己的內在對話。
我的語言是材質、顏色、線條等抽象視覺語言,我喜歡藝術家和魔術師、煉金師畫上等線的神秘感,就像宇宙的奇妙定律一樣。我用自己的眼睛、自己的想法觀察生活的一切,我用文字、圖像、思考回應我的感受。
藝術是一種生活方式,鍛鍊自己的內在、選擇自己所以愛的食、衣、住、行,不論完美或者是微小的收穫,都可以是改變觀點的契機,改變觀點就會改變生活方式、改變人生。
9.妳平常都看些什麼書/雜誌?
書:
我喜歡讀現代藝術理論和哲學觀念,就像從1996年起我反覆閱讀一位印度哲學家克里希那穆提的傳記,讓我學會以平和的心境和眼睛去欣賞大自然的景致,解讀生命中的疑慮,所以我才會寫出像部落格裡「被雨絲包覆的城市」這樣的文章;而且他強調真理是無路可循的,沒有任何一個團體和組織可以給你自己生命的答案,只能在自己的經驗裡走出自己的路。對我來說,這是很珍貴的契機:每個人都是獨特得自己,我可以解脫過去的包袱,以自己的力量完整的成長。
雜誌:
褚士瑩電子報-藉由旅行者的觀點吸收寬廣的世界觀,創意設計(英國、西班牙、法國)-參考別人成功的創意品牌,Papper、dpi、La Vie等設計雜誌增廣新鮮的見聞,偶爾翻閱女性雜誌,看看現在流行什麼。
閱讀深深影響我的思維和創作,我曾經讀到一段文字:「宇宙像一面大網,每個網點上都有一顆閃亮的星星…」所以我在﹝悠遊在湛藍的夜空裡﹞那件作品做了像網子的形式,以鏡片反光當作星光,這是我孤獨仰望星空時的靈感。
10.是什麼讓你持續前進,保有活力?
朝著夢想前進(找到適合自己的工作、持續創作)、家人的關懷、對未知領域的好奇感、欣賞世界上偉大的建築、人、事蹟。
11.請描述一下這幾件雕塑作品。
我想表達心靈(靈魂)和身體的概念,心靈(靈魂)的抽象存在於具體的身體容器中,組合成一個完整的人。我們常常搞不定自己真正的想法,於是發展出更多更大的混亂;我清楚的感知道自己的思維狀態之於身體的依存關係,這是很奇妙的感覺。我會維持自己純然的狀態,不會要求太多的裝扮或抱怨自己的外貌,努力的思考我自己的人生以及將來所要努力的方向。創作這些雕塑頭像就是要表達「人體空間」的概念,去思考心靈(靈魂)的存在與主宰的重要性。
12.作品名稱和作品的關聯有特殊涵意嗎…?
我希望的作品們有個像詩一般的名稱:﹝悠遊在湛藍的夜空裡﹞、﹝沉浸在落日的餘暉中﹞、﹝觀想夜之海的溫柔﹞、﹝望盡生命的過去與未來﹞、﹝讓「光」撫慰那傷痕﹞、﹝當下就是永恆最美﹞、﹝發現自我的死亡﹞、﹝在綠色森林中的精靈﹞、﹝宇宙的無意識旋轉﹞、﹝何處是我的歸處﹞、﹝月光下的派對﹞、﹝自我和影子的對話﹞,有些是很單純的一種氣氛的感受和想像,有些作品是我想要探討的一個主題,所以我的作品總是堆堆弄弄、塗塗釘釘的集合很多層次。像﹝悠遊在湛藍的夜空裡﹞、﹝沉浸在落日的餘暉中﹞、﹝觀想夜之海的溫柔﹞這幾件作品是我對天空、海洋的喜愛,方正的形式就像一個個抽屜,收藏我對大自然的想像。
文章定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