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4午後在Basement Café看《分崩離析》
「一個原子物理學家是否有道德權力,將原子能應用於爆炸的研究?」
這是《分崩離析》宣傳海報上的問句
配上1945年長崎原子彈爆炸後所產生的蕈狀雲
以及Werner Heisenberg的 Uncertainty Principle公式
海報的黑白灰與三名演員身上的戲服色調相同
黑與白彷彿是非對錯的兩極對比
而無色彩的灰則呼應科學研究的側重理性(忽略感性?遑論民族情懷?)
感覺跟本劇的嚴肅、略帶沉重的科學、哲學探討非常搭
Basement Café位於《行者》地下室
若非看戲,我大概一輩子沒勇氣一個人推門走進去吧
一進門就看見造型師們正在服務客人,酷酷的,每個看起來都像rocker
幾隻毛小孩慵懶舒服地躺臥在地上,好在我現在不怕狗了
一隻黑色巨無霸(鬆獅犬?)瞇著眼躺在樓梯口旁邊
老娘跨了好大一步才能順利轉身走下樓
有那麼零點一秒閃過牠忽然不悅站起來朝我狂吠的恐怖畫面
哈,想太多,牠大概早習慣人來人往了,根本就懶得理我
這齣戲的台詞爆炸多,一堆物理、數學加上時間、地點
真好奇他們是如何背下這些細節的?
真的非常不簡單,流暢得好像她們真是物理學家在回想、激辯、耍幽默
非常精彩!還分送手工餅乾給觀眾,好溫馨喔!
我是第一個坐進觀眾席等候的
不想移動屁股(真懶)去看旁邊的攝影展,選了張單人沙發坐下看節目單
超級一派悠閒,等著等著,腦子也進入了放空狀態
意外地,戲開演之後竟讓我內心一陣風起雲湧、腦子快轉到要冒煙
非常慶幸獨自坐在一張單人沙發裡,圈圍的小空間給了我很大安全感
測不準、滑雪知道落點就不知道滑速、知道滑速就不知道落點、量子力學……
接連的曾經熟悉,讓年輕卡爾隨著台詞從記憶裡跳出來,鮮鮮活活
眼前好像有大小兩個螢幕同時在上演、跳動,我近乎錯亂
努力跟上演員們快速講述的物理理論與數字計算
比較他們在哥本哈根重逢的不同回憶版本
而年輕卡爾在小畫面裡兀自神采飛揚、滔滔不絕:
「數學家很會列算式,而物理學家能告訴你那算式所代表的意義。」
「大家以為念物理的都是書呆子,殊不知他們也能把力學平衡與實驗精神用在床上…...」
「物理念了兩三年,卻說不出飛機飛上天的基本原理,怎麼好意思說自己是物理系的學生……」
想哭又想笑,卻坐在單人沙發裡哭笑不得
老天的抽考不會只有一回合,我當然知道
而我還能繼續活著接受考驗,不能不說是老娘的本事與能耐
照舊沒有留下來參與座談,可是在臨走前握到了零易的手!好開心!
希望往後繼續有機會看她在舞台上演繹人生
希望下次看戲有人陪我一起,看完就可以馬上嘰哩呱啦
看完隔天在臉書上的嘰哩呱啦:
節目單上編導阿另寫到改編Michael Frayn劇本的創作動機,我很有感的部份:
「任何分離出來的個體都是不完全,都將無可避免的失去它存在於大結構中的原生質地。……讀書不能斷章取義,萬事萬物被孤立出來理解到的也不過是它不完整的本質。」
是的,看完戲很難不聯想到最近的課綱爭議
相同場景,不同的立場觀點,回憶的故事版本便不相同
同一段歷史呢?
誰能站在全然抽離、客觀立場看見事件發生的全貌?
誰的版本才是正確的呢?政治正確或道德正確?
歷史是人寫的事件記錄,向來有不同立場與詮釋
從來就不曾是事實總合,古今中外的史載皆然
民主時代,教育的官方版本可受公評、討論
但,即便是經過會議討論、達成共識的拍板定案
也終究不是事實的集合,隨時都可能再面對挑戰
有不同觀點,就提出來討論、各方較量影響力
美國歷史學家史勒辛格說:「歷史是永無休止的爭論。」
總要留著一口氣才能繼續爭論下去
網路資訊如此發達的民主社會
執政當局就算是想,也早不再有洗腦人民的能耐
歷史課綱再謬誤,也很難讓台灣完蛋
有異見就表達、論述,千萬別以死諫,不值得啊……
海報、行者、演員照片來源:
暑期學生小劇場呈現 / 分 崩 離 析-(不)完整的『 哥本哈根 』
文章定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