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從不認為自己是文藝青年,即使在我最接近文藝青年的時候,還是有一大部份的我離文藝很遠。
甚麼是文藝青年?在我腦海中大概是在咖啡店內討論馬克思,看令人費解的電影,讀艱澀的書,熱愛某種或多種藝術,並對社會有一定程度的不滿,引致或輕或重的厭世、頹廢、憤世嫉俗、孤芳自賞等等症狀。
上述的特點我一度擁有過,有些是隱性的,有些比較明顯,但由於對文藝之神的不夠赤膽忠心,在我最文藝的年代,我都不太想把自己歸類作文藝青年。
「自認(或默認)文藝青年,大概會失去許多朋友,然後被逼與同樣自認(或默認)文藝青年的人交往…那還是算了吧!」我的想法大概是這樣的。
事實上,從不是文藝青年的唯一理由就是我根本不夠文藝吧?那時的我,頂多是個偽文藝青年,或是文藝青年愛好者之類的身份。
不論如何,我都離文藝愈來愈遠了,一些我曾經理所當然的信念,被另一些理所當然的信念取代。
例子可見對照如下:
偽文藝時期,對電影來者不拒,尤好非荷里活、黑白、無配樂、實驗、獨立性電影所吸引。
現在,對電影來者不拒,尤好任何不用經大腦可以哈哈笑、哇哇哭或者很恐怖的電影所吸引。
偽文藝時期,希望把興趣當成事業,熱愛與文字創作相關之工作,從不作他想。
現在,把興趣與事業切割開,讓工作與生活品質直接掛勾,熱心於投資理財。
偽文藝時期,有情飲水飽。
現在,如果要喝水,可不可以選擇Evian?
偽文藝時期,希望在空閒時進修以下課程:茶道、做蛋糕、法文等等。
現在,希望在空閒時進修以下課程:財務、金融、電腦軟件。
偽文藝時期,不斷挑戰很難看完的書,如追憶似水年華或神曲。
現在,在找不到其他書看而非看書不可的時刻,重新挑戰很難看完的書,如追憶似水年華或神曲。
我想我還可以不斷舉例補充偽文藝時期與現時的分別,不過寫著寫著自己都悲從中來,掩手提電腦興嘆。
但骨子裡我是沒有太大改變的,有些沉悶到爆的電影我一直不懂欣賞,有些書我一直都看不下去,所以我才說自己是偽文藝青年。唯一大不同的或是現時的我更深切知道金錢的重要性,但為甚麼錢會變得重要呢?
因為想讓錢變得不重要。
錢不重要的時候,才能回歸風流快活的偽文藝時期。
怎樣才能讓錢變得不重要呢?要嘛做個徹底的文藝青年或債台高築的Dandy,要嘛就讓錢多起來,物以罕為貴,多了就不那麼重要了。
很明顯,我充其量只能是偽文藝青年,所以我向後者靠攏。
作為一個後現代的偽文藝青年,我只能安於本份,繼續迷我的電影我的書,喝著Evian買股票囉!
文章定位:
人氣(252) | 回應(7)| 推薦 (
0)| 收藏 (
0)|
轉寄
全站分類:
不分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