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h購物| | PChome| 登入
2021-03-11 18:38:04| 人氣154| 回應0 | 上一篇 | 下一篇
推薦 0 收藏 0 轉貼0 訂閱站台

教學力:深化素養學習的關鍵


教學力:深化素養學習的關鍵
作者:藍偉瑩 出版社:親子天下 出版日期:2019-09-20 00:00:00

<內容簡介>

每一位對教育有所期待的校長或主任,都該買給校內老師的教師節禮物;
每一位想精進自身教學能力的老師,都值得精讀反芻並思索再三的案頭書。

「教師的教學教練」,也是第一線教師長期且堅定的陪伴者,
以「客製化師資培育」見長的均一師培執行長藍偉瑩,
匯聚24年教學資歷,以及6年來踏遍全台縣市、上萬人次的師培能量,
從頭細說教學力根基,完整呈現深化素養學習的關鍵。

為什麼公益平台董事長嚴長壽總裁,慧眼力邀她擔任均一師資培育中心執行長?
為什麼當談到新課綱、素養課程設計、教師社群時,她的名字總不斷被提起?
為何連跨縣市教學輔導團成員、課程督學、教育機關主管,
都要追蹤她的臉書、正視她的意見?

她是藍偉瑩,擁有科學教育博士學位的扎實理論背景;
談起教育哲學,她自承受杜威與維高斯基影響最深;
說起課程地圖、教學發展、教師增能,面對國外艱澀難懂的教學理論,思路清晰的她,嘗試將艱澀難懂的架構,轉化為具在地化的脈絡,希望讓教師易於吸收。
因為她真切感受到:唯有真正幫助了現場老師,才能幫助學生免於成為教學的白老鼠。

本書統整了偉瑩老師歷經多年帶領工作坊的課程設計思維與實戰心法,
從課堂提問到課堂設計,從單一學科到跨領域課程,從教學方法到社群共備,
她所帶領的教師共備社群,看似軟軟的弱聯繫,卻帶給學校強大的支持力。

綜觀 教學現場的百家爭鳴,
偉瑩老師不僅是第一線教師最溫柔、長期與接地氣的「入校夥伴」,
是推動「教師學習共同體社群」在地化實踐的重要推手,
更是帶領教師社群,邁向素養教學最堅強的「教學後盾」,
是台灣近年另一股靜流水深、引領推動教學現場改變的重要推手。

★本書特色:

擁有24年教學資歷,6年來踏遍全台縣市、上萬人次的教師社群能量,以「客製化師資培育」見長的均一師資培育中心執行長藍偉瑩,從頭細說教學力的根基,完整呈現深化素養教學與學習的關鍵。

★名人推薦:

長文推薦
公益平台文化基金會董事長 嚴長壽先生
師大教育系 卯靜儒教授
國家教育研究院退休副研究員 范信賢先生

教育機關主管、教授、校長、教師、課程督學……百位教育領域工作者,誠摯推薦
潘文忠 教育部長
吳思華 前教育部長、政大商學院教授
朱楠賢 教育部主秘
吳林輝 教育部十二年專案辦公室執行秘書
陳雪玉 國立臺灣科學教育館館長
林威志 桃園市政府教育局副局長
陳佩汝 高雄市政府教育局副局長
陳素慧 台北市政府教育局主任秘書
潘慧玲 淡江大學教育政策與領導研究所教授兼教育學院院長
陳佩英 台灣師範大學教育學系教授
林子斌 台灣師範大學教育學系教授兼副主任
葉丙成 實驗教育無界塾、線上學習平台PaGamO創辦人
黃國珍 品學堂創辦人,《閱讀理解》學習誌創辦人兼總編輯
吳明柱 誠致教育基金會執行長
任宗浩 國立臺灣師範大學科學教育中心研究員
余霖 台北市立大直高中退休校長
柯明樹 台北市立麗山高中校長
劉桂光 台北市立復興高中校長
董家莒 台北市立南湖高中校長
莊智鈞 台北市立大同高中校長
張芸棻 台北市立永春高中校長
陳建佑 台北市私立泰北高中校長
莫恒中 新北市立三重高中校長
賴瑞凰 新北市私立金陵女中校長
胡劍峰 桃園市立平鎮高中校長
林煥周 桃園市立武陵高中校長
林振清 桃園市立觀音高中校長
徐宗盛 桃園市立壽山高中校長
王冠銘 桃園市立大溪高中校長
朱元隆 桃園市立大園國際高中校長
林國松 新竹市立建功高中校長
吳茂林 台中市西苑高中校長
歐靖瑜 台中市立新社高中校長
黃偉立 台中市立清水高中校長
郭春松 嘉義縣立竹崎高中校長
洪慶在 台南市立永仁高中校長
張添唐 台南市私立瀛海高中校長
莊福泰 高雄市立鼓山高中校長
黃碧惠 高雄市立林園高中校長
蔡枳松 國立嘉義女中校長
蔡美瑤 國立台東高中校長
賴宏銓 台北市立弘道國中校長
蔡聖賢 桃園市教育局國中教育科科長
鍾雯豐 桃園市教育局候用校長
田應薇 桃園市文昌國中校長
謝益修 桃園市龍潭國中校長
蘇彥瑜 桃園市興南國中校長
蘇品如 桃園市自強國中校長
余儘卿 桃園市平南國中校長
鄭如玲 桃園市迴龍國中小校長
黃金增 桃園市會稽國中校長
王中興 台東縣立大王國中校長
張筱白 台東縣立泰源國中校長
陳文靜 台東縣立初鹿國中校長
蘇意媛 台東縣立池上國中校長
黃火炎 高雄市立旗津國中校長
蔡嘉興 高雄市立田寮國中校長
梁華蓁 高雄市立前鎮國中校長
黃峻宏 台南市立歸仁國中校長
張煇志 宜蘭縣立三星國中校長
蔡明昌 台南市立金城國中校長
周芬美 彰化縣立草湖國中校長
曹建文 彰化縣立信義中小學校長
蔣佳樺 嘉義縣義竹國中校長
楊政修 台北市立永吉國小校長
陳治遠 台北市立龍山國小校長
唐永安 新北市立永平國小校長
李慧美 新北市立板橋區文德國小校長
王映之 新竹縣立北埔國小校長
廖曉柔 台中市立月眉國小校長
姜韻梅 台中市立桐林國小校長
楊恩慈 彰化縣立忠孝國小退休校長
謝格倫 彰化縣立王功國小校長
李政勳 雲林縣立公誠國小校長
黃淑玲 雲林縣立口湖鄉下崙國小校長
林郁杏 雲林縣立拯民國小校長
陳雅芳 雲林縣立九芎國小校長
李盈萩 雲林縣立六合國小校長
陳百雀 雲林縣立莿桐鄉僑和國校長小
王曉萍 雲林縣立元長國小校長
劉麗吟 嘉義縣立菁埔國小校長
黃美智 嘉義縣立新港鄉復興國小校長
林秋美 台南市立新東國小校長
劉熾慧 高雄市立鳳山區曹公國小校長
陳俊能 花蓮縣立壽豐鄉豐山國小校長
吳昌葦 花蓮縣立壽豐鄉溪口國小校長
李倩鈺 台東縣立寶桑國小校長
黃裕敏 台東縣立東海國小校長
毛慧莉 台東縣立豐榮國小校長
張鳳珠 台東縣立馬蘭國小校長
王振興 台東縣立康樂國小校長
徐凱齡 台東縣立樟原國小校長
高進欽 台東縣立大王國小校長
林宜茂 台東縣立福原國小校長
吳運全 台東縣立初來國小校長
洪婉莉 台東縣立豐年國小校長
羅道勳 台東縣立瑞源國小校長
何錦尚 國立台東大學附小校長
黃琬茹 台北市立芳和實驗國中校長
張純寧 新北市高中課程督學
楊耀焜 新北市高中課程督學
江忠僑 基隆市高中課程督學
陳麗如 桃園市高中課程督學
簡世欣 新竹市高中課程督學
郭品禎 苗栗縣高中課程督學
翁宗毅 台中市高中課程督學
李文石 台中市高中課程督學
黃毓婷 彰化縣高中課程督學
張正宜 南投縣高中課程督學
紀志聰 嘉義縣高中課程督學
林秋華 台南市高中課程督學
蘇瑛慧 台南市高中課程督學
廖俞雲 高雄市高中課程督學
林百鴻 高雄市高中課程督學
陳君寶 新加坡耕讀園
蘇章愷 新加坡耕讀園
陳毅杰 馬來西亞半畝天光
林瓊蘭 馬來西亞耕讀軒

在知識爆炸的時代,教和學的活動內涵都需要重新界定。
對學習者來說,要練習從各種不同的現象出發,理解知識和現象之間的關係,掌握到現象的多元面向,進而建立自我學習的能力。對教學者來說,要練習不同學科知識之間的對話,促進彼此的認識,形成和諧的社群,進而激發更多的探究發明。
藍偉瑩的《教學力:深化素養學習的關鍵》,讓我們對這兩個課題都有更深的認識。(前教育部長、政大商學院教授 吳思華)

這是一本飽含濃度的書,蘊含了作者與自己、與他人、與社群對話反思的轉化成果。書中從哲理的掌握、概念的釐析,到步驟的開展,一一揭示了「如何引導學生學習」的洞見。閱讀此書,可以體驗到培力的喜悅,也可以具體看到素養導向課程能夠落地實踐之道。相信這本書,可以讓教育工作者在引導學生面對未來、適應未來與創造未來時,更具信心!(淡江大學教育學院院長 潘慧玲)

面對多變的世界,課程與教學不能不變。素養導向的教與學,不是新的概念,卻更重視知識應用、跨科整合及動手做,透過以學生為主體的真實情境學習,以各種感官、方式及思辨去認識世界,培養在真實的情境下,可以用出來的能力。
要落實素養導向教學,對現場老師是不小的挑戰,藍偉瑩長期陪伴現場老師跨校共備,課程與教學功力深厚,具豐富實務經驗,帶領工作坊深入淺出、旁徵博引,使老師易於理解,與教學現場產生緊密連結,因此深受現場老師喜愛。
由於邀約不斷,雖然藍偉瑩全省跑透透,連假日也無休,但真的很難滿足所有人的需求。看到藍偉瑩《教學力:深化素養學習的關鍵》新書出版,令人感到振奮,這是眾人期待的,不僅有素養教學的精采心法,還有實用的課程發展資源,實在不容錯過,推薦給您。 (教育部十二年國教新課綱推動專案辦公室執行秘書 吳林輝)

學校教育的核心在於課程與教學,而教師之「教」與學生之「學」的歷程與結果,更是108新課綱揭櫫「核心素養」達成的關鍵。偉瑩的新書對於學校本位課程的建構、實施與回饋修正、學校願景、學生圖像與辦學目標的緊密扣合、素養導向的教學與多元評量、教師教學力的涵養精進……等面向,有其深厚的專業闡釋、精準剖析與實用建議,值得所有教育人員仔細研讀。(桃園市政府教育局副局長 林威志)

過去幾年裡,偉瑩持續推動素養導向課程設計、教學,且發展入校陪伴體系,影響力遍及海內外。持續對教育現場提供精闢見解,其溫柔支持與協助,是眾多教師心目中的典範!此次以最接地氣的方式,在書中分享深化素養學習的關鍵,這是由實踐者寫給願意改變課堂教學風景教師的實用手冊,聚焦在素養課程設計、教學實踐與社群營造。強烈推薦給每位有志改變教學現場的教師,絕對能透過本書的學習,穩健踏出改變的第一步。(國立臺灣師範大學教育學系教授兼副主任 林子斌)

風起雲湧的變革時代,有勇氣跳脫框架,御風而行的老師並不多見,藍偉瑩老師便是率先向未知挑戰的老師。
這本書紀錄了作者自2012年開創新路徑所留下的足跡與珍貴的心得。書籍內容彰顯了與時代共舞的教師行動,經由與教師夥伴的持續共學,從課程與教學的創新中顯露了對下一代深深關懷與期盼。
因應新課綱的準備,作者將教育學的實踐擴展到不同領域,與更多教師找出探究學習的教學方法,也包含高難度的聆聽與提問之道,讓課堂的教與學充滿智慧和愉悅。教師在社群中的成長需要溫暖和支持,社群的引路人扮演重要的角色。偉瑩一直是夥伴共學所信任的引路人,在教育實踐中不忘將理念與理想注入方法,讓老師們樂意朝向未知探索,猶如走在長長的隧道裡,遠處有瑩瑩之光,雖然微小卻能帶給同行人希望,讓每一跨出的腳步都感到真實與踏實。
讀完這本書,讓人感覺隧道之外便是藍天白雲、晴空萬里!(師大教育系教授 陳佩英)

幾年前,日本佐藤學教授的「學習共同體」在台灣引起了教育界的高度關注。我與幾位教師夥伴參與了一堂運用「學習共同體」的觀課,課堂中偉瑩老師用關鍵問題引導學生思考,在學生進行討論任務後,發表意見時,我們見識到了學生學習的「伸展與跳躍」。觀課結束後,夥伴們對於這堂課的討論不斷,也引發了我們踏入素養導向課程領域的動機。
這本好書,是偉瑩老師自身教學省思與帶領工作坊經驗的總整理。對於多數的教學者而言,我們習慣了教授學生系統性的知識,但是無法建構學生面對未來所需的關鍵素養。本書所提供關於素養導向教學的視野和結構性的工具,相信會帶給我們如學習共同體課堂的驚艷風景,為教學專業成長創造「伸展與跳躍」的高峰經驗。讓每位老師成為「教學的專家」,協助學生成為「學習的專家」。(台中市清水高中校長 黃偉立)

新課綱鼓勵老師發展課程,也期待老師進行素養導向教學,過去師培課程中,素養導向教學著力不深,大部分老師缺乏課程發展與設計的訓練,不少老師對於新課綱會有難以著手之處,藍執行長長期陪伴國內各學校發展和設計素養導向課程,她擅長將教育理論轉化為可執行的課程發展方法,擅長設計引導學生具思考與學習脈絡的課程,本書是藍執行深入教學現場實踐教育理論所累積的經驗,會對台灣甚至華人世界的素養導向教學產生重大的影響,推薦給所有第一線的教師。(高雄市鼓山高中校長 莊福泰)

偉瑩執行長對教育工作的投入與深入、付出與產出,令人激賞、令人讚嘆!在擔任台北市立麗山高中教務主任期間,傑出亮眼的表現,讓國教署特別商借前往服務。之後,偉瑩因為想做更多,毅然決然辭去公立高中的教職。她希望結合一群有經驗、想改變的老師,長期協助現場老師們備課,由合作學校提出需求和目標,及最想要的協助,偉瑩和夥伴們再入校,針對不同地區、不同學校,提供客製化專業陪伴。
如今,偉瑩不再受現有的體制框限,可以把全部時間都拿來陪伴各地有需要的教師社群。《教學力:深化素養學習的關鍵》是偉瑩博士出版的力作,也是一本對教學現場的教師們非常有益的大作,值得品味再三!(嘉義女中校長 蔡枳松)

此書最強大的地方,是本難得的教育哲學實踐紀錄,對於許多教育同行面對的問題與困境,或是看重孩子能否習得學習真義與價值的教師,都可以從中獲得很好的支持與指引。教育哲學書籍通常不容易閱讀,而此書可以深入淺出援引教育理論, 使之成為教學設計重要的理論依據,更有許多教學設計的實務經驗,以讓孩子像學科專家一樣的以思考為圓心,去經驗學習的歷程,畫出屬於自己的歷程地圖,這是本最接地氣能深化素養教學力的專書,衷心推薦給大家。(台東高中校長 蔡美瑤)

新課綱揭示了許多教育的理想,對學校及教學現場(特別是高中職階段)而言,是一場心靈與系統上的衝擊!改變是為了符應學生的學習需求,教育工作者正努力讓改變落實,以成就孩子更好的未來。本書從實務需求面出發、以學理為基礎發展,歷經無數場次工作坊的淬煉、轉化而成,是最能貼近教學現場需求的精華之作。
偉瑩曾在一場工作坊中說過這樣一段話,讓我印象十分深刻:「即使不能馬上向前、也要為未來留下種子」,滿滿的正能量,與所有在課綱推動的道路上一起努力的夥伴,共備、共學、共好。(台中市政府教育局課程督學 李文石)

若不見偉瑩,人稱英雄也枉然!偉瑩主任從擔任教務主任時期,就帶領各縣市主任和教師,針對單領域和跨領域的課程,進行各種行政配套與課程開發。
尤其重要的是社群運作經驗分享,這讓各校的教師社群,遍地開花的進行課程開發,也間接引導了各校進一步開發彈性學習、多元選修、校訂必修課程;已辦理了九屆的台東均一共備工作坊,更是每年都是大家熬夜搶著報名的場次。
現在,沒報到名沒關係,閱讀本書將可略知一二;但要學到核心?建議光看書不夠,還是需要熬夜搶報名!(嘉義縣高中課程督學 紀志聰)

非常感謝偉瑩老師長期對桃園市高中輔導團的課程培訓,更強力推薦這本累積數千場社群運作、領域與跨領域課程設計等實務精華,深化素養教學力的百寶書。
不論是自學、社群共讀討論,都能提升素養導向教學課程設計的專業思維,真心大大推薦給願意勇於改變教學的夥伴!(桃園市高中課程督學 陳麗如)

「素養是甚麼?能吃嗎?」這應該是新課綱上路這幾年,最被關注的話題了!
雖然每個人都有自己對「素養」的詮釋,也會用自己的方式來對應,但是我們總期待有人能夠把這樣的脈絡說清楚講明白,甚至帶著我們一步步去實踐。這樣的苦差事,恐怕也只有偉瑩這個「聰明的傻瓜」願意承擔。
與其說這是一本工具書,不如說是一本教育哲學書,因為只有真正的理解,才有可能真實的實踐。謝謝偉瑩一直這麼努力,高雄團隊會一直和妳一起。(高雄市高中課程督學 廖俞雲)

偉瑩老師是我所遇過最「接地氣」,而且主題最廣泛的課程領導講師,尤其是在如何幫助老師聚焦於透過提問設計,引出素養學習如何才能有縝密且獨到的課程理念與實作方案,每次參加偉瑩老師的工作坊,都能從不斷的對話思考與探討實作當中,得到滿滿的收穫。
很期待偉瑩老師將她寶貴的系列主題課程轉化為文字,與更多老師分享。唯有改變老師的教學,才能帶給孩子更多可能;謝謝偉瑩老師一路走來的堅持,用暖暖瑩光帶領我們勇敢前行!(新竹市高中課程督學 簡世欣)

這是本知識含金量很高的書,不僅挑戰既有的學習思維,也提出了具體的實施方式與思考架構。從教師角度來說,書本鼓勵並引導教師重新認知學生差異、思考教學核心、設計適當學習經驗;從家長角度來說,透過本書可以理解:如何鼓勵孩子透過學習歷程與對象物互動,與自我、同儕對話,從困惑中產生新的體悟,並進而在掌握知識架構後開展真正的自主學習。我想唯有如此的改變,才能讓孩子在面對未來世界的劇烈變化時,仍能昂首向前、無所畏懼。(高雄市前鎮區民權國小教師、2018親子天下教育創新100得主 葉士昇)

偉瑩老師是我教學生命中最重要的老師之一。從她的身上,我學會了如何打開一扇扇的窗,去看見教育的光采和學生的希望,更看見了老師可以如何透過教學設計和課堂實踐,來讓學生在學習過程中發光發亮。
唯有教育哲學觀的改變,才有機會真正理解學科本質與思維,是深深影響課堂能否啟動學生發生學習的關鍵。而這本書就是她集結幾年來現場演講和工作坊的精華,用更清楚具體的步驟化說明,來傳達給更多人知道,這股清晰透明的教育心法非常需要被廣為流傳,成為教育界的一本「必讀經典」!(台南市復興國小教師、2019 SUPER教師獎得主 邱士芬)

真正有價值的事物,都是要付出心血去追求的,這本《教學力:深化素養學習的關鍵》不好讀,實踐更要花許多時間和心血,可我讀完之後,孩子的、我的十年未來之路藍圖,就瞬間清晰浮現:如何讓孩子成為一個終身學習者,體會到學習的樂趣,讓孩子離開我們的那天,我們可以安心目送。這盼望永遠不簡單,但書裡從長年鉅觀到課堂一瞬,都給了好多手挽手的系統策略、自我修煉引路。
感謝偉瑩老師,讓理想有了真實、確切的路徑。如果你今年只能買一本書,那就買這本吧!(彰化縣原斗國小教師、2016年關鍵評論網未來大人物教育類得主 林怡辰)

★目錄:

I 理想成為真實
1. 不改變就淘汰
2. 困境還是問題

II_領域/學科素養課程
1. 課程設計就是學習經驗的設計
2. 領域/學科課程的設計流程
3. 學科本質是學習經驗的決定關鍵
4. 讓學生能像學科專家的關鍵
5. 情境脈絡實踐素養發展

III_跨領域素養課程
1. 通往真實世界的課程
2. 跨領域課程的類型
3. 跨領域課程的設計流程
4. 跨領域課程設計常見的問題

IV_師生共構的課堂
1. 引導學生思考的提問
2. 創造有益學習發生的課堂
3. 素養課堂裡教師的任務

V_教師學習共同體
1. 社群形成與共約
2. 社群經營與運作
3. 社群影響與迷思

VI_改變才是常態
1. 競爭力的意義
2. 終身學習的關鍵

<作者簡介>

藍偉瑩
現任均一師資培育中心執行長、社團法人瑩光教育協會理事長,是國內推動教師學習共同體的重要推手,更是吸引數千名教師安心跟隨的社群引路人。

擁有國立師範大學科學教育研究所博士學位,離開體制內之前,曾擔任台北市中教科課程督學、台北市麗山高中教務主任與化學老師、新北市金陵女中秘書與化學教師。在超過24年的教學資歷中,她極度了解學校課程教學與學生學習樣貌,也深度參與課綱相關配套研擬與推動;現在是第一線學校與教師長期且深度的陪伴者,6年來踏遍全台縣市,期許與老師、孩子並肩同行,成為更美好的自己。

在教學理論與課堂教學的交互激盪中,偉瑩老師以學習共同體模式開放課堂,發展具學科素養的探究課程;著力於社群運作與課程教學,透過為上百所學校、上千名教師的教學把脈過程中,不僅提供「客製化師資培育」,更鼓勵教師反思並解構自己的學習歷程,教師不僅是「教學的專家」,更要朝「學習的專家」之路邁進。

★內文試閱:

‧作者序

成為真正的專家教師

開始將自己的教室風景對外分享是二一三年的事情了,因為開放教室的緣故,有愈來愈多人對於我如何營造學生樂於學習與思考的課堂感到興趣,便開始邀請我演講。期望能夠擁有一樣風景的人詢問著作法,就這樣自辦了愈來愈多場的工作坊。要分享自己的經驗並不困難,要多精彩要多感人,只要是真實的故事,都能夠打動人心。但要讓別人也能夠掌握或習得這樣的能力,我必須不斷與自己對話,不斷解構自己是如何做到的,對於這樣的過程為何能引動學生的學習提出假說,並不斷驗證它。

這一切出現在我幫助教師的過程,同樣也出現在教師幫助學生的過程中。一個相對於學習者的專家,必然是先意識到自己「思考自動化」的歷程,才可能將自己思維的關鍵以及對應的做法解構,並能賦予意義。我們在學生階段學習學科的過程,不也是如此嗎?如果只是講述「學科的結果」,學生永遠無法具備專家的思維,也不可能掌握學科學習的關鍵。教師的改變也是如此,僅僅是經驗的分享,或是給予簡單的方法,都無法幫助教師掌握思維的關鍵。當思維沒有改變,再多的改變都只是換上不同的包裝,對於學生學習的改變是有限的。

這些年,我沒有停止過對於自己課程發展與教學設計的解構,更不斷分析我的學生是如何對學習產生興趣,又是如何學會自己學習,我到底做了什麼?我的啟發來自於我的學生、我的社群夥伴,還有所有參與過我工作坊的協作員與參與者。每一次的學習場域都是大家共構的,也都是共同的智慧,是幫助我「看見」我自己的方式。

如同《學習的革命》一書作者,也是東京大學榮譽教授的佐藤學所說,教師不再只是「教學的專家」,面對未來,教師更應該成為「學習的專家」。我是這樣詮釋這兩者的:教師仍然必須是「教學的專家」,對於學科本質有真正的理解,才可能對於學習「連續性」做規劃,規劃長時間概念的發展,也可以是規劃一個單元概念的發展。對學科本質的掌握,更能夠讓教師找到合適的情境,組職脈絡,幫助學生的概念建構。

教師必須是「學習的專家」,因為「教學的專家」雖然可以明確掌握學科本質與概念改變,但無法確保學生能夠如同專家一般思維,或甚至能夠面對新的問題。但「學習的專家」知道如何運用情境,安排適當的任務,透過提問,引起學生最大的思考,並促進同儕相互聆聽與對話。能讓學生與環境之間產生互動性,讓學習發生且持續,這就是教師所以能稱為「學習的專家」的原因。

二一年開始接觸同儕互動的學習,當時我就深深被協同學習所吸引,那是一種不同於合作學習的風景。每個人都是學習的主體,同儕間透過對話,刺激更多想法的產生,豐富了思考的範圍與可能,最終完成了自己的學習。許多教育研究結果也顯示,社會互動可以促進個體的智識發展,學生透過外顯的語言與協同活動,其學習成效勝過非語言的活動。發言有信心的學生可以藉由互動過程聽到更多的觀點;而安靜的學生則有機會回應甚至能提出想法,不再只是接受,更能相互挑戰想法。以學生的互動為教學活動時,教師的角色變成了協同的一員,與學生一起進行以分享為目的的活動。教室的重心在於學生,教室轉變為更開放、更有趣及參與度更高的氛圍,由學生討論協商,進而建構知識,培養能力,產生態度,最終成為素養。

這樣的理想實踐,直到二一二年才在臺灣大規模展開。學習共同體的引入,對於臺灣從事相關研究的學界與教師而言不是新的,但其中對於學生學習風景的描述,再加上教育現場出現的問題,讓這樣的改變成為眾人渴望。當愈來愈多學生不相信自己能學,沒有興趣學習的時候,孩子們連現在的人生都找不到意義,我們又如何期待孩子未來能夠真正找生命的價值,更遑論所謂的競爭力呢?當「人」的獨特、多元與價值都無法彰顯,我們又如何能期待社會改變或國家競爭力提升呢?

教育是社會演進的希望,學生在學習過程中學會有意義的聆聽與對話,體會失敗與學習的關係,擁有面對挑戰與突破的勇氣,欣賞每個人的想法,引發更多的思考與學習,更重要的是懂得在參與團體事務時自我控制,並掌握民主真意,這些都是在學習過程體會、理解、實踐與反思而得的,成為學生終身的素養。教育應當回應的是學生當下的問題,找尋學習的意義,教育絕不是為了未來做準備的機械化程序。當我們追求有意義的過程,結果自然能達成,這也就是素養課程與教學所追求的。

改變如果是為改變而改變,不要也罷;反之,如果改變是為了解決根本問題,那不做都不行。自一九九四年開始教書至今,我的課堂上學生總是熱愛學習,熱烈參與。最初,學生總是很依賴我,如果沒有我教,表現也許無法維持,然而這並不是好現象,代表我沒有真的帶起他們。二六年,我開始讓學生在課堂中說的更多,相互對話,如同專家一樣的思考與探究,慢慢便發現學生的思維習慣與互動方式都改變了,課室裡所營造的學習文化讓所有人都知道該聚焦於討論的主題,該相互聆聽,不該太早下定論,要周全的考量各種可能。當這樣的過程成為學生的習慣,自主學習就成為可能,學生不只在課堂學習,在課後能延伸學習的將更多。

二一二年,我開始在課堂中進行全時段的分組討論教學,也開放教室,對外辦理公開授課;二一三年年初成立校內社群,到了同年年底更成立跨校社群。為什麼要跨出自己的教室?因為我期望我所看到的學習氛圍不只在我的教室裡發生,更能夠在其他教室裡出現,讓學生能夠「真正」學習,讓教師能夠「真正」教學,讓師生都能夠「真正」相信自己是可以的。這複雜的過程不僅是課程設計或是提問設計,還包括課堂引導、社群共備,更重要的關鍵是「教育哲學」。

沒有「教育哲學」的人,一種是隨波逐流,不知道為什麼改變而改變;另一種是為堅持而堅持,死守形式而不改變。然而,若具備「教育哲學」的教育工作者,會知道任何主題都是素養培養的載體,教學法不再是要死守的,而是要善用的。在我的哲學中,學科知識是引起探究的手段,並且在探究的終點等著學生;學習不僅要習得探究的結果,還要在過程中培養探究的能力,更要感受學科的價值與態度,成為真正能夠進行學科專業對話的人。即便是小學生,我們都應該以他們天生的思考能力與對於世界的認識出發,讓他能夠如同成熟的成人般思考與行動。

這本書的誕生,是這些年走遍臺灣各地的回應。我深刻的發現,多數教師都是懷抱理想的,不只是學生的學習,還包含生活態度與價值觀等。然而大部分人不敢貿然改變,因為不確定是否真的對學生有幫助,或是對自己能否做到不具信心。在工作坊、培訓課程或入校陪伴的課程中,教師都是眼神發亮,信心滿滿的想回到教室嘗試。但每一場增能無論時間長短,沒說的道理永遠都比說出來的還多,再加上許多教師詢問是否有相關的書籍可以閱讀,這才讓我著手完成。

本書分為六章,分別是:一、理想變成真實(前言);二、領域/學科素養課程;三、跨領域素養課程;;四、師生共構的課堂(課堂實踐);五、教師學習共同體(教師社群);六、改變才是常態(結語)。我將一位教師從課程設計到課堂實踐的歷程都寫進書中,但這不是一本工具書。書中固然有些部分提到了流程,但目的是讓大家清楚課程發展的全貌,本書不交代太多的操作細節,將重點放在每個部分的關鍵,期待幫助教學者掌握心法,才能變化已有的技巧或是規劃增能的方向。

第一章討論「不能不改變」的原因,首先釐清困境與問題,才能看清楚我們能做什麼以及該做什麼。第二章先說明了學習經驗的意義,再帶入領域/學科素養課程的設計流程,以及說明重要的關鍵因素,包含學科本質、學科思維,以及情境脈絡的意義,如果無法掌握到這些關鍵,那麼課程設計也只是換湯不換藥,而這些關鍵在跨領域課程也同樣適用。第三章說明跨領域課程對於學生學習的意義、跨領域課程的類型、課程設計的流程,以及目前已經存在的課程設計問題,幫助大家檢視已經發展的課程是否流於活動,到底有無學習意義。

第四章則進入課堂的實務工作,讓研發好的課程架構能夠真正落實,那必然會談到教師的提問引導,提問是引起學生思考最關鍵的教學設計,有好的提問才有好的師生與生生互動。第五章則提供了教師社群運作的方式,讓課程設計不再是單兵作戰,能夠藉由協同共好,為每一位學生創造更棒的課堂與學習。第六章則是整合前面幾章的討論,重新定義何謂「永久的競爭力」,再一次提醒教師在關注這些方法的同時,更應當掌握深化素養學習的關鍵。

本書說明了許多教學的實務工作,能夠提供教師在教學改變之餘,更深刻的思考素養學習真正的意義;書中也同時說明了許多學生學習的內涵,可以提供教師和家長知道如何掌握學生學習過程最需要關注之處,能夠幫助家長更了解如何在生活中透過對話培養孩子思考的習慣,保持學習的興趣與動力,才能擁有持久的競爭力。

本書從企畫至編寫付梓歷時將近一年半,感謝親子天下編輯同仁對於忙碌的我諸多包容,在他們的用心與協助之下,本書才能順利完成。這本書是我多年教學經驗與教育哲學結合的理論,同時也是在許多教室都實踐過的實務紀錄。這本書是理論可以廣泛推展的起點,也是持續深化的過程。對於每一位閱讀與討論這本書的你,都是成就與精煉我教育哲學與理念的同行者。

‧推薦序

【推薦1】
天光雲影共徘徊 台北市立復興高中校長 劉桂光

六年多前我認識的偉瑩,跟現在的她有些地方呈現著很大的不同,但卻也有執著不變的面向。
不同之處在於,從教育專業來說,偉瑩總是帶著大家不斷前進。這些年她努力精進的成果,我們可以從這本書裡看到,尤其我從一開始就跟著她學習,更能清楚看到現在的她與六年前的不同。不論是理論與實務、不論是教師角度與學生經驗,她的論述與實踐都愈來愈清晰,當然其中的故事也就愈來愈精彩。
不變之處則在於,她積極睿智的學習態度、無私而熱情地分享、預想未來並尋求解決方法、努力搭鷹架幫助教師實踐的堅持,六年來都沒變過。不會因為挫折而退縮,不會因為疲累而放棄。不論是在什麼位置與角色,她總是能一本初衷、溫柔地堅持著。
這本書所呈現的內容我多半都很熟悉,卻又感動於偉瑩不斷精進努力,讓我在閱讀之後又再次被帶領與提升。偉瑩總是有這樣的魅力與能力,讓大家學到如何提升課程設計與教學規劃的能力。
面對學生學習動機低落,如果你希望找到解決方法;面對新課綱的素養導向課程,如果你需要方法來設計課程與教學;面對社群夥伴,如果你不知道如何陪伴與帶領;面對教育的改革,如果你感到困惑與迷惘;面對教育的挑戰,如果你在理念上需要澄清——這本書絕對能夠幫助你澄清理念、建構方法、產生動能。
在一八課綱實施的元年,要我跟現場努力奮鬥的教師,以及關心孩子教育的家長推薦一本書,這一本肯定是首選!

【推薦2】
大標:每位教育工作者、關心教育的家長,都該有的一本書
葉丙成 (實驗教育無界塾、線上學習平台PaGamO創辦人)

最早與偉瑩結緣,是?2014?年一月我在臺大教學發展中心擔任副主任時,與均一的方新舟董事長一同籌辦台灣第一次針對中小學老師所辦的「翻轉教育工作坊」。還記得開籌備會第一次看到偉瑩,就覺得這老師雖然話不多,但我感覺她有一股氣勢,是個很厲害的角色。隱隱之中有很大的能量。在那次的工作坊,偉瑩的教學功力讓我留下非常深刻的印象。也因為這樣,隔年當我決定在臺大師培中心開課,希望從師培開始扎根、努力改變我們台灣未來的新老師時,我第一個想到的便是邀請偉瑩、還有輝誠、昌宏一起在臺大師培中心開設「翻轉教學與教學創新」這全台灣第一門針對翻轉教學、教學創新而開設的師培課程。

在這課程裡,我不但是老師,同時也是學員。三位老師上課時我都坐在下面聽。偉瑩講課的那四個禮拜,給我很大的衝擊。我永遠記得當我第一次聽到偉瑩跟師培生說:在她的教學裡,學生回答她問題的錯誤答案,才是最珍貴的答案!因為她可以從學生的錯誤答案出發,一步步引導學生去探究、去討論、進而讓學生發現自己的盲點在哪、建構自己的知識。我至今永遠都忘不了,當時在台下聽到她說「學生錯誤的答案才是最珍貴」的時候,我內心所感受的無比震撼!

雖然偉瑩總是摩頂放踵地全台跑透透,辛苦地幫助培訓全台灣的老師,但我一直很感謝她非常有義氣地一直幫我。我們總共一起開了三年的臺大師培課程,在這三年很有幸教出了好幾位現在在教育圈很活躍的熱血年輕老師!這三年的合作開課,讓我清楚地看到偉瑩老師在課程設計跟教學,無人能出其右的功力。也因此,後來只要有其他國家的單位跟我探詢講者時,我都跟他們說:偉瑩老師是在台灣,教學讓我佩服的首屈一指老師,我毫無保留的強力推薦!

回顧過去六年,從?2014?年那場翻轉教育工作坊開始,教育界有許多老師夥伴們一起在為讓台灣教育更好而努力。許多很傑出老師開始在各地分享自己的教學,幫助更多老師改變。這股由下而上的教育風潮,讓台灣老師百花齊放!這樣豐沛的教學創新能量,在亞洲是非常少見的!近年來優秀老師們也把他們獨特創新的教學方法撰寫成書。這些書讓很多老師得以嘗試不同的教學方法,在教室裡看到過去所看不到的動人風景:以往許多無動力的孩子們紛紛動起來了,這是多?令人感動的事!

六年後的現在,台灣許多老師經過不同精彩教學法的洗禮,已有長足的進步。我認為台灣老師現在更迫切要精進的課題,是在於課程的設計。過去由於一綱多本,教科書出版社為了爭取老師青睞,為老師設計了許多方便教學的教材。同時間加上學校行政事務的沈重負擔,讓老師越來越無暇從頭設計自己的課程。長此以往,老師在課程設計的主體性上漸漸不若以往。??然而目前108?課綱所談的素養教學,考驗的正是老師的課程設計能力!課程到底該怎麼設計?課程的目標?課程的學習重點?課程的整合性任務?到底該怎麼做才能設計出可以真正能讓孩子探究出我們希望他學的知識,而且又能養成關鍵能力的好課程?這些是台灣很多老師過去所不熟悉的面向。我們看到的是,課程設計是目前台灣許多老師教學要再精進的瓶頸;非僅中小學老師,大學老師亦然!

怎麼辦?經過數年的等待,我很高興終於看到偉瑩的新書問世。我認為這本書是解決我們前面所談課程設計瓶頸的最好解方。這本書是我認為目前最能幫助老師們提升課程設計能力的書,也是台灣每一位從事教育工作的老師(國小、國高中、大學)及想更了解教育的家長們,都應該要有的一本書。這看了這本書,老師將對於課程設計更有概念,更能設計出真的能幫助孩子養成能力、學習知識的好課程。

很高興看到這本書的問世,我鄭重地向所有教育工作者及關心教育的父母推薦偉瑩的這本好書。看了以後,功力大進十二成!

台長: 來自星星的喵

是 (若未登入"個人新聞台帳號"則看不到回覆唷!)
* 請輸入識別碼:
請輸入圖片中算式的結果(可能為0) 
(有*為必填)
TOP
詳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