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h購物| | PChome| 登入
2021-03-11 18:38:03| 人氣93| 回應0 | 上一篇 | 下一篇
推薦 0 收藏 0 轉貼0 訂閱站台

看見孩子的亮點:阿德勒鼓勵原則在家庭及學校中的運用


看見孩子的亮點:阿德勒鼓勵原則在家庭及學校中的運用
作者:張英熙(台北巿立教育大學幼兒教育學系助理教授) 出版社:張老師文化 出版日期:2013-05-11 00:00:00

<內容簡介>

善於鼓勵的人有種獨特的能力
可以在每個人身上看見美善的本質
並以言語和行動反映出對方內在的美好

每個孩子都想做好孩子,然而不都有機會
最需要鼓勵的孩子,往往最難得到鼓勵
父母、師長要先成為一面明鏡,好映照出孩子美善的心

心理學大師阿德勒認為,鼓勵是心理治療的核心,也是親子教養、教育與輔導工作不可或缺的元素。然而,鼓勵的概念似乎眾所皆知,實踐時卻讓人覺得模糊、混淆。

本書根據阿德勒心理學的觀點,深入淺出介紹鼓勵的原則、語法及範例,釐清鼓勵和讚美的差異,各章穿插許多動人故事,邀請父母、教師一起以鼓勵成就每一個孩子!

★名人推薦:

教師善於鼓勵,便能成就每一個孩子,本書為大家指出一條實現教育夢想的路徑。
──吳清山(教育部國民及學前教育署署長)

本書引用許多實例詳盡說明鼓勵的原則、策略及做法,提供讀者練習的鼓勵語法,是一本理論與實踐並行的好書。
──何瑞德(基督教導航會牧師)

本書分享「鼓勵」在台灣本土的實踐經驗,讀來讓人倍感親切、發人深省,是一本父母、老師不可不讀、不可不知、不可不學的書。
──林佩蓉(台北巿立教育大學幼兒教育學系系主任)

習得鼓勵後,我開始看重每個孩子被創造的非凡價值,親師生合作關係大幅提升,藉由肯定幼兒個別特質,營造出益人利己的教室文化。
──郭玲霜(台北巿日新國小附設幼兒園教師)

英熙教授將阿德勒學派的核心意旨,以淺白的語言說明其寓意,並輔以生活化的故事來連結鼓勵的原理與運用,讓讀者可以很容易結合自身的生活經驗,並產生行動力。
──曾端真(國立台北教育大學心理與諮商學系教授)

不是好孩子才需要鼓勵,而是鼓勵使孩子們愈來愈好。
──曾清一(新北市秀朗國小輔導處主任)

張英熙?授根據他十餘年來針對父母及?師的鼓勵訓練實務及研究,為讀者深入淺出、鉅細靡遺地介紹源自於阿德勒心理學的鼓勵理論基礎、原則、策略及技巧練習。貫穿全書的還有許多珍貴的案例,讀者能深入了解本來氣餒的孩子在接受鼓勵時的心理經驗及行為改變。
──楊瑞珠(美國伊利諾州立州長大學諮商與心理學研究所教授)

我常為張教授在分享孩子的故事中,談到深處時眼眶泛濕而感到動容,也為他設計出輔導老師的訓練方案與技法而深深地折服。
──潘慶輝(新北市秀朗國小校長)

阿德勒反對父母權力的操縱與控制,強調民主的家庭氣氛和鼓勵的教養方式對子女人格發展有深遠、積極的影響。有關如何運用鼓勵的策略和技巧,請看本書的精彩內容。
──鍾思嘉(國立暨南國際大學輔導與諮商研究所兼任教授)

★目錄:

推薦序1 鼓勵:將信心付諸行動 鍾思嘉
推薦序2 勇氣在鼓勵之中滋長 曾端真
推薦序3 以鼓勵催化改變 楊瑞珠
推薦序4 鼓勵的果實:熱情、勇氣與創意 何瑞德
熱情推薦
作者序 以鼓勵成就每個孩子

第一篇 鼓勵的理論基礎

第1章 阿德勒心理學與兒童心理健康
阿德勒心理學簡介
童年經驗是人格發展的基礎
故事:沒有表情的臉孔
孩子以主觀的知覺與詮釋來理解經驗
用愛與鼓勵,引導孩子重新學習
鼓勵在三級預防模式中的運用
故事:泰迪的禮物

第2章 鼓勵:激發勇氣
鼓勵的概念
鼓勵的原則
鼓勵的策略
鼓勵與正增強的比較
鼓勵與讚美的比較
鼓勵激發勇氣,滋養社會情懷
故事:幸福的缺角

第3章 氣餒:喪失勇氣
氣餒的概念
氣餒的原理
令孩子氣餒的作為
氣餒製造更多害怕,助長無效的生活型態
氣餒與鼓勵的比較
故事:愛的記號

第二篇 鼓勵的應用

第4章 鼓勵的語法
肯定特質與能力
指出貢獻與感謝
看重努力與進步
表示信心
傳達接納與認可

第5章 在生活中實踐鼓勵
案例1 我很有耐心,我會等待
案例2 串珠珠
案例3 全班好好刷牙
案例4 挑戰新食物
案例5 不再輕言放棄
案例6 幫助發展遲緩兒學習
案例7 止息手足之爭
案例8 搗蛋鬼變開心果
案例9 大哥變成好幫手

第三篇 鼓勵的學習

第6章 由內而外學習鼓勵
童年鼓勵經驗寫作與分享
童年氣餒經驗寫作與分享
正向特質表及活動指引
鼓勵語法綜合練習
鼓勵情境練習活動指引
鼓勵實習指引

第7章 跨越鼓勵的障礙
跨越「威權的傳統」
深思「非贏不可的社會風氣」
釐清「推崇謙遜的文化」
區辨「不自在」與「不真誠」
揚棄「舊的管教風格」
突破「鼓勵詞窮」的瓶頸
了解「孩子反應不符預期」的原因
故事:刺耳的鼓勵

第8章 邁向鼓勵之路
學習鼓勵的目標及過程
父母及教師學習鼓勵的成果
技術誠可貴,態度價更高
以鼓勵贏得孩子,贏得幸福
進深閱讀推薦書目

參考文獻
誌謝

<作者簡介>

張英熙
現任台北巿立教育大學幼兒教育學系助理教授,畢業於彰化師範大學輔導與諮商學系博士班,通過諮商心理師特考。他長期關心家庭議題,曾以個別諮商及團體工作的型態陪伴家長,樂見家長在管教技巧及態度上的成長,著有《從失落到接納:特殊兒童家長心理支持團體實務》(心理出版社)。

作者偕同妻子吳珍認為孩子是上帝的祝福,婚姻及養育子女的目標就是學習相愛,個人藉此可獲得心理及靈性成長。他們育有四名子女並為此感到幸福滿足。夫妻兩人時常一同工作,他們認為幼年的家庭及學校經驗是人生的基礎,常以「愛與引導」為題,倡導愛、傾聽與鼓勵在親子及師生關係中的重要性,並開發系統的學習計畫,幫助人習得實用技巧。除了常獲邀請演講之外,他們也多次運用本書內容為材料,針對家長及幼兒園教師舉辦為期一至三個月的短期訓練,並與好友吳淑禎教授一同帶領為期二年的國小教師輔導研習活動。

台長: 來自星星的喵

是 (若未登入"個人新聞台帳號"則看不到回覆唷!)
* 請輸入識別碼:
請輸入圖片中算式的結果(可能為0) 
(有*為必填)
TOP
詳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