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h購物| | PChome| 登入
2003-11-04 21:46:53| 人氣987| 回應0 | 上一篇 | 下一篇

泰國山地部落概況—以泰緬邊境甲良族為例 (轉載)

推薦 0 收藏 0 轉貼0 訂閱站台

泰境山地部落民族簡介 轉載 賴樹盛

在泰國的偏遠山區,也正如台灣一般,居住著分屬各種不同族群的少數原住民族,他們也被稱作為山地部落民族(Hill Tribal People)。目前,關於這些原住民族的可靠統計資料是相當缺乏的,甚至相關的研究與記載也是很難找到的,根據一項1996年的研究指出,當時的廣義山地部落民族人口數,佔有全國人口的百分之一點三,為數則是近八十萬人,總共有十個不同的部族,其中甲良族(Karen)為人數最多的一支,約有四十萬餘,其次則為苗族(Hmong)約有十二萬多人。

社會經濟地位的低落
這些山地部落民族,絕大多數世居於泰國北部的山區裡,部分則是散佈在西邊與緬甸交接處。依照山地部族居住地的地理位置,也習慣將他們區分為兩類:高地部族與低地部族。一般說來,這些山地部族的政治地位相當的低落,一方面幾乎沒有任何山地民族曾擔任政府官員與國會代表,另一方面也長期缺乏參與國家或地方決策的機會與機制,因此,這些山地部族是極度地遠離國家決策核心,並且缺少表達自主意見的管道。除此之外,由於現代社會的變遷快速,主流社會的制度與結構不斷調整,進而間接或直接地影響了山地部落的社會結構、經濟型態與生活方式。例如,在傳統部族的思考裡,並沒有所謂的土地擁有權的概念,而當泰國政府沿用北美國家公園概念所制定出的新政策,將這些部族的居住地與生活圈皆規劃成國有林地或自然保護地,嚴格地管制部族的遷徙與耕作習慣,這已造成對山地部族生活型態相當大的衝擊。傳統的焚林輪耕方法,開始受到極大的限制,加上許多的部落在近數十年來,已開始採取長期定居的方式,再加上山區資源的極度有限,使得原本能夠自給自足的生活經濟型態,由於耕地縮減與人口增加的因素,逐漸崩解並面臨糧食缺乏與生活匱乏的窘境。

民間社會與國家政策的漠視
由於這些山地部落世居於偏遠地區,且成小聚落的方式遷徙與移居,使得泰國政府長期來對這些民族的社會與經濟需求採取較放任的做法,加上這些部族絕大多數的人口仍使用該族母語,對於官方用語—泰語是極度陌生的。因此,一般相信仍有大半的山地部族人口,並沒有泰國國民的正式身分認定。就在泰國整體經濟水平在近代已有大幅成長的同時,這些山地部落並沒有因此得到太多國家資源的分配,他們的生活水準仍是遠遠低於全國水平,甚至長期缺少各種基本教育和衛生醫療的協助。而在一般民間社會裡與國家政策上,在前些年仍不難發現其中充滿著許多的歧視與刻板印象,或認為山地部族是國家安全的潛在威脅,或認定他們的生活型態對環境生態是相當具有破壞性的,或以為山地部族多以栽種鴉片與毒品維生。不但泰國民間社會普遍漠視這些部族的需求與匱乏,而且在國家政策的制定過程中向來也欠缺這些部族的參與,自然無法顧及當地的特殊條件,更毋論滿足當地的各項需求。

泰緬邊境甲良部族之生活型態
以泰緬邊境甲良部族為例,他們的族系雖與緬甸和清邁省的甲良人同屬來自於蒙古語系地一支,但長期的地理隔離,也造成彼此間甲良語的差異性。暫且不論緬甸地區的甲良人,由於泰北地區在近三十年來,受到較多國外援助的關注和介入,加上清邁市的經濟規模快速發展,觀光業的蓬勃與非政府組織的援助使得泰北地區的少數民族,相對而言,擁有較多的教育與醫療資源,且研究山地部族的機構或組織多設立在清邁一帶。而在泰國西北也是泰緬邊境一帶的甲良部族,面臨緬甸內戰的動盪與地理位置上的偏離,仍然維持著相當傳統的生活方式,但卻也無可厚非地面對著現代化社會的各種挑戰。

這些邊境地區的甲良部族,位於中低海拔的高度,多是小型聚落的方式群聚而居,然後以周圍數個小部落再形成一個較大村落的生活圈,而每個小聚落則是由二十至四十家戶所組成。雖然有些部落在經過村民的合力開鑿山路後,四輪傳動車輛已經能夠直抵村落,但絕大多數的村民仍是得依靠步行數小時的時間,才能抵達主要的柏油道路,可是一但到了雨季期間,這些山區道路經常就因大雨沖刷而中斷,加上基礎電力設施與通信設備在許多村落裡仍然是相當罕見與缺乏,因此這些村落仍屬於相當的與外界隔離與孤立的。他們的屋舍是亞熱帶地區常見的高架茅草屋,以木頭樹幹做為屋舍樑柱,屋頂多是當地取材的植物樹葉鋪製而成,孟宗竹則是製作牆面與地板的主要材料。甲良人以焚林輪耕的方式來栽種稻作,屬於一年一期的旱作農耕,但由於山地耕地面積有限且狹小,所以村落與耕地多呈分散且距離遙遠。至今,甲良部族仍維持小型農耕、野果採集與森林狩獵的生活方式,他們雖也畜養家禽如豬雞牛羊,但數量不多且以放牧的方式來豢養,僅供做自家食用或禮物交換。在社會結構上,甲良族是屬於母系社會型態,但無論男女老幼都必須共同分擔農忙與家事,而村落裡的社會連結性仍然相當緊密,關於社區事務多是由眾人共同決議之。在宗教信仰上,除了部分村落因早期教會到該地宣教的原因而選擇信仰天主教,另有部分村落則是受到泰國國教的影響而信仰佛教,但大多數的甲良部落仍然是屬於萬物有靈論的信仰,一種崇拜自然萬物皆有靈性的哲思,並追求人與自然之間的協調。

弱勢與貧窮困境的持續
這些甲良村落的各項公共基礎設施仍相當缺乏,有些村落即使地方政府設置有正式的學校或醫療站,但由於地理位置偏遠且財務狀況不穩定,多成了空有硬體卻無人力運作的狀態,村民們的醫療與受教育之需求,常因此被忽略與無法得到滿足。在村落裡仍然缺少如廁設施,加上村民的衛生常識與教育水平仍然低落,多是直接生飲地下水或溪水,傳染疾病至今仍是相當普遍。雖然在近十年來,泰國經濟已有大幅成長,但1997年的東南亞金融風暴仍讓國家實力受到重創,加上政策上長期來著重於都市的投資與建設,即使每年泰國政府仍接受大筆的外援資金,但多運用在大規模的鄉村發展與森林資源管理上,而對於山區部落的個別需求與特殊狀況甚少關注,也導致了這些村落必須自行面對如前文所述的困境,如國民身分認定、耕地緊縮、人口增加與公共資源的缺乏等,以及在現代社會快速變遷的衝擊下,將更處於弱勢與貧困的狀態是可以預期的。過去二十年來,國際非政府組織持續提供各項協助,致力於改善泰國山地部族的生活品質,關注層面包括教育、醫療、農業、環境與社區發展等,並與本地的非政府組織合作,期待能與山地部族共同尋得一條可行的永續發展之路。

台長: 阿耀
人氣(987) | 回應(0)| 推薦 (0)| 收藏 (0)| 轉寄
全站分類: 心情日記(隨筆、日記、心情手札)

是 (若未登入"個人新聞台帳號"則看不到回覆唷!)
* 請輸入識別碼:
請輸入圖片中算式的結果(可能為0) 
(有*為必填)
TOP
詳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