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輪傳動的吉普車,轟隆隆地開在凹凸不平、坑坑洞洞的黃土路上,偶爾還得面對大雨過後輪胎打滑的狀況發生,這條前往泰緬邊境難民營的路況,對於台北海外和平服務團(TOPS)泰國工作隊領隊賴樹盛來說,卻早已是家常便飯!
當「難民營」這三個字出現時,閃過你腦海的情景是什麼?
跟隨著車隊的前進,慢慢地這座位於泰緬邊境的Umphium Mai 難民營呈現在眼前,遠遠望去彷彿是座「深山裡的小村落」,茅草屋頂、用木頭架起騰空約三尺的木頭屋子,在整片的山坡上交錯且不規矩的排列著。
「很難想像天天靠著別人接濟、寄人籬下失去自由的難民生活,」在泰緬邊境從事難民服務六年的賴樹盛說,直到現在還是相當震撼初次造訪難民營的印象。
※一條湄河,兩個世界
位於泰緬邊境的美索鎮,是泰國和緬甸陸運重要的往來據點,邊境離小鎮不到五公里遠,有一條界河--湄河,站在泰緬邊界的河邊,其實只要幾步路渡河,就可以走到緬甸的國境,不過,一條河的兩岸,卻有著截然不同的世界。
早先因為緬甸軍政府的迫害,許多緬甸人逃離到泰國避難,更有上萬名甲良族人越界流亡成為難民,這些人不是被收容在邊境上數十座的難民營裡,要不然就是躲藏在泰國境內的偏遠山林中,過著不知明天在哪裡的生活。
來自台灣三十多歲的賴樹盛,每每站在泰緬邊境的河岸邊,望著對岸的緬甸邊境時,不禁懷疑為什麼僅短短二十公尺的距離,人卻有著截然不同的命運。
※行動參與,漂流邊境的兩千個日子
「Apple、Dog、Cat」難民營中傳來許多英文單字的聲音,這天賴樹盛和TOPS的工作同仁,趁著難民營內幼稚園停課的空檔,協助這群老師老師在職進修,從唱唱跳跳、做美工、到推展教學方式;從英國碩士畢業後的賴樹盛,直接投入第一線的田野服務到現在,已經漂流邊境兩千多個日子了。
在這兩千多個日子中,賴樹盛親身實際參與田野服務工作,至緬甸難民營內推展兒童發展工作,並至泰國偏遠少數民族部落推展社區發展與教育服務,希望透過實際田野工作中的規劃執行,以及與在地社區和國際組織之間的協力合作,建立起與國際社區的信任情誼和夥伴關係,同時積累人道援助工作的實務經驗。
從小,不喜歡讀書的賴樹盛,因為熱愛山旅活動,本以為畢業後,會找份在山裡的工作,可能是偏遠教師,或是國家公園的巡山員,最後卻想不到,跑到了泰緬邊境上的山林中,從事難民營和少數民族教育服務的工作。
「自己就是喜歡這股山林裡特有的氣息,一股混雜著自然與人的味道,」賴樹盛認為這場無法預期的生命安排,或許是巧合,也或許很早就註定了。
※動機單純,讓堅持更長久
動機單純,讓堅持更長久。對賴樹盛來說,他很清楚留在泰緬邊境,絕不是因為這裡的人們很需要他,或是能夠在這裡創造一番大事業;而是這裡的人和自己需要在這塊異鄉的土地,發掘出屬於自己的生活態度和方式。
「自己的夢想就是,泰緬邊境的孩童和青年,有一天也能回到家鄉,也能夠擁有和我一樣追築夢想的機會,」賴樹盛希望透過每一次的服務工作中,不斷地增取資源擴大服務的影響力外,更重要的是,當地朋友和當地組織能有培養出自己的力量,以自己的能量來開創出未來的路。
為了達到當地人幫助當地人的夢想,2005年他和在地夥伴共同成立「達府邊境兒童協助基金會」,針對來自偏遠山區貧困家庭,將繼續高中以上學業的克倫青年,提供其學雜費、食宿與日常生活費用,除了協助擁有接受高等教育的機會外,更希望他們並能在完成學業後,有意識地貢獻自己的力量來服務自身的社區。
世界變的更美好,要靠更多人的力量。不僅依靠在地人的力量,賴樹盛更將台灣的力量帶到這裡,讓兩邊的年青人都能彼此學習 彼此合作和成長。TOPS和中原大學資訊系合作縮短數位落差服務,並協助成立「泰緬邊境資訊志工團」,多次完成資訊科技義工培訓,並協助至偏遠部落學校培訓當地種子師資,為甲良族孩童提供資訊教育啟蒙。
※夢想-改變這個仍不夠完美的世界
永遠懷抱著最美好的希望,隨時做好最壞情況的準備,是賴樹盛這些年來最深刻的感觸。常常有人會問他:「為什麼要跑到那麼遠去幫助別人,而不是先從幫助台灣人開始?」
面對這樣的質疑,賴樹盛認為台灣的對外援助發展,常常有兩種心態。第一種是,只要顧好自己就好,幫助自己人就好的想法,也往往反應了汲汲營營和短視近利的台灣社會價值觀。
第二個則是,口號式的愛心無國界和鄉愿式的慈善助人,結果淪為自我感覺良好的自我滿足或自我成長而不自覺,並無益於社會內涵的養成。
正當泰緬邊境的孩童,充滿著流離失所、貧窮、和沒有安全感的日子時,「此時的幫助他人,代表著將來也有接受他人幫助的可能,因為我們都生活在同一個變動且不確定的世界裡,」賴樹盛的夢想就是,讓世界有些改變和讓世界變好一點外,更認為在這裡代表著台灣人,對另外一個社會的友善和參與國際事務上的協同合作。
※夢想要單純,單純使人堅持了下來
雖然海外服務是一條長久而漫長,又充滿著挫折、無奈和無力的道路,但賴樹盛卻靠著夢想和夥伴的支持,一點一滴的堅持去累積、去實踐。「純粹地想去做一些對自己好,也會對世上他人好的事情,更想看看這個世界,來想了解自己,」他充滿活力地說著。
下雨過後的甲良部落的山區,一大片位於山谷之中綠油油的稻田,在陽光的打照下,一根根筆直的稻苗矗立在溪流邊閃閃發光,微風輕拂,黃澄澄的水稻輕輕的傾斜。相信賴樹盛單純的夢想,就像是他的新書《邊境漂流 ─我們在泰緬邊境2000天》中提到,出走的意義,不只在於於勇敢地走出自我設限的框架,堅定地走向自己選擇的旅程,更是帶給所接觸的人們,以及所身處的土地,一份實踐和感動。
文章定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