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h購物| | PChome| 登入
2005-03-16 00:32:58| 人氣385| 回應0 | 上一篇 | 下一篇

省思雜記2

推薦 0 收藏 0 轉貼0 訂閱站台

第2週省思雜記 教學單元: 教學的基本歷程(Dick&Reiser教學模式與應用實例) 學號:49112005 系所級別:外文三

Ⅰ.上課內容摘述(What have I learned?)
1.正式當老師前應該知道的事
2.Dick and Reiser教學模式:
設定目標→寫出行為目標→分析學生特徵→選擇/查閱教科書→發展測驗→發展教學活動→選擇教學媒體→實施教學→修正教學
3.教學目標ABCD剖析法:講義
討論最基層的教學目標(instructional objectives→learning viewpoint,以學生為主體)
A→Audience(此指學生→AWBAT: Student Will Be Able To )
B→Behavior(外顯的行為,ex.界定、列出、敘述…)
C→Condition(限制)
D→Degree(準確度、速度、品質)
4. 美國教育學者Shulman認為一個勝任的老師需具備學科的教學知識(pedagogical content knowledge,簡稱PCK),PCK包括組織與預備教學單元﹑認清學生的個別差異﹑瞭解文化的影響﹑與控管教室內的學習環境。

Ⅱ.對我的衝擊 (So, what impact do I have?)
1. 我思考著「我未來會是怎樣的老師」?老師的一番幽默比喻:「建築師蓋不好大不了拆掉;醫生醫不好大不了埋掉;老師教不好,卻讓禍害繼續成長繼續影響社會。」老師對學生的影響比建築師和醫生深遠許多,如果不能讓學生學到高深的知識,但至少一定要教他們正確的道德觀和價值觀。此外,老師提到一個令我印像深刻的研究結果:中小學老師的孩子普遍比大學教授的孩子有成就。我想,或許是許多在初等和中等學校工作的老師,對孩子的教育不只著重在求得高學位,更要求他們對人對事的態度,而這些正是孩子未來在工作時影響他們成就的關鍵因素。還有可能是大學教授花需多時間和精力在做研究上,對孩子的要求像對有自律能力的大學生一樣,孩子比較多自由但也可能因此在個性上有小缺點。因此,老師除了要有豐富的學科知識,更需要好的教學方法和瞭解學生。

Ⅲ.未來使用上的規劃 (Now, what should I do in my career?)
Dick & Reiser提出的有效教學模式流程圖很實用,我覺得和課程設計所學的課程發展模式有相關,這些需要和班級經營的策略一起配合使用,我正好這學期也有修班級經營,希望可以融合教學原理、課程設計和班級經營。

台長: ◎~BabyBear~◎
人氣(385) | 回應(0)| 推薦 (0)| 收藏 (0)| 轉寄
全站分類: 心情日記(隨筆、日記、心情手札)

是 (若未登入"個人新聞台帳號"則看不到回覆唷!)
* 請輸入識別碼:
請輸入圖片中算式的結果(可能為0) 
(有*為必填)
TOP
詳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