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h購物| | PChome| 登入
2004-03-28 11:25:00| 人氣224| 回應0 | 上一篇 | 下一篇

李魁賢‧航向愛爾蘭

推薦 0 收藏 0 轉貼0 訂閱站台

原載《民眾日報.鄉土文化》1999.08.25

對台灣文化復興運動寄予厚望的人士,常會引愛爾蘭為例,加以相提並論,深研愛爾蘭文化復興運動、愛爾蘭文學、葉慈詩學的吳潛誠,把多年來的相關論著,集成《航向愛爾蘭》一書,提供我們具體而甚具啟發性的思考空間。

吳潛誠引述愛爾蘭文藝復興領航員歐李瑞談過的話:「沒有國家,就沒有偉大的文學;沒有文學,就沒有偉大的國家」,具有非常震撼性的意義。

殖民地雖然也產生過動人的反抗文學,但除非那個殖民地最終能脫殖民化,成為獨立國家,原則殖民文學終久必定被殖民主的國家文學所淹沒。「沒有國家,就沒有偉大的文學」是文學家的諴言,因為文學是百年的基業,沒有國家,則人民成為浮游生物,不能培養成偉大的民族,就無法造就偉大的文學。台灣文學雖然已經獨立門戶,但最重要的培養基-國家不立,台灣文學的任督二脈就無法暢通。

而「沒有文學,就沒有偉大的國家」,可視為政治家的座右銘。經營台灣,若只著眼在經濟成長,雖然可造成社會繁榮、家庭富裕,但不一定能養成優雅的生活品質。我們放眼台灣政治生態,政黨競爭只以搶奪政權為鵠的,但文學涵養施政上表面似乎動作不少,可是實質效益未顯。在文學的倡導方面,看不出政黨間的明顯差異,表示政客對文學的重要性尚無深刻理念。

在語言方面:愛爾蘭和台灣也有類似的遭遇。吳潛誠引述葉慈的話:「蓋爾語是我的民族語言。英語是我的母語。」在台灣也已逐漸形成「台語是民族語言,華語才是母語」的分離現象,要搶救台語復興為母語,而不是淪為「祖母語」的困境,刻不容緩。所以最重要的是,台灣的母親們要首先覺醒,孩子的母語是要在家裡開始使用,而不是送到學校才去學習。

吳潛誠又提到:有信心的愛爾蘭人甚至說:「英語屬於我們,我們不屬於英語。」有信心的台灣人也應該說「漢語屬於我們,我們不屬於漢語。」在台灣,除了南島語族外,漢族使用漢語已有長久的傳統,不是說台灣要脫離中國化,就要連帶排拒漢語系統,何況漢語和中國目前通行的華語並不完全等同。

葉慈甚至不認為蓋爾語是形塑民族形象的唯一基礎,他詰問道:「以英語做為語言,我們就不能建立在精神上絲毫無損其愛爾蘭特色的民族文學嗎?」

《航向愛爾蘭》書中處處引人深思,吳潛誠的中心意旨是:回航台灣!

台長: Nelson
人氣(224) | 回應(0)| 推薦 (0)| 收藏 (0)| 轉寄
全站分類: 心情日記(隨筆、日記、心情手札)
TOP
詳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