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彌補過去幾個月裡無法盡情嗑電影的遺憾,
進入七月後幾乎開始計劃著哪些電影應該進入我的必看清單中,
已經下檔很久連二輪都繞完一圈發現大哥才是對的投名狀終於看完,
一路玩到掛的摩根費里曼、慾望城市的最終篇、夢工場的功夫熊貓、赤壁、
希斯萊傑英年早逝最後的遺作-蝙蝠俠:黑暗騎士、地心冒險、神鬼傳奇3…
老實講,真不確定自己的口袋到底吃不吃的消。
今天才從日新九樓至尊廳看完蝙蝠俠離開,
如果隔壁老先生身上的痠痛貼布味道不要那麼刺鼻,
木瓜牛奶味道不要那麼濃郁,
我想我應該可以更專心的把心思放在帥哥蝙蝠俠與小丑的身上吧。
從來沒看過蝙蝠俠系列電影,連漫畫也沒有,
要不是因為之前嚐過數位電影的甜頭(功夫熊貓真是優秀到爆炸的動畫作品)
並且這是希斯萊傑最後的一部電影,
可能也沒想過會主動來看這黑暗騎士。
(其實想看的是地心冒險,真人版的3D電影)
結果放了個颱風假,一切就順其自然的進入電影院。
原以為蝙蝠俠是個很厲害擁有什麼神奇力量的英雄,
看了才知道他不像超人(有飛毛腿)也不像蜘蛛人(用蓮手指噴絲)擁有特異功能,
而是和李麥克一樣,是個靠實體肉身並且平民化的正義英雄。
他能飛能跑能打擊犯罪,全靠研發的高科技工具與服裝和過人的體力來制服邪惡勢力。
雖然是英雄角色,但顯然蝙蝠俠是屬於比較有爭議性的那種,
不知道是和黑暗來的有沒關係,總知戲裡不是所有人都站在蝙蝠俠這一方的。
本片前九十分鐘一直都在舖陳,
也許是因為想做梗給後面的故事情節讓觀眾有個「原來如此啊」的驚喜,
因此在說故事與剪輯的功夫上稍微覺得跳痛了一點,
前一秒才正high,來了個槍擊或嚇人的場面,
下一秒突然接到一個冷靜的辦公室畫面,
有點給人澆冷水的味道,真正感到熱血沸騰的橋緞大多集中在中後段的劇情…
希斯萊傑真把小丑個人內心的毀滅性格演活了,
雖然無從與過去的版本比較,
據說之前傑克尼可遜也把小丑一角詮釋的相當傳神,
不過至少從希斯萊傑那時而瘋顛、時而不按牌裡出牌、
時而詭異的笑容及舔舌的動作,的確會讓人心生恐懼,
像個隨時會帶來毀滅的恐怖份子,而他的確就是扮演著這樣的角色。
喜歡的摩根費里曼及米高肯恩把老科學家及老管家的位置演的恰到好處,
不慍不火,不搶過主角,也適時扮演著讓人記憶深刻的配角角色,
蝙蝠俠克里斯丁貝爾(飾蝙蝠俠/韋恩先生)我不認識他,但覺得他超帥,
陽光帥臉又帶一點冷酷魅力,很銷魂!
蝙蝠裝超配他,由其是那個頭套,真是看過最帥又最低調的英雄頭套。
檢察官亞倫艾克哈特(飾哈維丹特)老覺得他面熟,
後來才發現原來是《料理絕配》那位義大利來的副主廚。
裡面有一段雙面人的化妝術相當厲害,眼球彈出來還咚咚咚的亂轉,假以亂真。
女主角瑪姬蓋倫海,滿常見他出現在英雄電影被救,
或者演出一些具有智慧的角色(例如:口白人生),
但我一直都不覺得他很美或很有智慧,可是偏偏都能演女主角。
既然是英雄電影當然少不了追車畫面和爆破效果,
個人覺得略遜《變形金剛》,有厲害的追逐戰但只有一丁點,
有爆破屋舍但也只有少數,未到可以讓人嘆一聲「猴腮雷」的地步,
取景有拉到香港,蝙蝠俠從空中飛下俯瞰香港夜空的畫面真可舉起大姆指,
但總覺得最近也未免太多電影都有意無意扯進一點中國元素來玩啊。
話說回來,我猜特效可能不是本片導演想給大家的主要訊息,
主要還是關於人性的正反兩面這種議題,
從哈維一直丟銅板在決定任何事的Yes,No機率就可以感受到,
從他女朋友一直在強調命運的決定權在你自己身上,
從郵艇上要不要在午夜十二點前按下爆破鈕等事件,
其實就可以明白導演想要訴求的重點,
到底人性本善?還是惡?
你是正義還是邪惡?
做事該有規矩?還是隨意?
導演沒說,
銅板讓你自己去丟,
結果讓你自己去想。
一百五十分鐘看下來,
覺得一場電影院的觀眾像剛從一場大夢甦醒過來。
希望下次去看電影時隔壁不要再有老先生的痠痛貼布的味道了。
如果本片還有續集的話…
文章定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