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晚餐?
最近看了一部電影『羅丹薩的晚餐』,這部片子一開始的時候是位單親媽媽張羅孩子出門的狼狽畫面,女主角不是個年輕貌美的女郎,吃驚的是青春已逝風韻猶存的中年婦女居然是這部戲的女主角,接下來登場的男主角臉上的皺紋在鏡頭下清晰可見,或許這幾年電影隨著觀眾一起成長,所以這種中年男女的冷門的題材也可以翻拍成電影,男女主角的相遇相愛是浪漫的,或許這種一見鍾情的愛情故事仍然是眾人所期待的一件事情,畢竟花時間在談情說愛對於沉迷於名利的現代人而言很不實際,所以一場短暫的相戀成了相守一生的誓言,雖然觸動觀眾內心的是在結局時是以悲劇為結尾,一場羅曼蒂克的邂逗居然沒有一個美麗的結局,男女主角雖然相愛卻因為不同的家庭背景而無法朝夕相處,相隔海角天涯無法阻止悲劇的發生,更無法在第一時間得知悲劇的發生,這是現代人的生活寫實,也是現代人最大的心靈憂傷,為什麼在21世紀進步的時代裡,相愛的人仍然無法廝守在一起呢?影片中男女主角各自分開回到自己孩子身邊,男女主角放下愛情的翅膀各自恢復身為父母的角色,當責任未盡時是不是身為父母的男男女女都沒有資格談戀愛呢?這是一種反思的念頭,只要擁有父母親的身分在選擇愛情時需要考慮的就不能僅僅以個人喜愛即可,別做個自私的父母親,為孩子犧牲是為人父母的天性,也是一種不求回報的投資,就在片中女主角為了愛人消失而意志消沉時,原本叛逆的女兒成了安慰女主角的最大力量,或許這又是另一種生命的奇蹟,只要是親人應該都要有這種互相安慰的本性,這也是親情中最重要的倫理。
離婚是婚姻的一個致命傷,但是卻不是這個時代的產物,劈腿雖然是現代文字,但是卻也不是現代人才會發生的事情,這些愛情故事的原則是一成不變,變的是時間跟人物背景,那麼如果說愛情一成不變那麼愛情故事怎麼會迷人呢?喜歡看愛情故事的人內心所求是何事呢?是不是想找個像劇中男女主角一樣有個美好的故事,現代人說的科技我認為是一種懶人技術,把所有生活機能都用機械的原理加速進化,工廠就是個人與機器共存的地方,公司就是人與電腦共存的地方,當人的工作效率跟機器一起評估時,人跟機器的差別往往就在於人會思考而已,人有情緒也有悲喜,當然就是人有工作的時間性,人有人性所以人也就會渴望愛情,長時間跟機器相處的人會不會對感情有些遲鈍呢?人常說的科技新貴是不是就是個很好的情人呢?在這部影片中我找到答案,男主角是個整形醫學界的權威醫生,對自己十分有自信的他,即使遇到醫療糾紛也不自認錯誤,只是懊惱著病患家屬的不理性告訴,他沒有把病人當成一種生命體,所以當他不承認錯誤時,頭一個離開他的是他的寶貝兒子,反觀女主角因為單親身分所以事事苛責自己,對於孩子不在身邊氣喘發作也深深自責中,這一對男女主角個性的反差對比強烈,卻也因為相愛而開始影響對方的人生,男主角因為女主角而開始學會自責,更願意走到病患家屬身邊聆聽病患家屬的痛苦,女主角因為有男主角的鼓勵重拾自己年輕時的夢想,因為愛而開始堅強的面對自己人生的殘缺,誰的人生沒有殘缺,但是重點是有沒有勇氣面對生命裡的每一個改變,人生裡的奇蹟往往是在失去一切後才會出現的。
高科技高思維常常是一種口號,但是所謂的高思維的範圍是在哪裡呢?數字跟高思唯有沒有成等比的曲線關係,在2008年的社會新聞中看到一對老街友決定結婚共度一生,兩個一無所有的老街友在眾人的祝福下展開新的甜蜜生活,這樣子的愛情故事不知道有沒有人喜歡看,雖然有人關心但是我想沒有新聞台會想實況轉播應該是不爭的事實,但是我覺得他們的愛情很真,人活者健康就是一種幸福,得到可以相依為命的伴侶則是幸運,這兩位街友都是很幸運的人,比起那些到月老廟求了半天的男男女女而言他們是富足了,現代人流行不婚族,沒有經濟基礎做為後盾的男女都選擇了過單身的生活,害怕結婚如果不能過著所謂幸福的生活,所以現代人都選擇了拒絕婚姻,不相信愛情也不相信誓言,人可能因為拒絕愛情所以能夠活得率性,但是因為沒有付出可能也會沒有回收,生命的意義就僅在個人範圍裡打轉,為什麼要放大自己的格局就是人必須思考的一種意念,如果不能無私的放大自己的心胸,那麼也會得不到人生的禮物,男主角在去尋找兒子的途中認識了女主角,也改變了他原本放不下的尊嚴,當他到達兒子身邊時,男主角不再是個嚴肅無情的整形醫生,他成了一個和藹可親的醫生,雖然到最後他因為土石流喪失了生命,但是卻得到了兒子的敬愛,這或許是男主角一生所最冀求的一件事情,他得到了兒子的敬愛也得到了女主角的真愛,他這完成人生旅途終點前得到了他原本得不到的願望,他走得真得很幸福。
有句名言是這樣子說:「世人總是教人不要做壞事,但是卻沒有教人要多做好事。」不做壞事很重要,但是要多做好事也是很重要,就像不存壞心很重要,但是要多發善心也是很重要,看完這部戲或許大家都會想找個好人共度晚餐,希望這個世界上的好人越來越多,大家一起來做個心中有愛的好人,或許生命中的奇蹟因為這個轉念而出現。
文章定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