情人節的由來和意涵
文/zen
zen按:
此文完成甚久,但近日才見報,適逢情人節,特挪到最前面與大家分享。
(本文發表於長老會教會公報)
節日這東西,將日子給隔離起來,賦予意義,好讓人們可以慶祝、紀念某些事情。
節日在古代社會,多半是從宗教相關的事物延伸出來。像是神的生日(聖誕節)、復活節,中國更有各種神氏的誕辰。
當代節日的設定,則多半為紀念國家的重要事件(例如戰爭勝利、哀悼悲劇),或者紀念某些值得傳遞的重要價值(例如父親節、母親節、護士節等)。
然而,隨著時代的演變傳播過程,節日,配合不同地域屬性,則有了變種和自己的特殊性。像情人節就是。
情人節有兩種,一是中國、一西洋。
中國情人節,俗稱七夕,是農曆七月七號,牛郎織女一年一度在鵲橋相見的日子。中國情人節日本也過,不過是過國立七月七號。
至於西洋情人節則是二月十四號。在這一天情人會互贈禮物、情人卡、玫瑰花、巧克力、吃情人節大餐等等(說是互贈,但幾乎都是男贈女多)。日本則還有一變種白色情人節,在三月十四日,讓收到巧克力的男生,有回贈巧克力(回覆心意)的機會。
若以商人炒作看待當前情人節,也未嘗不可。畢竟美國人平均每人要花一百美金再情人節上。
台灣當前單身男女,一碰上情人節,則充滿焦慮和莫名的社會壓力。甚至還要參加什麼去死去死團,到街上詛咒情侶,則是從根本的誤解了西洋情人節原始的意涵。誤以為情人節就是兩個癡情男女一起浪漫的重要節日。
情人節的英文名稱是St. Valentine’s Day,直譯教聖瓦倫泰節。在西方社會,情人節不只是情人之間才能一起度過,舉凡兄弟姊妹、師長親友、親戚朋友,都會以卡片表達內心的感謝。
人在名字之前冠上聖字,在天主教神學裡,意在表彰對聖潔有傑出貢獻者。例如聖保羅聖、約翰等等。聖也是對信仰虔敬者的尊稱。後來則衍伸變成任何行為舉止足以成為表率者的代名詞。
關於情人節,也就是聖瓦倫泰節的由來,其實有一段淒美的故事。
在古羅馬帝國克勞第二世在位期間,不准士兵結婚。因為克勞第二世認為,士兵一但有情人和家眷的牽絆,將不能集中注意力於作戰與軍事訓練,無法盡全力在戰場奮勇殺。敵瓦倫泰認為此論調太過荒謬、且不盡人情,因而不顧皇帝禁令,悄悄的幫士兵證婚。
後來,被克勞第二世知道了,大為震怒,下令將瓦倫泰下獄收監。
瓦倫泰在監獄裡和獄卒及其瞎眼女兒結為好友。女孩常偷偷給瓦倫泰送食物吃,也替他通風報信、說說外面世界的消息。後來,瓦倫泰還治好了女孩的眼睛,並帶領獄卒父母成為基督徒。
過了一年,克勞第二世差人到瓦倫泰面前誘騙他認罪,並脫離基督信仰(當時羅馬帝國還是個禁止基督信仰的國家),以換取自由。然而瓦倫泰不為所惑,於是克勞第二世判瓦倫泰死刑。
刑前一晚,瓦倫泰寫了封情書給女孩。傾訴入獄以來相處的日子和對女孩的感情,信尾署名「你的瓦倫泰」(from your Valentine)。
西元270年2月14日,瓦倫泰遭棍棒亂石之刑後被砍頭。
古羅馬帝國時代,在每年二月十五日,原本有慶祝牧神節的習俗。人們在這一天替年輕男女配對。女子在這一天將名字寫在籤上,投入木箱。男子則從木箱抽出籤的主人。她們兩將成為這一年的情侶。
後來,君士坦丁大帝將基督教改為國教,大幅修訂羅馬節日,追封殉教基督徒。瓦倫泰,被冠上「聖」名。羅馬人則將牧神節改至十四日。抽籤配對情侶的習俗則改維護贈禮物。將過去亂點鴛鴦譜轉化為情人朋友之間的問候。節日也從牧神節改為聖瓦倫泰節,成為今日瓦倫泰情人節的前身。
瓦倫泰死前給情人的遺書署名~from your Valentine,則成為情人卡常用語。瓦倫泰則逐漸成為情人的代名詞,成為守護世間男女愛情的聖人。
其實,瓦倫泰情人節的對象,包含愛情之外的親情、友情等人類之情。
今年情人節,即便沒有情人,還是可以過個美好的瓦倫泰情人節。因為,情人節原本就是給人對朋友親人互訴心意的節日。並不是只有情人才可以過阿。更不要參加什麼去死去死團到街上詛咒情人了!
※摘自
,感謝台長同意轉載與眾位讀者一起分享!
◎網址連結:http://mypaper.pchome.com.tw/news/zen/3/1279553436/20070213195705